APP下载

学科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学习
——“小区垃圾知多少”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10-12徐益萍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成果角度垃圾

□徐益萍

一、项目学习内容的开发

项目学习的内容开发目前主要有三条路径:融合现有的学科课程、设立跨学科的主题、研究超学科的生活真问题。三条路径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垃圾问题”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就在学生的身边,蕴含丰富的课程知识。基于这个真实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四至六年级开展了“小区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的项目化研究,让学生走进小区,关注垃圾产生的全过程,亲身感受“垃圾的产量大”“被随意丢弃”以及“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缺乏”等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

“小区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这一项目涉及的核心知识和方法是借助平均数、众数等统计量选择研究样本;从垃圾的重量、体积以及垃圾桶的高度等角度进行估算;根据选择的小样本“以小估大”推算小区一天的垃圾量。涉及的关键能力主要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方案设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回顾反思的能力等。

二、项目学习活动的开展

项目学习的过程分成主题确立、实践研究、成果交流和公开等环节。

(一)确定主题,设计任务

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学生观看以垃圾为题材的微电影,激活直观感受,引出主题。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中发现生活中存在垃圾多、随意丢弃和不分类等问题,给自己的生活环境带来困扰。通过交流讨论,聚焦到本项目的驱动性问题:“小区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教师追问:“我们可以怎样去研究这个话题呢?”学生经讨论之后形成几个解决问题的角度:按单元、按人、按户、按幢……来计算垃圾量。

2.探索思路,形成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研究角度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研究前,先制订研究方案。

师:现在我们可以动手去调查了吗?

生:我们要想想做哪些准备。

生:我们要先设计一个方案。

师:你觉得研究方案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师生讨论、生生讨论……

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完整,很有自己的思考。一个研究方案至少应该包括:①研究主题(今天研究的主题是什么);②研究总思路(即研究角度,集中力量选一个);③研究步骤(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方法写进步骤里);④成员的分工(发挥各自的特长);⑤可能遇到的困难(罗列一下,大家一起想办法,提建议)。

?

师: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先完成“研究思路”“研究步骤”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小组讨论完成研究方案,时间大约10分钟)

讨论结束后,采用iPad交互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完善设计方案。在方案改进中,引导学生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如:时间是否充足?是否需要配合?是否有实施条件?并抓住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比如按“人”这个角度去调查,选哪些人?选哪天?引导学生考虑到样本选择的代表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运用已经学过的“平均数”知识。方案设计是本项目研究的关键,如何让方案更加科学合理,这是需要教师加以指导的。

(二)实践研究,成果梳理

方案确定后,学生在两周的时间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所在小区进行实地访谈、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做出合理决策。这一过程,有的小组进行得比较顺利,也有的小组会几次推翻重来,学生可以在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探究。同时,教师借助各种交互平台,如QQ群、微信群,随时分享各组的研究进程,引发组与组之间的反思与借鉴,逐步形成研究报告。

1.小组研讨,明确分工

学生六人一组为同一小区项目组,组长召开小组会议,明确分工。以明月嘉苑小区组为例,分工如下:A(组长)和B两位同学走访物业工作人员,收集住户数据;C、D、E三位同学分别统计老人、年轻人、小孩每天产生的垃圾;F同学负责绘制海报。分工过程由小组独立完成,如意见有分歧,组内协商处理,教师基本不参与。

2.调查实践,统计分析

每位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产生的垃圾量,并进行小组汇总、统计与分析。以新风丽都小区为例,学生通过走访物业工作人员和小区卫生员,发现“小区一天的其他垃圾约有40桶,易腐垃圾约有15桶”;学生从不同角度计算小区一天的垃圾量,并进行对比和相互验证。此过程中,学生对研究方法有选择权,在小区进行实地调查、交流讨论,并与小区居民和管理人员进行社会性互动。

3.整理资料,梳理成果

资料整理阶段,学生积极寻找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信息的梳理,并思考:呈现哪些材料最能清晰代表小组的实践成果?如何运用网络、相关工具辅助呈现结果?研究成果汇报中,PPT、文字报告、微视频等呈现方式如何体现美观性和同伴的接受度?等等。

(三)成果交流,反思修正

1.材料汇总,整体反馈

全班六个组,收到14份研究报告,其中6份PPT,6份海报,2份视频。教师选择了三个不同角度调查的小组进行全班分享,主要分享实践调查过程,特别关注遇到的困难、趣事,怎么解决的。其余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你最欣赏他们的是什么?你觉得他们还可以怎样改进?

2.公开成果,交流评价

小组汇报时,从按户、按人、按单元等角度进行分享,不同的角度尽量呈现不同的亮点,让学生不断思考,提出“我最欣赏的地方”“还可以这样改进”,帮助其更好地完善成果。比如,按户调查的时候,体现整个方案非常完整;按单元调查时,重在类比体验;按人调查的角度,充分体现了样本选取的合理性。

生:在生活中,每一户家庭的垃圾都是一起扔的,不会按人去分类放。那么我们应该选谁呢?又应该选哪天呢?这两个问题我们讨论后,决定在小区进行问卷调查,求助物业管理员把问卷调查二维码发至小区的物业群,让他们配合调查。

?

生:一周之后,我们收到52份问卷,其中老人11份,年轻人32份,小孩9份。我们利用电脑制作统计表,得出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是1.05千克。

?

师:停一停,你们对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都理解吗?(教师手指“周一”纵向对应的那个平均数)0.93表示的是什么?

生:0.93表示老人周一平均产生了多少垃圾。

……

教师引导其他小组对该小组的公开成果进行评价。

你最欣赏的地方:最欣赏他们组的PPT有新意,交流时能够和我们有互动;PPT里数学数据统计和分析特别多,感觉非常可信。

还可以作这样的改进:例如,研究报告中增加“不同人群所产生垃圾量的差异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发现婴儿、老人与其他成年人所产生的垃圾量具有一定的差异。

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分享调查实践中的趣事。通过交流互动,再次对研究报告进行评估,梳理问题,吸取其他组的优点,修改报告,准备再次实践并完善。

3.类比求同,总结提升

不同角度的调查方式与计算策略有相同的地方,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方法上进行类比求同、沟通联系,比如都用到了“以小估大”的策略。对研究结果进行类比体验,如德信东望小区一天产生垃圾3949.1千克。如何让别人感受到垃圾量大?可以与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学生体验深刻。

最后,通过回忆、梳理项目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学生感受研究的一般性方法,进行举一反三,找到新的项目学习内容,设计驱动性问题,进而开始新一轮的研究。

三、项目学习模型的提炼

“小区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项目内容源于真实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解决问题。我们提炼了该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模型,在“确立主题,设计任务”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入项,明确驱动性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投入,思考所有可能后设计可行性方案。“实践研究,成果梳理”需要比较长的探究时间,自主分工,选择研究角度,从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实现学教方式的变革。

项目化学习最终要形成公开有质量的成果,在群体中进行交流。“小区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项目成果,向本校其他年级学生展示了研究过程,内容包括“怎么得到数据”“如何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等。并在被调查的社区设计了成果展,将PPT通过小区电子屏播放,制作海报进行宣传,号召人人管好自己的行为:减少垃圾产生,做好垃圾分类。

“小区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这一超学科的生活真问题项目,引领学生从学校走向社区,全身心投入行动,进行社会性互动和交流,产生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真正将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转化为可持续的学习实践。

猜你喜欢

成果角度垃圾
神奇的角度
垃圾去哪了
验收成果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倒垃圾
角度不同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