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0-10-12曲艺
文/曲艺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社会对各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向创造性发展尤为重要,多数高校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作为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始终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但我国传统人才培养理念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没有突出大学生群体个性鲜明这一特征,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仅停留在课题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1]。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际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增加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在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并尊重高校大学生个体独特性和差异性,激发大学生潜能。各院校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时,要偏向多层次、多元化,以个性化教育为手段,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素质和技能,为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
一、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表1 实训平台影响因素
为加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搭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平台,挖掘大学生创新创业潜力。首先,确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影响因素,创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其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所示的影响因素,保证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科学性、准确性,且实训平台需要项目载体的参与,各高校应与政府、社会机构积极建造学生创业园。在实训平台中开设一些实际有效的科技课程或企业成功案例课程,与社会金融服务等机构进行联系沟通,确保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市场中操盘练手[2]。除此之外,实训平台作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所开设的创业项目应该积极主动地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导师应该不定期组织大学生深入市场,使学生在实践中积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共建市场良性互动的创业服务。实训平台应选取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操作相配合的模式。例如,建设互联网中小项目交易平台、创建创业服务基地等,并将成功企业的案例作为学习课程,使企业需求与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相互对接。
在实训基地的资金方面,高校可争取国家优惠政策,与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资质评定机构等进行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同时,鼓励大学生组成团队承接企业需求的中小项目研发,使大学生对市场运营与管理模式进行深入了解,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企业注册和资质审核认证,使整体项目成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重点,让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把校外科技研发和创业合作有效结合,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减少以分数衡量大学生能力的比重,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
二、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方式
在搭建实训平台时,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分阶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现大学四年的分层式教育。
学生在大一时,对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认识,这时应为其铺垫好扎实的创新创业基础,将大一作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树立明确的创业方向;针对高校大学生成长特点,制定相应的大学学习规划,使学生初步接触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的概念,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作用。
在大二时,在校大学生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专业技能和学习情况。此时,可以进行一些创新创业的实验项目,在确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全面把握自身学习情况,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各高校应对学生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创新创业教育[4]。
学生在大三期间已经适应了高校的学习生活,此时,要将其作为创新创业能力孵化的重要阶段。高校要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短期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在项目建设上的计划,使其作为了解收集创新创业信息渠道,重点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例如,向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创业情况,对大学生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创业,通过实训基地的实践项目,培养实践选题和活动探索的能力,重点提高学生领导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创业规划[5]。
学生经过三年的积累培养,在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高校此时要全面把握学生创新创业学习能力,学生应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有利信息,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使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规划。大学生要具有可独立设计并实施创业路线和创业的能力,树立明确的创业方向,强化自身的创业技巧,推动高校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有机结合,掌握项目成果交流等能力,了解创业项目市场的相关情况,为创新创业做最充分的准备。
三、完善创业创造性课程体系
当前,多数高校存在创造性教学课程成效不佳的情况。为此,更新创造性教育人才的培养理念,完善其创造性课程体系十分重要。将公选课按专业方向归类,结合国内经济发展情况,重视吸收和借鉴国际创造性教育经验。本文借鉴麻省理工学院1948年设置的创造性开发相关课程理论,从根本上进行思想的改变。在高校创造性课程体系中,应主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程体系不仅要将目标定位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具体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从整体来看,本课程体系在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相关创造性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善,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构建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首先,高校需要增设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将社会中创业成功者的创业经验展现出来,避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明确创造性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向,从而系统学习该专业相关课程,高校也要逐步开设创造性课程,为学生能力培养打下基础,效仿国外高校不断发展创新,使学生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中获得创造能力,且将该课程定为大学生必选科目,改变创造教育思想因循守旧的问题。同时,使学生加强对综合知识的了解,深度了解社会经济企业管理知识,让学生掌握创立和管理小企业的知识技能,使其得到的知识更加充实立体。教学课程主要选取创业的方式,在高校公开课中,根据学生个性化特征进行教学,高校可以颁发专业公开课的文凭证书,采用履历证明等不同形式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也要了解国家创业相关政策、人文知识文化、国际政治局面等,同时,了解法律历史等相关知识[6]。高校也可以通过党课,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概念,突出创新创业案例教学的指导作用,向学生展示创业过程,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图1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各高校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展路径,深入研究个性化教育,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长期坚持,各高校要在实际运用中进行大胆尝试,总结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完善策略,并不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