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建设卓越绩效航空制造企业
2020-10-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各级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1]。过“紧日子”不仅是财政方针,更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国家如此,企业亦然。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产业经济造成直接冲击,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综合影响不容忽视。很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营收锐减、资金紧张、经营风险加大的问题。据财政部相关数据,2020年1-4月,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2%,实现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74.3%[2]。疫情大考之下,挑战前所未有,形势异常严峻。
复产复工以来,航空工业集团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坚持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和提质增效方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既安全有效控制疫情,又平稳有序推进科研生产,最大程度地减缓了疫情对企业运营造成的不利影响。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们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不强、两金居高不下、收入利润率不高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离建设卓越绩效航空制造企业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务之急是要深化认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共识,迎难而上,直面挑战,以改革创新、管理提升为抓手,打一场提质增效的“攻坚战”、经营业绩的“保卫战”和高质量发展的“冲锋战”,持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3]。
一、过“紧日子”的内涵与意义
航空工业集团党组已经明确,坚持年初既定经营目标不动摇,全力争取实现经营业绩考核优等A级[1]。这就要求广大航空人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按照集团党组部署,迅速铺开摊子,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多为经营发展献计、多为提质增效支招、多为改革创新解题。同时,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绷紧降本“弦”,念好增效“经”,坚持内涵挖潜,最大限度控制非必要性支出。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企无俭不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也是拼搏出来的。只有学会过降本增效的“紧日子”,才能真正过上企业发展的“好日子”。
今天所说的过“紧日子”,绝非要大家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能把有限的资源通过科学谋划转化为成倍效益,提高投入产出比,方为节约的最大智慧。过“紧日子”不是“冬眠”,更不是不作为,支出少了,花钱紧了,不代表事就少了,反而要把事做得更好更精,考验管钱的水平、花钱的本事。过“紧日子”,要求经营管理者不能只做“铁公鸡”,也要学会打“铁算盘”。要精打细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要加强各类支出经济性评估,坚持创新驱动,减少过程浪费,通过管理提升持续精细化水平。
过“紧日子”,就是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通过压一般、保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率,能不花的钱一分不能多花,该压的压,该减的减,不断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和非生产投入;同时加大重点领域资源投入,资金保障要向关乎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核心能力提升上倾斜,该花的钱一分不能少。企业要把压缩一般性支出节省下来的钱用在核心产品研发、工艺技术提升、人才队伍建设上,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引领,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是建设卓越绩效企业的长远之计。能过当前的“紧日子”,才有未来的“好日子”。“紧日子”不是为紧而紧,而是为了长远健康发展,确保企业发展后劲的支出只增不减。过“紧日子”,进行全方位降本增效是一场“持久战”,也是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的“修心战”,是精细化管理向纵深推进的必要之举,非一时兴起,也非一日之功。无论干事创业还是应对当下疫情挑战,不能把过“紧日子”当成权宜之计,要让过“紧日子”成为企业发展理念上的新常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二、过“紧日子”的具体方法与举措
(一)过“紧日子”,在思想上要“紧”起来
严峻形势之下,过“紧日子”不是一道可做与否的选择题,而是没有任何选择,必须全力以赴做好。过“紧日子”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责任。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应付心理,认为头上顶着“国有企业”、“军工企业”的光环,无需降本节支,甚至于继续粗放经营,将会使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得不到充分暴露,给企业后续生存发展埋下更深层次的危机。反之,如果我们认识到位,在困难时期练冬御寒、直面挑战,那么困扰企业发展的顽疾有望得到根治,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功将得到有效增强,必将化风险为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
提倡过“紧日子”,紧的是节约意识、危机意识和自律意识。有些企业前期发展势头很好,但是后期发展停滞不前、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内部滋生了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的不良风气,员工的忧患教育、危机教育缺失。艰苦奋斗是航空工业一贯的优良作风,过“紧日子”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传承艰苦奋斗的作风精神,克服“富贵病”“奢侈病”,将忧患、危机意识渗透到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和员工行为规范中,让过“紧日子”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过“紧日子”,在行动上要“硬”起来
厉行节约必须摒弃“大手大脚”的毛病,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节支降本的行动提前一分钟,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耗便提前停止一分钟,企业效益实现便提早一分钟。坚决摒弃困难时期“紧一紧”,日子好点“松一松”的落后观念,打好效益发展的持久战。过“紧日子”,要从企业发展和产品谱系全生命周期出发,强化全面预算引领,树立“收入-利润=成本”的目标成本管理理念,明确降本增效目标,全面落实成本管控责任分解,实施精细化过程成本管控,如图1所示,确保取得长期持久的成本竞争优势。
各级管理者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和“风向标”作用,以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转变,在企业内部营造“厉行节约、减少浪费”的良好氛围。加强责任担当,钻研业务知识,注重管理创新,通过管理提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严格贯彻履职待遇和八项规定要求,不攀比、不享乐,自觉与群众同甘共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苦乐观、幸福观,在“紧日子”中有更大作为。
(三)过“紧日子”,在措施上要“实”起来
图1 以全面预算为引领的成本管控目标分解
要把提质增效的举措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在经营上精打细算,在管理上精雕细刻,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紧紧围绕产供销各环节,围绕精细管理、降本节支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全过程、人人参与的降本增效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降本增效中的作用,从研发、设计源头控制成本,建立健全设计成本管理体系;坚持精细化生产,降低能耗物耗;提升供应链管控能力,降低采购成本;严控用工总量,完善用工管理机制,盘活用工存量如图2所示。中航飞机通过设立“千万百万创新基金”,在研发、工艺领域中开展技术创新和生产现场改进,自设立以来,累计立项52项,累计节约成本达2500余万元。
进一步强化成本动态管控能力。成本分析要深入、深研、深做,严谨、细致开展成本现场调查,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摸实成本发生动因、识别浪费点和成本改进点;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源头和过程数据规范化管理;做到成本情况掌握全面、问题分析透彻、计划考虑周详、措施推进扎实。
(四)过“紧日子”,在细节上要“抠”起来
企业运营可谓日费斗金,每日仅固定成本就以千万计,有看得见的人力开支、厂房设备折旧、水电消耗,还有看不见的时间资源消耗。这就要求我们过“紧日子”绝不能抓大放小,必须将降本增效工作深入到每一处细节,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压缩支出。要坚持从小处着手,向一点一滴的浪费宣战。要想方设法查找节约点、降耗点和增收点,开源节流、创新创效;同时要及时掌握政策动态,吃透用活国家各类惠企政策,用好用足政策红利。疫情之后,中航飞机在原有全年预算基础之上,将全年可控费用再压降30%,进一步控制差旅费、会议费、运输费等管理类支出。
图2 全流程全方位成本管控策略
“成本点滴无小事,勤俭节约从小抓”,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或许单看不算什么,但每人节省一点点,对企业来说就是很可观的数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要在全体干部职工中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化氛围,只有全员参与,从小事入手,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才能使降本增效落到实处。以电能使用为例,中航飞机通过完善能源计量器具、优化能源考核模式、制定集中用能计划、指导重点能耗单位合理安排生产、加强节能新技术改造应用等方式,使得综合能耗指标逐年下降。
(五)过“紧日子”,在考核上要“严”起来
要进一步严肃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管控,严控预算外支出,强化预算考核,真正落实过“紧日子”的各项要求部署。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协同把好预算入口关,认真控制每项费用开支,做好预算执行定期动态分析,深入分析预算差异原因并驱动前端业务改进。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到监督全过程、流程全覆盖,该奖就奖、该罚就罚;强调“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让每一分钱花出效益,确保资金使用达到预期目标。今后一段时间,行业和企业的资金状况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只有刀刃向内、落实责任、严肃考核,方能堵住“跑、冒、滴、漏”,杜绝低效、无效支出,切实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
三、结语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2020年是实施新一轮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创新发展、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受国际疫情发展和全球经济形势影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形势复杂,越需要冷静理性面对,把握发展大势;越是困难重重,越需要焕发精神力量,凝聚强大动力;越是挑战严峻,越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必胜信心。让我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凝心聚力、共同奋斗,保持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的旺盛斗志,以必胜的决心和科学的方法,打好降本增效长期战,为建设卓越绩效企业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