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和疼痛的影响
2020-10-11官美慧蓝三露
官美慧 蓝三露
(1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 福州 350014;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5)
肺癌属恶性肿瘤,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给人们的生命与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现医学界对肺癌的病因还不能做到有效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长期大量吸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男性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1]。晚期肺癌患者经过长期治疗后身心均受到了重大的伤害,且疼痛感加强,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严重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而针对性护理方式可以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考虑患者的康复环境、心理状态、药物方案与饮食习惯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控制,能够提供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2]。为进一步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应用价值,选取晚期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组后对其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并对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肺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9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作为分组的依据,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4.00±21.00)岁;病程1.2~3.4年,平均(2.09±1.08)年。对照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3.50±18.50)岁;病程0.8~2.2年,平均(1.52±0.7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性别比、年龄及病程等项组间差异都不明显(P>0.05),满足临床研究的要求。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患者以及家属都对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③研究报告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病史者;②预计生存时间不超过3个月。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定期开展病房的清洁、消毒和通风工作,保证光线充足,遵循医嘱用药,并进行饮食指导和健康知识宣教工作。
1.3.2 观察组 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因大多数患者在经过长时间的化学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之后,身心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在晚期阶段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疼痛难忍的情况,每次发作,患者便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又进一步恶化,因而经常感到惶恐不安,甚至部分患者无法忍受当前的生存情况而选择自杀[3]。这便需要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察觉患者的负面情绪,并主动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确定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成因,以患者学历、爱好、年龄等内容为参考依据,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4]。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患者家属的培训工作,向其普及一些简单的护理知识,做到悉心照顾,并要求其多鼓励、安慰患者,让患者重拾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②疼痛护理:在患者治疗后,护理人员通过与其沟通,获知不同患者的疼痛及耐受程度,对于部分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采取听音乐、听广播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而针对部分疼痛感较强的患者,可给予一定剂量的镇痛、镇静药处理。③体位护理:由于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为实现有效管理,护理人员应依照患者基本病况进行针对性的体位护理。当患者处于卧位时,可将软枕垫在后背,使其胸腹部抬高;当患者处于站位时,要求患者臀部靠墙并将其上半身微微向前倾斜[5]。此外,还要进行呼吸控制的训练,基于患者的舒适程度,让患者在吸气的过程中轻轻扩张胸部,均匀地进行深呼吸。④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一些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在100 g以上,热量的摄入量在400 kcal以上[6]。多饮水,多进食一些新鲜的水果与蔬菜。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焦虑评价方法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评价方法选择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研究对象护理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心理进行评估。②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恢复情况,主要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owl rate,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volume per minute,MVV)。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研究对象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总分为0~10分,疼痛严重程度与分值呈正比。④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体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良好,无疼痛感;有效: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较为稳定,偶尔出现短暂性的疼痛感;无效: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极差,疼痛感明显,经常需要镇静药物及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资料的数理统计软件选择SPSS20.0,SAS评分、SDS评分、肺功能指标、VAS评分等连续变量指标选择()的表示方法,组间差异统计学检验为t检验;无序等级资料表示方法为百分数,组间差异统计学检验方法为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分值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分值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SAS、SDS分值均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FEV1、PEF、FVC、MVV水平均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VAS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VAS分值均明显减少,观察组VAS分值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3 结 论
肺癌是呼吸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的排名也较高,是危害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7-8]。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吸烟、职业、环境、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大气污染及遗传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胸闷、气急及声音嘶哑等。现临床中针对肺癌患者主要采取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
针对晚期肺癌患者来说,接受长时间的治疗之后,其身心健康均受到较严重的损害。尤其在病情发作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疼痛剧烈等症状,再加上自己的家庭因治疗自身疾病承担了高额的治疗费用,其经济负担、心理负担不断加重,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若不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很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给予患者一定程度的护理干预,以达到提升护理效果的目的[9]。针对性护理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考虑到不同患者在心理、环境、用药及饮食方面需求的差异性,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在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察觉患者的负面情绪,选择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确定不良心理状态的成因,以患者自身情况为依据进行判定,包括学历、爱好、年龄等内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支持。而对患者癌性疼痛的控制中,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疼痛情况以及耐受程度,对于部分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采取听音乐、听广播等方式来转移其注意力,使其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而针对部分疼痛感较强的患者,可给予一定剂量的镇痛、镇静药。在体位护理方面,当患者处于平卧位时,可将软枕垫在后背,使其胸腹部抬高;当患者处于站位时,要求患者臀部靠墙并将上半身微微向前倾斜。在饮食方面,通过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选择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改善患者的健康与心理状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护理肺癌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都明显下降,而针对性护理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下降更加明显;针对性护理后FEV1、PEF、FVC、MVV水平均显著优于一般性护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针对性护理的总有效率相比常规护理更高。研究结果均表明,针对性护理在缓解焦虑与抑郁、改善呼吸功能、缓解疼痛以及提高有效率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晚期肺癌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并减轻其疼痛程度,还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