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提高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
2020-10-11武爽
武 爽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脑血栓是临床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是指大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血管壁炎性改变,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形成血栓。脑血栓可导致大脑局部血供区域血流中断,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及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在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秉持着重救命、轻功能恢复、重治疗、轻康复的传统理念[1]。脑血栓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大脑动脉发生病变或粥样硬化后,导致血流减慢,使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血液黏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2]。脑血栓多发生于老年人,发病速度较快,风险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的神经功能,治愈难度往往较高。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干预及治疗,可大幅提高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为减轻脑血栓患者的痛苦,亟需探索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提高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脑血栓患者均为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和研究组(n=35,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57.21±11.21)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6~77岁,平均(57.57±11.7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包括常规的疾病介绍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监测、出院告知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①医院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通风、温度、湿度适宜,尽量避免声光刺激,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急性期患者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意识清醒的患者取仰卧位便于脑供血,意识障碍的患者取侧位并抬高头部;头部禁止冰敷或冷敷,以避免血管收缩,导致血液流动减缓,影响大脑局部血流量[4]。②在心理护理方面,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后身体功能会下降,导致日常生活多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患者情绪通常表现为无声的焦虑、孤独、抑郁及恐惧等,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效果;护士应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开展各项护理工作,与患者沟通时保持微笑,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安慰,使其以最好的心态接受治疗[5]。③就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和转归制订宣传计划和实施程序,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其康复训练的信心。④鼓励具备吞咽功能的患者少食多餐,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避免粗糙、干燥、刺激性食物,进食时慢慢咀嚼,为患者提供充足的用餐时间;如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咳嗽、不能进食等,应予以鼻饲液,并给予相应护理。⑤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嘱患者遵医嘱用药;经静脉输注甘露醇应在30 min内完成;在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时需注意剂量,密切监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并观察皮肤和消化系统是否有出血倾向;经静脉注射血管扩张剂时速度宜慢,同时应监测血压变化情况。⑥制订康复护理计划,内容包括语言训练、身体功能训练、翻身动作训练及心理康复等,并要求医护人员、家属和患者共同参与;在合适的语言环境下,每日定时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超过30 min;从简单的词语,循序渐进,逐步用词到整句表述,训练患者的语言功能,采取家庭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在锻炼方面,卧床锻炼是瘫痪四肢各部位的被动运动,先由家属进行按摩,随后锻炼各个关节,循序渐进地练习抬头、翻身、坐起、依靠栏杆起身及行走等;在护士或家属的协助下站立,站立时间由短到长;在护士或家属的帮助下,帮助患者抬起脚,防止步行练习中摔倒;瘫痪上肢功能康复应由大关节被动活动向举臂、紧握拳头、拾起等小关节被动运动转变[6]。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记录两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③分别于护理前后监测血液学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及血浆比黏度。④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总分0~42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⑤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血液学相关指标、NIHS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0.00%),二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血液学相关指标及NIHS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比较,二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78±1.42)、(7.24±1.23)d,对照组分别为(5.11±1.02)、(8.56±1.73)d。研究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二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1例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6%;对照组出现4例感染、3例出血及1例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86%。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二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血液学相关指标及NIHS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血液学相关指标及NIHSS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血栓是在颅骨内外供血脑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形成的血栓,在其供血范围内可引起梗死,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7]。老年人高发的脑血管疾病是脑血栓。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需告知疾病康复治疗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根据疾病特点制订个体化功能康复计划,帮助和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按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开展功能康复,使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为患者康复后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条件[8-9]。鼓励患者力所能及地多做家务,日常活动尽量不依赖家人,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以提高生活质量。嘱患者坚持遵医嘱用药,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嘱其定期复查,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和住院时间的缩短,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学指标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