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高职院校经济贫困学生样态调查—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0-11陈红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优秀学生贫困学生贫困生

陈红(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重要指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近年来,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的经济资助力度逐年加大,形成了“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较为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群体新问题的不断涌现,现行高校资助工作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本文对苏州某高职院校2016—2018级1019名经济贫困学生状况进行了调查,探讨当前高职院校经济贫困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对策,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关爱帮扶贫困大学生,让资助育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调研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的时间是2018年11月,历时1个月,调研的对象为2016级、2017级、2018级经济贫困学生,调研小组发放调查问卷1019份,回收有效问卷1007份,其中特别贫困的学生194人(其中低保56人,建档立卡138人),一般贫困的452人,贫困的361人。贫困生中女学生略多于男学生。从贫困生家庭所在区域来看,来自江苏省外的占26.8%,来自江苏省北部的占41.3%,苏南地区的占12.9%,这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现状相吻合。

■调研的结果及特点

通过走到贫困生中感受他们的气息、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对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和对访谈记录汇总梳理,调研小组对调研中涉及的经济困难学生学费来源及生活状况、学业发展情况、人文素养情况、心理状况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和特点归纳如下:

(一)学费来源及生活状况

1.学费来源

根据调查数据,贫困学生学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资助和贷款,享受资助的同时又需要贷款的占55.7%,可以看出贷款已成为缓解贫困学生学杂费压力的首选。有18.2%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打工来补贴部分学费;有26.1%的学生有家长补贴部分学费。

2.生活状况

调查样本显示,贫困学生每月生活费(用于吃饭和必要支出)在800—1200元的占53.3%,1200—1500元的占30.2%,1500元以上的占16.5%。有63.5%的学生平时都利用晚上或周末打工来补贴生活费,也有23.4%的学生每学年能拿到各种奖学金补贴平时的生活开端,甚至还有7.3%的学生寄回部分平时打工的钱来补贴家庭。

(二)学业发展情况

1.被评为优秀学生及参加技能大赛情况

按我院《综合素质教育读本》规定,优秀学生包括“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以及各种单项奖,经济困难学生被评为优秀学生的为28.3%,其中2016级为8.2%,2017级的为9.7%,2018级的为10.4%,近年来经济贫困学生被评为优秀学生虽呈上升趋势,但总体被评为优秀学生的人数还不多。

近年来,我院参加江苏省、全国技能大赛获奖的捷报频传,且获奖级别也在逐年提高,但贫困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并不多,只占全院获奖总数的8.7%。

2.参加专转本的学生比较少,但转本成功率较高

我院每年大三报名参加专转本的学生都在500人左右,经济贫困学生有70人左右,占报名人数的14%。其中经济贫困学生被录取的有近41人,录取率为58.6%,转本成功率比非经济贫困生高。

(三)人文素养情况

1.主动参加公益活动的学生较多

每年经济贫困学生主动报名并参加公益活动的很多,有到养老院的,有参加交通值勤志愿服务的……其中贫困学生占总人数的22.7%,且在工作中都能做到善始善终、尽心尽职,这也表明经济困难学生有吃苦耐劳精神和一定的服务意识。

2.每年到图书馆借阅人文类书籍的学生较少

从图书馆借阅书籍的记录来看,近三年贫困学生平均每年借阅人文类书籍的有334次,占总借阅量的17.9%,其中历史类、艺术类书籍借阅较多。

(四)心理状况

1.参加各类竞赛热情不高

每年我院各部门及社团举办的竞赛较多,有运动会、心理剧大赛、营销比赛、十佳歌手比赛等,吸引了全院的大部分学生参与,但总体来说,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只占参与总数的9.6%,远远低于非经济贫困学生数。

2.自我效能感较低和焦虑并存

在回答“如果因为经济拮据,导致学业和情感都不顺,你会怎么办”问题时,有37.4%的同学表示“不会与他人沟通,担心被别人另眼相看”;有24.2%的同学表示“会跟家人沟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想找地方发泄一下”;有22.8%的同学表示“先挣钱,以后有机会再继续”;有15.6%的同学表示“找好朋友聊聊,也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组数据表明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几点思考

(一)资助育人,培养经济贫困学生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等优秀品质

近年来,国家和高校针对经济贫困学生制定了多项帮扶政策和措施,实践表明: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培养他们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的品质是各项政策和举措中的重中之重。在实施资助政策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甘于现状等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激励他们刻苦学习,还要注重培养他们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等品质,如我院基于“劳作教育”视阈下资助育人的创新工作就非常有成效,既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还有力推动了高校的思政建设。我们要想方设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助”又“扶志”的长效机制,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促进每一位贫困生成长成才。

(二)搭建平台,提供更多贫困学生“勤工助学”的机会

学生在接受“无偿资助”后,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学生产生偏激心理,认为自己因为贫困而接受国家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的感恩之心随着“无偿资助”逐渐淡化,甚至有学生产生了“等、靠、要”的不作为的态度。所以,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搭建平台,提供更多经济贫困学生“勤工助学”的机会,如学院每年都会提供校内的(学工、后勤、图书馆等)上百个岗位及校外的近千个岗位给经济贫困学生去锻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劳作,让他们在实践中保持一颗进取心、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忍耐心,并迅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大学生。

(三)多元共助,构建对口企业定向资助贫困学生体系

如何根据企业所需培养一批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经济贫困生,这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道重要课题。学校要主动走出去,与对口企业合作并争取达成定向培养贫困学生的协议,建立企业提供学费、提供实习机会,学校培养,毕业后到定向企业就业的联动机制,探索企业定向资助“德行兼修、知行合一”的优秀贫困生的培养路径。近三年来,我院分别与多家地方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了包括机电、电梯、汽电等一大批优秀贫困生,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自身实际行动感恩社会、回馈学校、服务同学。

(四)健全体系,强化资助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在认真贯彻国家一系列帮扶政策的同时,要作细致充分的调研,在摸清每位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之后,还需要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和生活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予以经济资助的同时要做到对学生实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准确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要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贷款、学费减免、生活补助以及地方政府奖助学金工作,努力做到资助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同时还要加大特困生补助的力度。

(五)帮扶心理,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人格完善教育

经济贫困学生一般容易在人际交往、个性发展等方面出现诸多的问题,我们要根据经济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人格完善教育和心理辅导,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发展他们的性格优势,改善其与他人、与社会有意义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让他们体验积极情绪。具体实施时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的:一是确认并培养特征优势;二是让学生体会感恩;三是让学生体会原谅;四是尝试慷慨和助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身心理、生理特点和规律,增强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促进贫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优秀学生贫困学生贫困生
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促进贫困学生成才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为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叫好
优秀学生榜样作用对于“问题学生”教育工作的思考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