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察哈尔十二旗群行政区划的演变

2020-10-10曹晋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察哈尔八旗民国

曹晋

(察右后旗档案局,内蒙古 白音察干012400)

对于“察哈尔”部族的形成与演变,笔者认为是:明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朝大军兵临元朝都城,元朝末代皇帝惠宗妥欢帖睦尔率其宫室官员与眷属六万余人退至北疆草原上都,史称北元①。明成化十六年(1480),北元第17任大汗巴延蒙克之子巴图蒙克承袭了第18任大汗,称达延汗②。达延汗毕生致力于统一蒙古的事业,随其妻满都鲁哈屯出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又统一东部蒙古各部,将漠南、漠北各地蒙古部落分为左翼、右翼六个万户以分封诸子。其汗廷驻牧于现赤峰市西拉木伦河一带的察哈尔人,经达延汗标定,始称万户,成为察哈尔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达赍逊库登汗因受土默特部俺答汗的威逼,徙牧于辽东边外。后金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病死于青海大草滩,其下属官吏便带领其属众归降后金,后金将归附人员组建了8个旗,也就是“八旗察哈尔”。天聪九年(1635),在后金汗国万余大军的追击下,林丹汗之子额哲及其母苏泰太后率1000户部属及传国玉玺归附后金。后金给了额哲很高的礼遇。天聪十年(1636)正月,将皇太极二女儿马喀塔格格嫁给额哲,四月封额哲为和硕亲王,并编其直属部众为察哈尔札萨克旗。

康熙十四年(1675)布尔尼反清失败后,察哈尔札萨克旗被撤销。其成员中的青壮年被编到蒙古八旗披甲,老弱病妇被分配到满、蒙八旗给立有军功人员当了奴隶。清廷收回八旗察哈尔的义州驻地,将八旗察哈尔移驻到宣、大边外游牧,分左、右两翼各四旗,左翼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驻独石口外;右翼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前三旗驻张家口外,镶蓝旗驻杀虎口外。八旗皆为内属蒙古的总管旗,其官员由清廷委派,“官不得世袭,事不得自专”,这就形成了察哈尔游牧八旗。由驻京八旗蒙古都统兼辖,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一月,清廷设察哈尔都统驻张家口,管理察哈尔十二旗群,此后,左、右翼各四旗与四牧群行政区划多有变更,现简述于下。

清代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分布图(资料图片)

察哈尔左翼四旗行政区划的演变情况如下:民国三年(1914)七月六日,北洋政府设察哈尔特别区,察哈尔左翼四旗归其管辖;民国十七年(1928)九月十七日,国民政府将察哈尔特别区改为察哈尔省,察哈尔左翼四旗归其管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德王在张北县成立察哈尔盟公署,察哈尔左翼四旗归其管辖;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蒙联军出兵解放了察北,日伪建立的伪察哈尔盟公署解散。同年8月23日,八路军主力部队从日军手中解放了张家口,伪蒙疆政府灭亡。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内战。10月,共产党部队和机关撤离张家口,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撤到了锡盟贝子庙,并在原察哈尔地区重建了由中共领导的察哈尔盟民主政府,盟政府驻扎格斯台庙。而国民党占领张家口后,重新组建了察哈尔省政府。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兴安盟王爷庙成立,察哈尔盟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49年,察哈尔盟政府驻明安旗海伊尔很额日格,辖正蓝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商都旗、太仆寺左旗(驻炮台营子)、太仆寺右旗、明安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首府从乌兰浩特迁至张家口。

1950年,将正白旗与镶白旗合并为正镶白联合旗(驻布日都庙),并将原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的宝昌、多伦、化德3县划入察哈尔盟。明安旗与太仆寺右旗合并设明安太右联合旗(驻宝绍岱);商都旗与镶黄旗合并设商都镶黄联合旗(驻哈印海尔巴庙)。察哈尔盟盟府由明安旗海伊尔很额日格迁驻宝昌县。此时,察哈尔盟辖宝昌县、多伦县、化德县、明安太右联合旗、正白镶白联合旗、商都镶黄联合旗、正蓝旗,共3县、4旗。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撤销察哈尔省建制。1953年明安太右联合旗由宝绍岱迁驻哈登胡硕庙(羊群庙)。1956年,察哈尔盟的太仆寺左旗改称太仆寺旗,宝昌县撤销,部分辖区并入太仆寺旗,旗人民委员会迁驻原宝昌县城。正白镶白联合旗改称正镶白旗,旗人民委员会迁驻和硕庙。明安太右联合旗撤销,原明安太右联合旗大部分辖区和原宝昌县部分辖区并入正镶白旗,原明安太右联合旗及原宝昌县辖区各一部分并入正蓝旗,正蓝旗人民委员会迁驻黄旗大营子(现上都镇)。商都镶黄联合旗改称商都镶黄旗(驻哈印海尔巴庙)。察哈尔盟辖多伦县、化德县、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商都镶黄旗,共2县4旗。1958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察哈尔盟建制,将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划归锡林郭勒盟管辖。

察哈尔右翼四旗行政区划的演变:民国三年(1914),北洋政府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与绥远特别行政区,察哈尔右翼四旗归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政府决定,察哈尔与绥远等特别区改为行省,右翼四旗属察哈尔省管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初,国民政府明令将察哈尔右翼四旗划归绥远省,称绥东四旗。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在归绥市召开第二次蒙古大会,成立了“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绥东四旗归“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下设的巴彦塔拉盟管辖——巴彦塔拉盟是1937年11月29日成立的。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内战爆发,绥东四旗与绥东五县成了国共两军拉锯式占领地区。此时,国民党政府在绥远省的统治依然存在,绥东四旗仍在其势力范围之内。是年,中共也在归绥地区成立了绥蒙政府,将察哈尔右翼四旗划归绥蒙政府管辖。解放后,绥东四旗由绥蒙政府下设的绥东四旗蒙旗办事处(驻集宁)领导;1949年6月13日,华北人民政府批准绥蒙政府改称绥远省,绥蒙政府改称绥远省人民政府,驻丰镇市。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949年12月27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在归绥成立。是年12月31日原设在绥东解放区的绥远省人民政府和国民党绥远省政府合并组成绥远省人民政府,驻归绥市。1951年11月撤销绥东四旗蒙旗办事处,实行中心旗制。以正红旗为中心旗,中心旗除管理本旗政务外,还领导正黄旗、镶蓝旗与镶红旗(不久,镶蓝旗与镶红旗合并为镶兰镶红联合旗);1954年1月,绥远省首届三次人代会作出《关于结束绥东“旗县并存”问题的决定》。同年3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绥远省,其地域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首府设在归绥市。1954年4月25日,归绥市改名呼和浩特市。

1954年3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结束绥东“旗县并存”划界方案的命令》,随即组建划界委员会,撤销绥东中心旗、正黄旗、镶蓝镶红联合旗与陶林县建制,正黄旗改为察哈尔右翼前旗,镶蓝镶红联合旗与陶林县合并改为察哈尔右翼中旗,中心旗改为察哈尔右翼后旗,绥东旗县并存问题得到解决。

察哈尔四牧群行政区划的演变:四牧群的名称初叫商都牧群(亦称大马群,蒙古语叫阿道沁)、明安(牛羊)牧群(蒙古语叫浩尼沁)、左翼牧群和右翼牧群。

为何在此设立牧群?《绥远通志稿》中说:“蒙古地方,牧畜最宜,遍地青苍,牛羊散放,生机既畅,滋殖弥繁。千匹(只)之羊,经岁生雏,明年可得二千。子母相权,富可立致。若更就皮、毛、骨、角加以利用,利更莫论。……故蒙古生计专赖牧畜,问其贫富,则牧畜以对。”《清史稿·兵志》“马政”一节中说:“牧马唯口外最善,水草肥美不縻,饷而孳生甚多,如驱入内地牧之,即日费万金不足矣”。

察哈尔商都牧群(并非今日之商都,而是在化德与康保之间),它是从察哈尔正黄旗与镶黄旗各拨出一部分牧地构成的。初隶于清廷上驷院,辖有左翼骟马、骒马、右翼骒马和骆驼四个群,共有牧马68000匹。民国十七年(1928)改为察哈尔省立第一模范畜牧场,场长由总管兼任。且实行承包办法,包期十年,按现有实数岁增十分之一。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归中央军政部。1935年商都牧群改为商都旗。1937年“七·七”事变后,属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管辖。1939年属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察哈尔盟管辖。1946年初,商都旗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支会和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商都旗、镶黄旗和明安旗的三、四两个苏木合并成立了商都镶黄联合旗。1963年单独设立镶黄旗(旗府驻地新宝胶格镇)。

明安牧群(初名牛羊群):(在独石口外的独石山之北)始于清顺治年间,隶内务府,供坛庙祭品及膳房取用。由察哈尔镶黄旗拨出牧地,辖镶黄牛群与镶黄羊群,牛群位于原镶黄旗境内(现属河北省张北县),羊群位于现镶黄旗翁贡乌拉与翁贡淖尔两苏木境内。嘉庆间改归都统兼辖,并由内务府派值年主事、笔贴式各一人驻张家口办公。民国五年(1916)改为明安牧场,民国十七年(1928)改为省立第二模范畜牧场。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归军政部。

左翼牧群:始于清顺治年间,隶太仆寺,在现正镶白旗境内,所养牛羊专供坛庙祭品及军需调用,春秋季节还负责供应皇室奶饼、乳皮食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王朝从察哈尔左翼四旗抽调牧丁到喀喇尼敦井(现贡宝拉格苏木五旗敖包附近)扩建太仆寺左翼牧场。到雍正年间,太仆寺左翼牧场先后划为张家口厅和多伦诺尔厅辖地。嘉庆间,改归都统兼辖,由太仆寺派值年主事与笔帖式各一名驻张家口办公。光绪三十四年(1908)牧场实行总管制,太仆寺左翼总管衙门设于玛拉盖庙(亦称咸安寺)。光绪庚子年取消太仆寺,改归陆军部。民初,太仆寺左翼牧场属察哈尔都统兼辖。民国七年(1918)在玛拉盖庙成立太仆寺两翼招垦设治局,与太仆寺左翼牧场并存。后将太仆寺两翼招垦设治局改称宝昌招垦设治局,局址迁至大深沟(现宝昌镇)。民国十四年(1925)成立宝昌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六月,日军侵占宝昌县,同年七月一日,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宝昌。民国二十四年(1935)宝昌县又被日军占领,民国二十五年(1936)初,察哈尔盟公署将宝昌县与沽源县合并成立宝源县。与此同时,将太仆寺左翼牧场改为太仆寺左旗,旗府驻地炮台营子。

右翼牧群:宣统元年,经部奏设两翼,统辖总管,专司改良牧政,即不归都统。民国五年(1916)改归都统兼辖。民国十七年(1928)与左翼牧群改为察哈尔省立第三模范畜牧场。次年实行承包制。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归军政部。所谓第三模范畜牧场,即两翼牧场。

如何看待察哈尔十二旗群行政区划的演变,下文从“地域”“属性”与“部族”三个不同概念来论述。

地域概念:一般讲,中国地名以省(市、自治区)县(旗)名为主,再贯以下属的乡(镇、苏木)村庄。如单位的牌子与公章,一般都写作“山西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蓝旗人民政府”或“镶黄旗XX苏木人民政府”,地址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亦可简称锡盟);“中国共产党察哈尔右翼前旗委员会”、“察哈尔右翼后旗白音察干镇人民政府”,地址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锡力乡红旗庙嘎查”,地址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北县XX乡委员会”,地址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等。如果邮寄信件,一般应由上向下逐级填写,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红格尔图镇韩元店村XXX收”;“山西省阳高县官屯堡村XXX收”等。

属性概念:清时,社会组织与军队组织皆以正黄、正红、正白、正蓝、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八旗为标识,分别认定其属部。军队除满州八旗外,还有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社会组织有察哈尔游牧八旗、东北打牲八旗、西藏达木游牧八旗等,这些八旗旗色一样,性质不同。也就是说,一个旗分别有多个上属。如“正黄旗”就有满洲正黄旗、蒙古正黄旗、汉军正黄旗、察哈尔正黄旗、东北打牲正黄旗、西藏达木正黄旗等6个“正黄旗”。所以说如果不标上属,就难以认定是哪个正黄旗。其它旗亦是如此。

部族概念:苏尼特左旗与苏尼特右旗,虽然是两个旗,但同属于苏尼特部落。土默特部、阿拉善部等亦是如此。

到民国年间,曾经设立过“察哈尔省”与“察哈尔盟”,省(盟)名与部族名同为“察哈尔”,这就容易造成混乱,使人难于理解。如现代人写史料时,往往要提到绥远省正黄旗,绥远省正红旗,因为1936年初,察哈尔右翼四旗就由察哈尔省划归绥远省管辖了,这样写是正确的。但从部族概念考虑,1936年初,察哈尔右翼四旗虽然划归绥远省管辖了,但它依然是察哈尔部的组成部分,而且占察哈尔十二旗群的三分之一。所以,1936年之后的史料中写作“察哈尔正黄旗”“察哈尔正红旗”也不为错。正如现在的镶黄、正蓝,正镶白三旗,旗名前虽无“察哈尔”三个字,但它们都是原察哈尔八旗的组成部分,史料中写作察哈尔镶黄旗、察哈尔正蓝旗、察哈尔正镶白旗笔者以为也是可以的。

察哈尔十二旗群虽有左、右翼各四旗与四牧群之分,但它毕竟是一个整体。各旗群名前皆要加上“察哈尔”三个字,如察哈尔镶黄旗、察哈尔正蓝旗、察哈尔商都牧群……。后来,左翼四旗划归锡林郭勒盟管辖,各旗名称前都没有“察哈尔”三个字,成为正蓝旗、镶黄旗、正镶白旗。但从“部族概念”来考虑,写史料时旗名称前加上“察哈尔”三个字亦不为错。同样,1936年初,国民政府明令,将察哈尔右翼四旗由察哈尔省划归绥远省管辖,从地域概念讲,便叫成了绥远省正黄旗、绥远省正红旗……或绥东正黄旗、绥东正红旗了。但从部族概念考虑,称察哈尔正黄旗、察哈尔正红旗也不为错。正因为如此,1954年解决“绥东旗县并存”问题时,撤销了绥东四旗与陶林县建制,改划为察哈尔右翼前、中、后三旗,既保持了“察哈尔”三个字,还保留了“右翼”两个字,这就等于恢复了原来的称谓,只不过是将原来的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改成了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罢了。

综观察哈尔十二旗群的历史演变,虽然行政区划不断变化,但其管辖地域一直在宣、大边外。尤其是解放以后,认真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实行了区域自治,牧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教事业普及,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涌现出诸多优秀人才,担当了各级党政领导职务或成为文化、体育、科技、工矿、企业等各项事业的专业骨干,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注释:

①北元:是史书对元室北徒后的称呼。

②达延汗:“达延”是蒙古语,汉意为“全体”或“天下共主”之意。“汗”是中国古代阿尔泰语系的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统治者的称号,是“可汗”“大汗”的省文,相当于“王”“国王”,甚至“皇帝”。

③太仆寺:这个词始见于汉代,是专管皇帝御马与全国畜牧的中央机构,与太常寺、鸿胪寺等并称,为历代所沿用。

猜你喜欢

察哈尔八旗民国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察哈尔右翼后旗蒙古语土语音系探究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
八旗察哈尔的编立及其与清朝可汗间的关系
八旗之殇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清代右卫八旗驻防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