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XCL9及血小板参数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2020-10-10贺时磊徐雯雯刘学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18期
关键词:重度血小板神经功能

贺时磊 徐雯雯 刘学昌

濮阳市中医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老年脑梗死患者因缺血缺氧导致部分脑组织发生病变、坏死,使得神经细胞在短时间内死亡,幸存患者的预后也较差,多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1]。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如发病至入院时间、总胆固醇水平、病灶体积等,但这些因素较为常见,在实际干预过程中,对评价脑梗死患者可能存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风险并无明显价值[2]。因此,寻求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新型检验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血液指标的改变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等参数在脑梗死诊断中有一定价值[3]。血清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9(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9,CXCL9)也称为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可抑制血管生成,在体内发挥稳定血管的作用[4]。CXCL9是人类T细胞炎症、动脉粥样硬化重要标志物,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中有一定预测意义[5]。故推测CXCL9、血小板参数与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具有一定联系。本研究主要观察CXCL9、血小板参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表达情况,分析各因子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以指导脑梗死的早期神经功能评估与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01―2019-12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8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60~75(67.25±3.26)岁;体重指数(BMI)17.8~24.68(22.56±1.14)kg/m2。脑梗死组男49例,女40例;年龄60~75(67.82±3.30)岁;BMI 17.5~25.68(22.64±1.17)kg/m2。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中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磁共振成像(MRI)及头颅CT等检查确诊;②年龄≥60周岁;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④均为首次发病,且在发病后72 h内入院;⑤无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⑥依从性较好,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的患者,或颈动脉显著狭窄患者;②伴感染、发热、低血氧症或严重高血压(血压>180/100 mmHg)的患者;③入组前1周内服用过抗生素、抗血小板药物等;④合并脑出血、脑肿瘤及脑外伤等疾病患者;⑤伴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⑥合并可导致心源性栓塞疾病的患者,如心房颤动、扩张型心肌病等。

1.3方法

1.3.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及分组方法: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6]评估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分组,该量表共包括11项内容,总分42分,分数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中分数≤4分为神经功能轻度缺损,5分≤分数≤15分为神经功能中度缺损,≥16分为神经功能重度缺损。

1.3.2 血清CXCL9、血小板参数检测方法:采集所有受检者入院时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将其注入抗凝剂的玻璃管中,缓慢颠倒混匀,于室温下放置30 min左右,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离心机型号:D-37520型;德国Legend RT公司),离心时间10~15 min,吸取上层血清后置于-70 ℃环境中冷冻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受检者血清CXCL9水平,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并使用日本Olympus 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仪测定受检者血小板参数(PLT、MPV、PDW)。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或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对照组、脑梗死组血清CXCL9及血小板参数水平比较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XCL9、MPV、PDW水平高于对照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组情况89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轻度缺损患者33例(37.08%),NIHSS评分为(2.35±1.06)分;中度缺损患者32例(35.96%),NIHSS评分为(10.35±2.40)分;重度缺损患者24例(26.97%),NIHSS评分为(20.15±3.59)分。

2.3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患者血清CXCL9及血小板参数水平比较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CXCL9、MPV、PDW水平高于轻度组,PLT水平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患者血清CXCL9、MPV、PDW水平高于中度组,PLT水平低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血清CXCL9及血小板参数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显示,血清CXCL9、MPV、PDW分别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P<0.05);PLT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P<0.05)。见表3。

2.5 CXCL9、血小板参数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价值分析将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作为状态变量(1=重度缺损,0=轻中度缺损),将CXCL9、血小板参数水平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图1~2),血清CXCL9、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用于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重度缺损预测的AUC分别为:0.804、0.951、0.833、0.841,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PLT预测价值最显著。见表4。

表1 对照组、脑梗死组血清CXCL9及血小板参数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XCL9 and platelet parameters in control group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表2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患者血清CXCL9及血小板参数比较

表3 血清CXCL9及血小板参数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Table 3 Correlation of serum CXCL9 and platelet parameters with NIHSS scor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表4 CXCL9、血小板参数预测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特异性分析Table 4 Value analysis of CXCL9 and platelet parameters in predicting the severity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图1 血清PLT水平预测脑梗死患者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价值的ROC曲线Figure 1 ROC curve of serum PLT level predicting the value of severe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图2 血清CXCL9、MPV、PDW水平预测脑梗死患者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特异性的ROC曲线图Figure 2 ROC curve of serum CXCL9,MPV and PDW levels predicting the value of severe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长期炎症病理过程,多认为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壁病变等有关[7]。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导致脑梗死栓子形成,尤其是斑块破裂、脱落等进一步加速栓子形成,进而导致脑梗死患者脑局部区域缺血、缺氧、坏死,导致神经功能发生缺损,降低患者生存质量[8]。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年龄、基础疾病、血脂、梗死面积、发病至入院时间等均可能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9]。但经实践发现,上述因素对评估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不准确,仍需探寻其他有效指标准确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指导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

CXCL9属于趋化因子CXC亚族的一类,在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10]。CXCL9与自身免疫疾病具有一定联系。CXCL9的趋化作用主要通过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3(CXCR3)介导完成,通过与CXCR3结合后被活化,进而提高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的磷酸化水平,并激活Scr激酶的活性,进而发挥作用[11]。CXCL9不仅可将T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募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T淋巴细胞增殖及相应细胞因子的生成[12]。趋化因子可通过调节并激活巨噬细胞与炎症前体因子,进而调节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3-14]。血清CXCL9作为趋化因子中的一类,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15]。而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故推测血清CXCL9在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可能参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病变的过程,但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显示,中度组、重度组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9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患者血清CXCL9水平高于中度组,提示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血清CXCL9水平越高,初步证实血清CXCL9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一步做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CXCL9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提示随着CXCL9水平的升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ROC曲线显示血清CXCL9用于预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04,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故推测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价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除观察CXCL9指标外,还探究血小板参数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大量研究表明,血液的高凝状态、血小板过度活化等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联系。PLT、MPV、PDW均是血小板参数的重要指标,其中PLT是指单位体积内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正常人群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会维持一定水平,某些疾病原因可导致PLT异常升高或降低,PLT主要被临床用于鉴别及诊断血栓性疾病[16-20]。脑梗死患者血管壁受到机械性损伤,血管内膜遭到破坏,进一步增加血小板接触面积,患者内源性凝血系统遭到破坏,使得患者形成冠脉血栓;且在病变过程中,PLT数量迅速减少,这可能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时PLT大量消耗的结果。MPV是反映血小板聚集及黏附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血小板功能及活化的重要标志,可反映巨核细胞生成情况[21-24]。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体积较大,发病48 h后MPV升高,并释放到外周血液循环中;同时MPV异常升高可反映骨髓巨核细胞大量繁殖,血小板黏附、聚集能力增强,造成血栓形成。PDW表示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是血小板体积差异程度的重要参数,该指标大小变化与MPV变化呈正相关,故推测其与脑梗死发生、发展也存在一定联系[25-29]。虽然目前临床关于PL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较多[30-32],但关于各项指标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的研究较少[33-35]。

本文显示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9、MPV、PDW水平异常升高,PCT水平异常下降,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风险,监测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可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36-39]。但本研究因纳入样本量少,所得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加之本研究并未对血清CXCL9及血小板参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关于各项指标之间是否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尚不明确,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还需在未来展开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重度血小板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宫斗剧重度中毒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