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进展分析
——基于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2020-10-10穆泓冰
穆泓冰
(天津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科学学院,天津 301617)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最佳时期。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安排是否合理对我国体育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健康息息相关,且面向全体学生,尤其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处于身体发展敏感期,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途径,对增进青少年健康具有独特作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课程经历了渐进、继承、改革的过程,实现了从重视“社会本位” 到“学科本位” 再到“个人本位” 的转变。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 数据库为采集源, 时间跨度为1986—2019 年,并以“中小学”“体育课程” 为主题词,检索条件为精确,检索截止时间为2019 年12 月4 日,共检索出1 745 篇文章。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减小误差,剔除报告、通知、征稿等无关文献,最后确认1 659 篇文献为本文研究所需。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法资料
通过阅读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可视化分析法
可视化分析法是利用计算机图形法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化成图形或图像的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机构图谱分析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排名,如图1 所示。从图1 可以看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发文量最高,在1986—2019 年间发表论文为45 篇,占总数量的2.7%:第二是北京师范大学,发文量为27 篇;再次是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图1 中,一个节点代表一所机构,节点面积的多少与机构的发文量成正比,两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程度表示机构合作的密度。从图1 的节点连线来看,共有12 所大学有合作交流,形成4 所合作研究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节点之间的连线较细,说明合作关系并不密切。
(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热点突变
突变词的强度系数越大,出现的频率越高。通过突变词的强度可以预测未来体育课程研究的方向。笔者以两年为时间分割线,最后得出突变词排名前20的词语。如图2 所示,图2 中深灰色区域表示突变词开始至结束的时间段,如“体育与健康” 突变开始于1998 年,结束于2006 年[1]。由图2 可以看出,“课程改革”(6.54)的突变值最大排在首位,时间为2002—2005 年,2015—2019 年突变值排在第二名的是“可行性”(6.29),表明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研究的热点随着时间的变化研究重点不断更新,每隔几年就会有新的热点词出现。从2015 年开始至今,“中小学体育课程”“校园足球”“可行性” 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首先,“中小学体育课程” 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被视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和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环节。其次,近年来,为振兴国足,发展“校园足球” 也被列为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2]。再次,“可行性” 是近4 年以来突变值最高的关键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很多学校的体育师资及设备并不完善,导致体育课程的实施大大缩水,充斥着各种矛盾。这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开始探讨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及落实等问题。
图1 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图2 1986—2019 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排名前20 位的突变词
(三)体育课程研究高频关键词分析
聚类性分析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将关系密切的主题凝聚在一起形成研究领域,以揭示该领域研究主题结构。当下,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研究形成5大主要研究群体,这5 个知识群代表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身课程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
知识群体1 中“中小学” 的节点最大,与其相连的关键词“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设置”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子网络。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一直是以中小学为研究对象;各地区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教育水平和体育发展程度等方面差异都较大,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不尽相同,体育课程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经过一次次的课程改革和文件修订,学校体育从注重技能学习到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都将对我国中小学体育发挥重要作用。
知识群 2 以“体育教师” 为核心,与“新课程改革”“专业化” 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子网络。此网络结构表明,体育教师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由于没有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基础,体育教师在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设置时表现出不确定性和模糊的现象,导致有些体育教师还停留在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设置课程内容的层面。可见,让体育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 并不容易,应该对学校及体育教师进行一系列培训,防止出现体育课程改革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现在还有学校以学生体育的专业化水平作为体育成绩的考核依据,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新课程改革强调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弘扬“以人为本” 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
知识群3 中是“体育课程改革” 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紧密联系。2001年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用),经过10 年的摸索和实践,2012 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式实施。10 年来,新课改得到了大多数体育教师的认可,他们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设计课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实验学校基本落实到位,但我国西部地区进展并不顺利,由于其经济落后,师资水平低,体育资源短缺,有很多学校的操场是水泥地,还有一些学校没有操场,导致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无法顺利开展。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整理文献时发现,关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最早的一篇期刊论文发表时间为1986 年,我国对中小学体育课程领域的研究仅有33年时间,有关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研究的文献仅有1 659 篇。虽然起步时间晚,发文量较少,但我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引进他国的体育课程模式到拥有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模式,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领域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还存在很多矛盾。从知识图谱可以看到,研究时间短,业余作者较多,学者之间几乎零沟通。近几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体育课程改革的文件,学者们才慢慢开始关注学校体育的研究,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近10 年迅速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专门的研究机构较少,主要是以综合类大学为主,专门的体育大学除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外,其他体育院校发文量偏低。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体育类大学拥有我国高端的体育器材和体育界的精英,在研究方面为何却低于综合类大学?
对于我国第8 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而言,从2001 年颁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已经进行了近十年的实验,并出现了一些在意料之内的问题,也有很多问题在意料之外[3]。“体育教学”“体育教师” 成为新课改后关注的主要话题。教学目标增多,体育课程的时间却没有变化,致使体育教师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教授大量知识,最终导致学生学得多但学不精,9 年体育课程下来学生没有掌握一门体育技能。“体育” 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这一课程名称传递出更多的内涵:将“健康第一” 作为指导思想,突出了“健康” 在学科中的地位,或更加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但这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即如何在体育课堂上融合健康知识、方法,如何激发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兴趣等?[4]
四、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结论
第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的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机构为主,研究机构与机构之间交流合作较少,导致研究效率低,不利于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
第二,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研究前沿主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从“体育与健康”到“体育课程改革”直至“校园体育”。表面上体育课程发展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很多学校体育课程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标准,需要进一步落实[5]。
(二)研究展望
第一,体育类大学要注重体育科研,加强与综合类大学的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中小学教师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能盲目地根据教学大纲授课,要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课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体育课程发展。
第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应该在一定财力、物力、人力的基础上进行。首先,我国要明确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理念;其次,国家和各地政府要提高对中小学体育器材的资金投入;再次,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和提升;最后,教师要把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 体现出来,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