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iR-363通过PDZD2对骨肉瘤细胞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2020-10-10何帆江武丁国明范小良朱六龙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室孵育染色

何帆 江武 丁国明 范小良 朱六龙

骨肉瘤的发病率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15%~23%[1],是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miR-363在多种类型的癌症中表现出肿瘤抑制作用,而其在骨肉瘤中的抑制功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PDZD2是促进胰岛瘤细胞增殖的多PDZ结构域蛋白,研究发现其在前列腺癌(AIPC)中被激活,是一种6-PDZ结构的蛋白[2]。PDZD2在骨肉瘤发生中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作者通过实验研究,分析miR-363和PDZD2在骨肉瘤细胞MG-63中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探讨miR-363对骨肉瘤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和试剂 骨肉瘤细胞株(MG-63,HOS和Saos2)和正常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均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骨肉瘤细胞株用加入10%胎牛血清(FBS;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的DMEM培养基(美国HyClone公司),37℃和5%CO2浓度条件下培养。hFOB 1.19细胞用DMEM/Ham's F12培养基(DMEM/F12;1:1w/w混合物)在34℃,5%CO2浓度条件下培养。GAPDH抗体,E-钙黏着蛋白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caspase-3抗体和波形蛋白抗体购自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PDZD2抗体购自美国Abcam公司。miR-363模拟 物(5'-AAUUGCACGGUAUCCAUCU GUA-3') 和阴 性 对 照(5'-UUCUCCGAACGUGU CACGUTT-3')寡核苷酸序列购自上海吉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靶向 PDZD2(siRNA-PDZD2)的小干扰RNA(siRNA)(139,5'-GCUGAACUUUGCUGUGGGGAUU-3';580,5'-CUCUG AACCAGGAGAAACAUU-3'; 和 1027,5'-GCUGGGAAUUCAGGUUAGUUU-3'),pcDNA 3.1-NEAT1和阴性对照购自广州RiboBio 公司。PDZD2的psiCHECK2-UTR(野生型和突变型)由上海吉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 RNA分离和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 根据标准RNA分离方案,使用TRIzol试剂(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从组织或细胞系中提取总RNA。用于qPCR的反应条件如下:95℃,60sec;然 后95℃,5s进 行40循 环;然后60℃,34s。通过在ABI 7500快速序列检测系统(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上使用SYBR Premix Ex Taq(大连Takara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miR-363和PDZD2水平进行定量。将miR-363和PDZD2的水平分别标准化为U6和GAPDH的水平。引物分别为:miR-363,正向5'-ACACTCCA GCTGGGAATTGCACGGTATCCATC-3'和 反 向5'-CT CAACTGGTGTCGTGGAGTCGGCAATTCAGTTGAGTAC AGATG-3';U6,正向 5'-CTCG CTTCGGCAGCACA-3'和 反 5'-AACGCTTCACGAATTTGCGT-3';PDZD2,正 向5'-TCTGTACTGTGTACCTCACCAA-3'和 反向 5'-CCCTGCGCTTTTCACCATAG-3';GAPDH,正 向5'-TGTTCGTCATGGGTGTGAAC-3'和 反 向5'-ATGGCATGGACTGTGGTCAT-3'。使用公式 2-△△Ct(21)计算mRNA表达的相对倍数变化。

1.3 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用RIPA细胞裂解缓冲液(美国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提取组织或细胞系中的总蛋白,并用BCA分析试剂盒(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确定这些蛋白的浓度。每组蛋白质样品(30µg)通过15%SDS-PAGE电泳,然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美国GE Healthcare),5%脱脂牛奶在室温下封闭1h,用含0.1%Tween-20(TBST)的一抗,4℃孵育过夜。用TBST缓冲液洗涤,与二抗在室温下孵育1h。最后,用ECL-Plus试剂(美国Millipore)观察印迹。实验用GAPDH作为对照。

1.4 免疫荧光试验 采用免疫荧光试验测定肿瘤细胞中E-钙粘蛋白,波形蛋白和PDZD2的水平。用含4%多聚甲醛的PBS液固定细胞。将细胞在-20℃下用100%甲醇渗透10分钟,用含3%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BS液封闭60min,然后加入一抗,4℃,孵育过夜(抗PDZD2为美国Abcam公司产品,抗E-钙粘蛋白为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产品,抗波形蛋白为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产品)。PBS冲洗,并置于盖玻片上,与偶联有荧光染料的二抗在室温下于黑暗中孵育1h。用DAPI染色细胞核后,中性树胶固定,并在FV10i共聚焦显微镜(日本Olympus Corporation)下观察细胞。

1.5 免疫组化 采用免疫组化测定PDZD2在肿瘤中的表达。把切片在二甲苯中孵育5min,依次用100%和95%乙醇孵育10min,进行抗原暴露,然后在室温下用3%过氧化氢将载玻片封闭30min。将切片与抗PDZD2的一抗在4℃孵育过夜,然后再接种抗二抗。使用EnVision检测系统试剂盒(丹麦达格)评估免疫染色结果。

1.6 细胞转染 接种MG-63细胞,用PBS洗涤细胞,分别用 miR-363 mimics(50nM),siRNA-PDZD2(1µg/ml)和相应的阴性对照(NC)转染24、48和72h。转染方法参照100 nM 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说明书(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

1.7 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 取转染成功的MG-63细胞,按每1ml完全培养基加入10µl CCK-8将二者混合均匀后,每孔加入10µl CCK-8液,孵育1h,用酶标仪在450nm处测量吸光度。CCK-8试剂盒为日本Dojindo Molecular echnologies公司产品。

1.8 克隆形成能力检测 取转染后的单细胞悬液进行计数,将细胞悬液的细胞密度调整为1×103/ml;在培养板中分3种浓度接种细胞:分别接种50个细胞/孔、100个细胞/孔、200个细胞/孔;接种完毕后,所有孔中均补加培养基至液体量300µl/孔;在37℃、5%CO2条件下培养2~3周;定时观察,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的细胞克隆时,即终止培养。去除上清液,加4%多聚甲醛液固定细胞20min。用结晶紫染料进行细胞染色。染色成功后洗去未附着的染色液,细胞培养板置于空气中自然晾干;最后拍照,计算细胞集落数。

1.9 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析 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取转染后的MG-63细胞,用4%低聚甲醛固定,将固定的细胞用0.1µg/ml的Hoechst 33258溶液(德国Sigma-Aldrich公司)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下观察核形态的变化,荧光的激发波长设定为460nm。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D公司产品。将2µl膜联蛋白V与2µl碘化丙啶(PI)(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混合,每流式管加入1×105个细胞,避光孵育30min,上机检测。TUNEL分析:将肿瘤组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µm切片,使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按说明书对肿瘤切片进行染色。随机选择每个切片的五个非重叠视野,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为确定细胞周期的相位分布,将细胞用PI染色液(10µg/ml RNase A;50µg/ml PI)在37℃下避光染色30min,然后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

1.10 细胞侵袭能力检测 Transwell小室试验:将转染后的MG-63细胞加入到含0.2%BSA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调整培养基中细胞的密度为2×105个/ml。取调整好的细胞悬液,加入到Transwell小室上孔中,每孔内接种2×104个细胞;然后再向Transwell小室的下室中加入含有10%FBS血清的完全培养基,每室加入700µl培养基。加注完成后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到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中,箱内条件为:5%CO2、37℃。培养48h后取出小室,将小室洗净后,用结晶紫染色液进行染色。将小室用中性树脂封片。在OLYMPUS CX41正置显微镜下观察小室与拍照,观察时每个小室选取4个视野进行测量,用IPP软件进行细胞计数。每个实验重复3遍。

1.11 动物模型试验 将30只雄性小鼠(4~5周;20~22g;购自天津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置于25℃的无菌室中,进行12h的明/暗循环,并在室温下灭菌,可自由进食、进水。准备已转染miR-363mimics、miR-363(NC)和对照组人MG-63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至1×107个/ml,每只裸鼠后胁腹部皮下注射50µl细胞混悬液(每组10只小鼠)。从第2周起测量肿瘤的大小,1次/隔3d,计算肿瘤体积:V(cm3)=宽度2(cm2)×长度(cm)/2。

1.12 统计学方法 PCR实验数据按照2-△△Ct方法处理数据[3]。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或多组间比较用t检验、单向方差分析或双向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外细胞试验证实过表达miR-363可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发现miR-363在骨肉瘤细胞株中呈现低表达状态,其中MG-63细胞的miR-363低表达与其他骨肉瘤细胞相比较显著。Hoechst染色表明,过表达miR-363的MG-63细胞具有较高的凋亡率(见图1)。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miR-363过表达可以诱导MG-63细胞中的G1/S阻滞(见图2)。

图1 Hoechst33258染色显示miR-363过表达组细胞凋亡增多

图2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miR-363过表达组细胞中处于G1期的细胞数量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2.2 过表达miR-363可以调节上皮-间质转化(EMT)表型,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Transwell小室试验表明,miR-363过表达后,MG-63细胞的侵袭能力受到抑制(见图3)。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miR-363过表达后,上皮标记E-钙粘着蛋白的表达被上调,而间质标记波形蛋白(Vimentin)被下调,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的表达降低,而caspase-3的裂解增加。

图3 miR-363过表达组细胞侵袭能力减弱

2.3 PDZD2是miR-363的直接靶标且可以在体外促进骨肉瘤细胞MG-63细胞增殖 本研究利用在线预测软件miRWalk 寻找miR-363的潜在靶标,最后发现PDZD2为其靶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PDZD2 mRNA的3'非翻译区(UTR)具有miR-363的结合位点;因此,在骨肉瘤细胞中研究PDZD2与miR-363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MG-63细胞中miR-363的过表达显著抑制其产生PDZD2 mRNA和蛋白的能力(见图4)。为确认PDZD2是miR363的直接靶标,将具有PDZD2全长3'UTR(野生型或突变型)的萤光素酶报道载体转染到MG-63细胞中,用双萤光素酶试验分析,结果发现,miR-363 mimics削弱野生型PDZD2 3'UTR的萤光素酶活性,但未影响对照组的突变型PDZD2 3'UTR,表明miR-363直接靶向骨肉瘤细胞中的PDZD2,以降低PDZD2蛋白水平(见图5)。

图4 免疫荧光检测MG-63细胞中PDZD2的表达

图5 用全长3'UTR转染MG-63细胞(野生型和突变型)PDZD2,并使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

2.4 骨肉瘤细胞中PDZD2蛋白水平降低的影响 在通过siRNA有效敲低MG-63细胞中PDZD2的表达后,测定细胞的凋亡,克隆形成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表明,敲低PDZD2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并减弱细胞的集落形成和侵袭能力。

2.5 miR-363通过下调体内PDZD2水平限制肿瘤生长 结果表明,注射过表达miR-363的MG-63细胞的小鼠发展出明显较小的肿瘤,显示出生长延迟(见图6)。对肿瘤组织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证实miR-363上调和PDZD2下调;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证明miR-363在体内显著诱导骨肉瘤细胞的凋亡(见图7)。这些调节作用与PCNA表达降低,caspase-3裂解增加及EMT表型受损有关(见图8)。

图6 miR-363 mimics组的裸鼠体内肿瘤生长速度较慢

图7 TUNEL染色估算肿瘤切片中的细胞凋亡率(×200)

3 讨论

骨肉瘤是一种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虽然对骨肉瘤形成过程中miRNA的致癌和抑癌功能已有相关文献报道,但miRNA调控的靶基因等分子机制仍待研究。本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发现,肿瘤抑制因子miR-363在骨肉瘤细胞中被下调并通过直接靶向PDZD2促进肿瘤生长。PDZD2最初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其表达在前列腺肿瘤细胞系和人原发性前列腺肿瘤中上调。本研究表明PDZD2表达与骨肉瘤进展有关。一项与肾细胞癌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最新研究表明,PDZD2的rs10054504与中国人群肾细胞癌的风险显着相关[4]。本研究显示,PDZD2的抑制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凋亡,并抑制骨肉瘤细胞系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此外,PDZD2的敲低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的表达,诱导caspase-3的裂解,并损害骨肉瘤细胞中的EMT表型。与miR-363/PDZD2相关的下游信号及其在骨肉瘤细胞中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肿瘤发生期间miRNA的失调是恶性转化的标志。抑癌基因miR-363属于miR-92a家族,是一组高度保守的miRNA,包括miR-25,miR-92a-1,miR-92a-2和 miR-363[5]。已有研究显示,miR-363-3p在具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CRC)组织标本中被下调,从而通过增加体内和体外SRY-box 4(Sox4)的表达促进CRC细胞的迁移、侵袭并诱导EMT[6]。在前列腺癌中,PC-3细胞中高水平的miR-363通过靶向抑制MYC原癌基因来促进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转化并促进EMT[7]。目前研究表明,骨肉瘤细胞中的miR-363水平被下调,进而导致其靶基因PDZD2的表达上调。在骨肉瘤细胞中恢复miR-363表达会损害细胞活力,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同时通过PDZD2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这些影响可能与PCNA,caspase-3和EMT表型的降低有关。同样,Wang等[8]研究认为,miR-363通过靶向SOX4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表明,miR-363可以在多种类型的癌症中充当通用的肿瘤抑制因子。总之,PDZD2作为骨肉瘤细胞中抑癌基因miR-363的新靶标;miR-363的过表达或PDZD2的抑制可促进caspase-3相关肿瘤细胞凋亡,抑制EMT,并诱导骨肉瘤消退。

猜你喜欢

小室孵育染色
扳机日血清雌激素不同水平时授精前后卵母细胞孵育时间对短时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卜算子·静夜思
用课程“孵育”会“发光”的教室
日媒劝“灰小子”早日放开公主
日本公主的准婆家靠谱吗?
△(G)=8且不含有三角形,4—圈的平面图的完备染色
军事电子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孵育与拓展
两类图的b—染色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