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类高、中低技术产业企业的竞合博弈策略

2020-10-10卢美华肖莉娜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技术边际许可

卢美华,肖莉娜

(江西科技学院理学部,江西 南昌 330022)

以博弈理论为基本工具,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中技术竞争的形态受到广泛的研究[1];即使是产业形态的巨大差异,理论抽象出一些技术博弈模型基本上揭示了现实中的博弈竞争形态[2-3]。其中,嵌入在整个产业生态链中,特别是博弈实践中,具有各种技术层次的企业,不同企业参与的博弈形态和采用的竞争策略大相径庭[4-5]。而按照企业的技术层次划分可以刻画一大类现实中的企业竞争形态,丰富市场中企业竞争和博弈的一些结论,特别是这代表了一类引领和跟从性的产业竞争关系[6-7]。

高新技术企业和中低技术企业不仅简单代表技术水平,事实上,由于企业集群的特性,还代表了区域竞争力的差异;特别是通过业务外包,不同技术层次企业必然组织在同一产业链条上。国内文献中,高新技术竞争受到广泛的研究,但对中低技术竞争的研究却十分匮乏。国际上却早在“欧洲中低技术产业政策与创新”(PILOT)项目中,就发现中低技术企业的新技术实现能力是区域创新源泉[8]。另外中低技术企业博弈时在主从关系和协调关系上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为此,本文从博弈主从关系上刻画一类中低技术产业中技术竞争的博弈策略。

1 基本模型设置

OECD国家在《奥斯陆手册》最先按研发投入划分了企业技术层次,如表1。

给出了实践中企业技术层次识别,张可、左媛[8]发现中低技术产业中创新主要在于技术培训(STT)和新设配的获取和应用(FEQ),这实证了中低技术产业创新中的从属位置。另外,营销学对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及对非柠檬市场的研究表明预期市场规模、品牌流行性都能提升保留价格,而性能提升更能保留价格。

为此模型化这一技术市场的竞争形态,设各技术层次企业参与同一产品市场竞争,S为预期市场规模,Q为现实销售数量,按反需求函数形式,确定P(Q,S)=P(Q)+H(S)为保留价格。这里P(Q)代表正常市场消费数量Q确定的消费者保留价格。但研发投入导致对产品质量提升或者功能扩展能提升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并且也能扩大产品市场份额,表现为预示市场规模S的提升上,并且保留价格和预期市场规模匹配;为此,设H(S)为预期市场规模下提高的保留价格。

2 基本结论

通过计算并比较一些均衡特征,可以揭示不同技术层次在市场上的博弈策略选择。区分第一种情况,高技术企业研发技术采取市场公开,从而所有进入市场的企业具有相同的生产成本,但高技术研发企业具有市场进入的先发优势;第二种情况,高技术企业研发技术收费许可,仍然具有市场进入的先发优势。

由此均衡特征为

由此,显然可得如下命题。

命题1技术层次差异企业竞争均衡下,高技术企业预期规模下一半市场,中低技术企业均分一半预期规模市场。

命题2存在最优预期规模实现的均衡,并且最优规模是稳定的。实现最优预期规模,中低技术企业仍处于Cournot均衡。

证明首先,由均衡特征中包含预期规模S为参数,均衡特征是预期规模的状态相依的。显然,即使实现最优预期规模,中低技术企业仍处于Cournot均衡。

另外,设最优预期规模为S*,则最优规模S*满足系统方程S*=Q(S*),且系统方程决定稳定的状态就是最优规模。如下依据S、H(S)求解方程S*=Q(S*)。

命题2需要稳定型S*=Q(S*)。图1中,S=Q(S)虽然以S1、S2、S3为不动点,当然此三个不动点因H(S)之性状可以退化为一个、两个不动点。由曲线Q=Q(S)必然穿越曲线Q=S的方式可知必然存在稳定型不动点。图1中,至少S2是稳定型不动点。从而命题2得证。

命题3中低技术企业具有参与市场实现预期规模的动力。即使市场成本上高技术企业和中低技术企业一致,特定情形下高技术企业仍然具有实施技术开发,具有扩大中低技术企业数量实现预期市场规模动力。

由S*同时满足

(式1)

(式2)

(式3)。

在第2种情况下,仍然是在技术博弈下而非生产博弈下,标准化高技术企业生产成本为0,而高技术研发企业采取技术收费许可,中低技术企业或者承受旧技术的生产成本,或者承受新技术许可成本。为方便,设中低技术企业接受技术收费许可,从而也和高技术企业的生产成本为0一致。考虑技术收费的多种形式,边际产品收费τ,或者一次性技术许可总费用λ;事实上,这两个许可费用可以合并为费用向量,(τ,λ)=(τ,0)即为边际产品费用,而(τ,λ)=(0,λ)即为一次性技术许可总费用。

命题4在技术边际效应强的市场下,高技术的研发企业能收取一次性费用时,特定情形下高技术研发企业有动力扩大中低技术企业数量。

命题5在技术边际效应强的市场下,高技术的研发企业收取边际产品费用时,特定情形下高技术研发企业有动力扩大中低技术企业数量。

证明考虑固定性边际产品费用,即τ(Qi)为常数τ。

高技术和中低技术企业分别最大化如下利润函数:

Ll=qlP(Q,S)+k(Q-ql)

计算均衡条件得:ql(S)=[A+H(S)-2τ]/2(k+1)

qf(S)=[A+H(S)-2τ]/2(k+1)

Q(S)=[(A+H(S))(2k+1)-2kτ]/2(k+1)

P(S)=[A+H(S)+2kτ]/2(k+1)

从而最大均衡利润分别为:

Ll=(A+H(S))2/4-k(A+H(S)-2τ)2

Lf=[(A+H(S)-2τ)/2(k+1)]2,i=1,2,3,…,k

为后续计算方便,设H(S)=θS。并设S*=Q(S*)自行实现,则:

Q(S*)=[(A(2k+1)-2kτ]/[2(k+1)-θ(2k+1)]

为保持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至少需要θ<2(k+1)/(2k+1),在此情形下,可计算全部均衡特征如下:

ql(S*)=[(k+1)A-θτk]/[2(k+1)-θ(2k+1)]

qf(S*)=[A-(2-θ)τ]/[2(k+1)-θ(2k+1)]

P(S*)=[A+2kτ(1-θ)]/[2(k+1)-θ(2k+1)]

Ll(S*)=ql(S*)P(S*)+kτqf(S*)

Lf(S*)=ql(S*)[P(S*)-τ]

再计算边际费率效应:

显然,均衡产业规模随边际许可费用的上升而下降。并且一般情况下要求θ <1,而θ<1也能保证dP(S*)/dτ>0,均衡价格随边际许可费用的上升而上升。

当然现实均衡价格并没有随边际许可费用的上升固定方向变化,而是依边际收费率而定。当现实中均衡价格随边际许可费用下降时,要求dP(S*)/dτ<0,这等价于θ>1(这里当然仍然有θ<2(k+1)/(2k+1)),这里发生特异情况,一般可能是市场上还没有跟从性企业才能出现。

考虑高技术企业技术收费下最大化利润,一阶条件为0如下:

可得高技术企业的最优边际许可收费为:

3 案例分析和结论

在早期ICT产业中的一些企业采用技术封锁博弈策略却导致市场失败,形成技术过时的局面。典型例子是1987年IBM公司设计了一款新型微信道结构,但该公司采用了专利壁垒行为,限制了基于该微信道结构兼容技术的发展,几乎导致该微信道结构的失败。两年后,该公司改变了博弈策略,免费了该技术专利才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配套生态,否则就形成技术过时的局面。另外,在Yahoo邮箱收费时,Gmail邮箱免费策略也具有本文竞争策略的影子;免费经济学中都有广泛的现实案例,都应证着本文各个命题,在各种场合都存在自主邀请和主动扩大竞争性行为,以做大整个预期市场规模并实现市场规模。当然,这些案例与典型的智猪博弈不相同,该博弈特征是以“后发优势”为基础形成“搭便车”行为;而本文的博弈策略主要是“邀请竞争”,以发挥市场规模效应。

当集中到中低技术产业企业的博弈策略,以我国的中低端手机芯片产业为例[9],美国高通、因特尔和我国台湾联发科为高技术企业,而我国大陆企业展迅通信、华为海思和中芯国际为中低技术企业;美国高通公司在我国早期“市场换技术”的思路下,其预期市场规模十分庞大,高通早期采用歧视性高昂专利收费,并扩大市场规模,推动各类芯片企业、手机配件企业、手机组装企业提升规模,我国早期的“山寨手机、野手机、黑手机或高仿手机”的繁荣局面就是一种邀请性竞争和高技术企业主动扩大竞争的局面。近期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也受到广泛关注,华为是科技战的一个焦点,一些技术专家对科技战中的华为进行了准确的分析[10]。华为公司在5G技术上是高技术企业,最近华为准备以一次性专利收费交易向全世界转让5G核心技术,即购买方一次性买断永久使用相关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权利,即使当前爱立信、诺基亚在内的国际通信巨头的5G技术跟华为有很大差距,美国的5G技术更不给力。华为策略体现了“华为利益分享”,事实上技术实力的不均衡已经影响到全球5G市场的兴旺,这并不符合华为的利益。在蓝牙技术华为也是高技术企业,但华为并没有用自己超级蓝牙技术单挑传统蓝牙利益联盟体。华为在操作系统技术上应该还是低技术性企业,从而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的重点在于应用生态建设,也需要提升并实现预示市场规模。

本文收集权威文献建构不同技术层次企业博弈逻辑起点[1-14],并收集现实案例支撑研究结论;诸多案例显示,当前市场和产业业态快速变异,技术提升、技术融合、应用场景的扩展都要求企业在参与市场是采用灵活的博弈策略。高技术企业不必完全歼灭中低技术企业,中低技术企业也不应单纯采用价格竞争战略,所有企业都应该摈弃陈旧的博弈策略,贯彻合作竞争理念。

猜你喜欢

高技术边际许可
版权许可声明
版权许可声明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版权许可声明
学会坚持,学会放弃,理性行动
本期作者介绍
浅议导数和边际在量本利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什么是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