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1”茶园绿色防控基准化技术及其成效

2020-10-10肖灵亚徐艳阳洪丹丹王开荣

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尺蠖虫口化学农药

肖灵亚 徐艳阳 洪丹丹 王开荣

(1.象山县农业经济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象山 315700;2.宁波福泉山茶场,浙江 鄞州 315121; 3.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浙江 宁波 315000)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东部历史最为悠久的茶区,也是夏秋季茶园病虫高发易灾区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茶叶质量与茶园生态安全问题的关切,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备受业界推崇。但由于绿色防控的药剂、器材、技术种类多而专一性强,操作技术要求远比化学农药复杂,尤其是多种技术应用的集成、组合,往往让茶叶生产应用者无法准确掌握,制约了防控成效和推广应用。

为探索一种操作简明、成效良好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2016年起,象山县农业经济特产技术推广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在探索监测预报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当地主要茶园病虫发生规律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种非化学防治技术集成应用的试验,研究总结出符合本地茶园生态的“N+1”茶园绿色防控基准化技术模式,并作为市茶业主推技术推广到全市茶区应用,收到良好成效。

1 技术组成

“N+1”茶园绿色防控基准化技术是指以茶树病虫害监测预报为基础,以物理、生物、农艺等多种非化学防治手段为主导至多使用一次化学农药为保障(即“N+1”)等三大技术模块组成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把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实现农药使用减少、茶树生长健康、茶叶质量可靠、茶园生态优化。

一是基础模块,即病虫发生动态监测预报。是本技术体系应用的前置技术,不同害虫采用不同的监测技术方法。

二是主导模块,即N种非化学农药防治手段,包括三项物理防治措施(杀虫灯、色板、性信息素诱捕)、二项生(矿)物农药防治措施,四项农艺措施(修剪、采摘、土壤耕作、清园)等。物理防治和生(矿)物农药防治措施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针对性,而农艺措施具有共通性化防治特点。

三是保障模块,即每年在关键时间节点使用一次化学农药进行防御性防治。使用原则是,能迟则迟、尽量不用。重点针对容易造成大面积危害的害虫,在害虫暴发前兆,使用兼杀其它害虫的广谱化学农药作防御性防治。若在7月下旬前无使用,则当年不推荐使用。

本技术体系主要防控对象为宁波茶区危害发生频率高、影响面广、程度重的“七虫一病”: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蓟马、茶丽纹象甲、茶毛虫和炭疽病,对应的具体技术组成及措施侧重有所不同(表1)。

2 技术方法

2.1 监测预报

根据气候、茶树物候期和害虫发生规律,采取害虫趋性诱集法、田间常规调查法等方法进行虫口基数调查和动态分析, 预测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和防治适期(表2)。

病虫高峰期 防治适期茶蓟马1.每年5-9月监测,每隔5d一次;2.调查一芽二叶上的虫口数[3]。200头/m2丽纹象甲1.每年5-6月监测调查,每5d调查一次;2.用振落法调查虫口量,每次调查15个样方;3.成虫出土盛末期是防治适期[4]。茶树根颈部0.11m2、深6cm有幼虫或蛹5~7头(成虫15头/m2)[5]茶毛虫1.每年3-9月监测;2.相距30m悬挂3~5个性诱剂诱捕器,隔5d观察一次;3.根据成虫高峰期,调查卵块数量推算下代幼虫防治适期。虫卵块5个/百叶[6]炭疽病新梢嫩叶期,4月底-5月初,8月底-9月初嫩叶初见病斑

经多年监测,宁波茶区茶尺蠖等茶园病虫发生规律相对明确(表3)。

表3 茶园主要病虫年度发生规律简表

但受不同年间气候和区域生态等因素影响,虫口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会出现波动。如下图所示,2019年的第一代茶尺蠖成虫羽化峰值远大于2016年的高峰,而第二、三、四代的峰值较同代峰值均提前(图1)。

2.2 物理防控方法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色性、趋异性等特性,采用色板、性诱剂粘板、灯光等方法进行针对性诱集捕杀。

2.2.1色板诱杀 主要防治黑刺粉虱、小绿叶蝉、茶蓟马。防治时间:黑刺粉虱在4月初和7-9月羽化前或初期、小绿叶蝉在5-10月间发生高峰前的若虫期进行。选用降解、半降解的黄板,挂板密度255~375张/hm2;色板下沿挂置在茶冠上方10 cm,同时要考虑尽量不妨碍平面茶园夏秋茶采摘和立体茶园新梢生长高度等影响;中途视色板、虫口状况决定是否更换。

2.2.2性诱剂诱捕 主要用于防治茶尺蠖、茶毛虫(与性诱剂配套)。在2月底至10月底的每代成虫羽化高峰前放置诱捕为宜。选择中茶所生产的性信息素、诱捕器,投放密度45~75套/hm2,上风口、茶园周边、蔽荫处等害虫容易聚焦地方优先布置,诱捕器宜置于茶冠上方10 cm以上;粘板上虫口粘满或损坏时一定要及时更换,诱芯更换时间为3~4个月[7]。

2.2.3杀虫灯诱杀 用于防治茶尺蠖、茶毛虫、黑毒蛾、叶蝉、金龟子等鳞翅目、同翅目害虫。防治时期为3-10月。选择茶园害虫针对性强的窄光谱光源、风吸式或电击式杀虫灯,每灯防治面积为0.5~2 hm2;每灯再配置1~2颗茶尺蠖诱芯,可有效增加茶尺蠖诱集效果。根据虫口高峰、低谷的监测结果调整灯具开启时间,定期检查杀虫灯设备,清理集虫袋等,做好非诱杀时间杀虫灯的维护,力求保护设备、天敌和抹杀效果的统一。

2.3 生物(矿物)农药防治

主要用于防治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尺蠖、茶蓟马、茶毛虫、丽纹象甲等害虫的针对性防治和越冬前茶园封园。生物(矿物)农药具有专一性、针对性强,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特点,操作要求相对较高(表4)。小绿叶蝉在若虫期、茶尺蠖和茶毛虫在三龄前进行防治为宜,其它害虫也应在虫口达到一定危害程度前的幼龄期进行,封园在10月下旬-11月底。

表4 茶树主要病虫防控生物(矿物)农药名录

2.4 农艺措施

春后修剪是本项技术组成的重要一环,只采春茶的立体采摘茶园在春茶结束后通过剪除树冠绿叶层,大幅度减少病虫基数;而三季采摘的大宗茶园通过及时分批机采,有效减少小绿叶蝉、螨类等病虫基数;秋末及时轻修剪、清园,结合耕翻、施基肥,防治叶部病虫害,破坏根周土壤害虫越冬,减轻来年害虫发生基数;采用测土配方,实行有机、无机肥和元素平衡施用,能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8]。

2.5 化学防治

春茶后期至二轮梢萌展(约5月中旬)后,是多种害虫的集中高发期,应密切监测,重点关注小绿叶蝉、茶尺蠖、螨类或上年造成大面积危害的病虫,一旦其中某虫暴发,即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防治,从而有效降低当年后续虫口发生数量和暴发机率。

防治时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下旬。如期间病虫发生轻微,则不建议用化防;7月下旬后,多种害虫集中交汇暴发的机率下降,即使某一害虫发生危害,也优先采用生物防治。防治药剂选择省农业农村厅推荐的或出口茶生产基地许可的广谱性低毒低残农药,上年或多年重复的不用(表5)[9-14]。

表5 化学农药及其安全间隔期

3 技术成效

本项技术经象山、余姚等地近万亩茶园示范,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达到96%以上,小绿叶蝉、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茶尺蠖等四虫大面积危害机率下降90%,其他病虫的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阀值之下,茶园昆虫多样性明显改观。象山县11个茶场技术成效记录,每年平均2次黄板、性诱捕器45套/hm2、1次生物农药、1次化学农药和杀虫灯1盏/2 hm2(按10年折算器具成本)的防治投入,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从示范前6次减少到1次,减少83%, 药量从5.4 kg/hm2减少到0.45 kg/hm2, 减少91.7 %;节省防治成本2615元//hm2,减少39.6%;示范后比示范前成品茶产量增加10 kg/hm2,收益增加12100元/hm2,综合经济与生态效益十分明显(表6)。

表6 象山县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前后成效对照

猜你喜欢

尺蠖虫口化学农药
桉树尺蠖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化学农药安全绿色发展探究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为尺蠖寻求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