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韵味”教学

2020-10-09陈艳芳刘才喜

艺术大观 2020年21期
关键词:演唱韵味教学

陈艳芳 刘才喜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集中反映着古代文人的文学修养与思想境界。用古代诗词作为歌词,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进行谱曲,构成了现在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这是具有中国独特韵味的歌曲。本文以《枫桥夜泊》作为个例,从“字韵”“声韵”“情韵”三个方面来讲述古诗词歌曲演唱的“韵味”教学,达到古诗词歌曲演唱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演唱 ;韵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1-0-02

古诗词歌曲是我国独特的声乐体裁,是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创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最大的特点是歌词全部来源于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耀眼的“明珠”,充分展现了古代文人高深的文学修养,诗词中押韵的语言,深远的意境、丰富的内涵,激发了无数现代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佳作辈出。

《枫桥夜泊》是20世纪下半叶众多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甚至被誉为“中国新时期艺术歌曲的里程碑”。此曲以唐朝诗人张继的著名诗作为词,作曲家黎英海谱曲,黎英海先生针对这首诗的独特意境,采用了钢琴伴奏的形式,把歌曲的横向旋律与纵向伴奏织体相结合,以中国传统五声音阶调式作为基础,注重歌词与曲调的高度结合,注重诗歌吟诵性旋律与江南方言音调的表现,呈现出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1]

古诗词歌曲演唱教学,一定要把“韵味”作为重要内容。“韵味”教学,主要体现在字、声、情三个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韵味”是古诗词歌曲的魅力,也是古诗词歌曲的精髓。

一、“字”的韵味

字正腔圆是歌唱教学中的一大准则。 “字正”指的是歌唱中咬字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字与字的衔接要连贯统一;“腔圆”则是指歌唱中字的归韵要随共鸣腔体调节,形成腔调的圆润婉转与字的统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整个作品短短28个字,演唱歌曲前,可以先朗诵一遍,朗诵时,注意唐诗抑扬顿挫之吟诵的特点,体会咬字吐字与归韵的调节,做到字正腔圆。引子5(3+2)个小节,五度雙音弹奏,每小节全音符时值模仿“钟声”,由远及近,空灵旷远。演唱者这个时候就要调整情绪,调整呼吸,做好歌唱准备。全曲的第一个字“月”非常关键,演唱时要进入意境,“月”字要拉开慢咬,气息多余声音的感觉,不要破坏宁静的夜幕感。“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一乐句的重点在“霜”字,“霜”字绘出了当时诗人张继的“处境”和“情境”,从旋律上来看,“霜”字在最高音,也是全句的高潮,“霜”字的拼音,音头是sh,音腹是u,音尾是ang,从“啼”字到“霜”字,作曲家用了一个纯五度大跳,并且“霜”字时值有一拍半,感觉是一种情绪的突然转换,所以演唱时,情绪要走在前面,力度要有变化,咬这个字时要在“u”上有所停留,内口的口型由小变大,将字头、字腹和字尾咬清楚,并归好韵。

古诗词歌曲演唱的咬字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最强调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足够精确和清晰。夸张咬字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就是咬住字头以后,嘴巴放松,收住字尾,这就可以科学地解决在演唱中咬字、发声不清晰,同时也能够解决咬字与发声之间出现的矛盾问题,使歌唱中的字与声、韵、调转化为一种既可以相互影响又能够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声”的韵味

如果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只做到了咬字和吐字的精确,不能把它与歌曲的旋律相融合起来,就还不能达到“声”的韵味。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过程中,字与声音的融合发展是基本的,字与声音的延长、婉转需要利用歌唱的技巧来加以控制和进行艺术表现,以达到人们心中最标准的尺度,演唱歌曲时通过技巧使得其字清声美,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声韵美”。字清声美的要求是要字重声轻,字在前声音在后,字带声而流动,以字带声,巧唱于心。[2]

演唱《枫桥夜泊》时,对声音音色的选择很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让学生(特别是女生)用非常明亮的民歌音色,也不要让学生(特别是男生)用过于厚重的声音,过亮或者过厚的声音都与这首古诗词含蓄典雅的气质不相符合。

为了体现古诗词歌曲“声”的韵味,在演唱《枫桥夜泊》时,可以在每个乐句的句尾字“天”“眠”“寺”“船”做一个特殊的声音处理——摇音处理,就是声音在歌唱的共鸣腔里颤动,像是古人摇头晃脑地读诗,又好像是古琴中的揉弦,更像是秋风吹动下的水波,慢慢荡漾开来。摇音在声乐演唱中也称颤音,它和声音的颤音不一样,有时候是歌唱者故意做出来的,主要用于古诗词歌曲“韵味”的特殊表现。这首作品中除了每句的句尾字使用摇音处理之外,第一乐句中的“啼”也可以加入摇音,演唱时的“摇音”处理,在乐谱上是没有标记,是一种演唱的声音处理。除了声音的“摇音”处理,为了更巧妙地表现出古诗词“声”韵味,乐曲的第三句中的“苏”字应用了“波音”,这样的装饰音,也让歌曲体现出吟诵风格,体现古诗词的韵味。

三、“情”的韵味

声韵、字韵是体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韵味”的技术手段,是歌曲韵味表达的技术基础,但是要表达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灵魂,还要加上“情韵”。

演唱歌曲《枫桥夜泊》,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此诗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径寒山寺时写的一首诗,诗人借景抒情,看似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实则抒发自己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感受,羁旅之思,家国之忧,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所有的描绘都围绕着“愁”字展开。在歌曲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抓住“愁”的情感韵味,让学生自己加入情感和理解二度创作。

“月落呜啼霜满天”,起句就暗示了整首诗的清冷,深秋时节极其寒冷的夜晚,乌鸦的几声啼叫,显得周围更是冷冷凄凄。霜满天不仅是描写景物,更是暗喻作者凄凉,哀伤之情。演唱时要以“情”带声,通过暗淡不失柔美的声色去演绎,同时,通过声音力度的变化,形成一种由远及近的意境。[3]

“江枫渔火对愁眠”,第二乐句,在整个乐曲中起着“承”的作用,话说“月落乌啼霜满天”透示着凄清悲凉,“江枫渔火”似乎是有光明与温暖,然而,确是“对愁眠”,更突显了诗人旅途的孤独、寂寞,进一步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演唱时音量要弱,承着前一乐句的“情”韵,突出“愁”的演唱,唱“愁”字时加重力度,音量也加大一点。“眠”字回音时,注意气息的平稳,用表达内心心境的声音。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在整个乐曲中起着“转”的作用,像是突然的“高音”把前两句的意境打破了一样,其实“寒山寺”是诗人臆想出来的,并没有见到真正的“寒山寺”,加上“寒”是为更彰显诗人凄凉的心情。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句是全诗的高潮,整个乐曲的“合”,合声音,合情感,将整个意境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该乐句重复了两遍,第一遍的时候,音量要逐渐推大,在“到”字处达到最饱满的状态,饱满而有力的声音使得情绪有个很好的爆发点;第二遍时,诗人逐渐释怀,变成喃喃自语,这份愁绪也随着夜半的钟声一样,越来越远,逐渐散开,因此这句的音量要弱下来,且越来越弱,所有的声音和情感都合到了诗人的心里。诗人的情境: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孤零零的在船上,眺望远方空无一人,心中的苦闷,无法倾诉,只能埋藏于心的苦闷之情。

在新时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在改变,对事物美的追求也不断更新,为此,古诗词歌曲的教学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不断学习世界上先进的唱歌方法、唱歌技巧,不断领悟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在演唱中,“韵味”会一直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灵魂,在声乐教学中,必须重视 “韵味”的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翘楚.品“声”之美——浅谈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演唱特点[J].黄河之声,2020(04):31.

[2]陈艳兰.一首优秀的钢琴小品——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钢琴伴奏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16):146-147.

[3]高正和.试论《枫桥夜泊》的教学难点及破解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9(06):102-103.

猜你喜欢

演唱韵味教学
走遍万水千山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