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2020-10-09刘华斌
刘华斌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下,我们的物质条件得到了飞跃般的提升。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我们的精神层次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最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中学数学;运算能力;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30-0178-02
引言
在中学学习,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压力颇大,不仅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和了解到多种科目,还要熟练地掌握和熟记书本的内容。所以,基于这个现象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丰富教学手段
万变不离其宗,课本上的知识是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运算能力的基础。只有当同学们将课本的知识点和内容熟记于心时,才能使学习到的很多的繁杂的内容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比如,在和同学们一块学习高中函数的这一节课的内容时,老师可以提前把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导入成视频,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掌握知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提高學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学习生涯当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了其一生。所以,显而易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进提升运算能力。让学生在书本知识、练习题当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例如,在和同学们一块学习奇偶数这节课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奇数偶数的学习,发现它们两者之间的不同。在运算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可循?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此外,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准备错题本,把自己错题总结起来,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造成错误。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犹如助推器,推动着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和同学们一块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时,上课前,我会让学生对本堂课内容有基础了解,其次,我会布置简单的习题,留出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做出回答。最后,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困难和疑问。此外,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难题,老师此时可以慢慢引导,告诉学生为什么会遇到这个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注意题目所考的知识点、总结解题的方法等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4.加强对的数学概念、定理、定义理解教学,理解数学的本质才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有很多同学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由于不能选择优质的计算方法策略,从而导致最终计算结果错误,而且花费的时间很长,究其原因是对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新课的教学里,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于马上去让学生用相关概念去解题。应该慢慢推进,把概念讲述清楚,不要急于得到结论,更重要的是把推导结论、得到概念的过程完整展现,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到位,更好的去把握数学的本质,能够灵活应用。不仅会用而且会用好,不仅会算而且能够算对。
比如在《椭圆》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完整展现: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教师用图钉很绳子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画一个标准的椭圆,之后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画出标准的椭圆,这样虽然会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但是是值得的。在接下来学生自己用椭圆概念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得心应手。例如:
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F1(1,0),过P(1,32),求椭圆的方程。
方法一: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a2+y2b2=1,则有方程组:1a2+94b2=1
a2-b2=1
方法二: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a2+y2b2=1,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F2(-1,0)
根据椭圆的定义PF1+PF2=2a得:(1-1)2+(32-0)2+[1-(-1)]2+(32-0)2=32+52=4=2a,a=2
比较上述两个方法,显然第一个方法的方程组难解的多,第二个省时省力,充分理解了椭圆的定义才能选择高质量的方法,从而提高计算效率,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不同的学科,当然有不同的学科思维和表达习惯,这种思维表达习惯可以促进对该科的学习。数学学科尤其如此,不仅要求会思考,而且要求会计算表达。良好、科学的计算表达习惯让学生的解题事半功倍。
比如在初中数学教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有如下例题:
解方程:300+400(x-1)=500x
当时我去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大部分都是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而同学们不知道最好是先约分两边同时除以100,这样把方程简化,计算速度快而且提高准确度。
再例如:在中Rt△ABC中,斜边AB=5,AC=245, 求BC.
方法一:BC=AB2-AC2=52-(245)2
=25-57625=252-57625=75
方法二:BC=AB2-AC2=52-(245)2
=(5+245)(5-245)=495×15=75
显然方法二基本不用草稿就轻而易举算得最终结果,实现计算过程的“快、准、狠”。
上述两个例子中,第一个例子要求我们学生要有约分的习惯,约分才能把庞大的数据简单化;第二个例子见到平方差,要能及时平方差分解;大大优化了计算过程提高准确度。这种习惯的获得一方面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自己去感悟、体会、养成;另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培养。
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出调整。以培养出符合21世纪下的新型人才。用全新的教育方式、理念和标准奠定和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赵思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79-85.
[2] 林觉民.做一名教学能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56.
[3] 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7(a)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