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10-09侯伟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圆明园课题汉字

侯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30-0062-01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作为教育工作者,提高德育质效刻不容缓,而作为语文——这一至关重要学科的教育工作者,以德育人更是义不容辞。新《课程标准》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又提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有建设性的指出德育应时时处处伴随着日常教育工作,而不是孤立的、附加的。既然如此,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工作契合渗透在一起就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以下是我个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其中的几点看法。

1.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根据到语文教材的特点,把握好语文教材的学科优越性,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語文课本中德育思想,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充分的融合,让德育思想不断武装孩子们的头脑,让语文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但也不能走入误区:一味强调德育教育,忽略了语文教学。要让二者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不可偏离主题,做到有的放矢。

1.1 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课题是每篇课文的文眼,都是点睛之笔。教师要善于根据课题的特点,抓住课题,理解课题字面和隐藏的含义,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渴求,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另外学生的德育素养也得到提升,达到“鱼和熊掌都可兼得”的双重目的,最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课文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首先先让学生们通过读课题,让他们自己在课题中找到关键点,然后教师再主要围绕课题“毁灭”二字,向学生发问:你们之前了解过圆明园吗?谁又是“毁灭”圆明园的罪魁祸首?圆明园之所以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吗?一系列的提问过后,学生对课文的积极性肯定高涨,这时就让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从文中把疑惑一一解答。朗读过后,同学们也认识到因为清政府的落后无能,才引来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以致于圆明园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再重回课题,课题中“毁灭”的含义不言而喻,让学生认识到国家要是落后就会挨打受欺负的结果,再次播放圆明园被毁之前和被毁之后的断壁残垣,看到图片的对比,学生们的内心肯定相当义愤填膺,教师适时告诫同学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把中国变得更强大,从而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读书。小学语文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都包含着德育思想,教师要深挖教材,让德育教育呈现在教学中。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再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根据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是谁?12岁的周恩来为什么能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伟誓言?“我们要向周恩来学习什么?学生带者问题快速地浏览课文,寻找着答案,几分钟后便争先恐后地回答“中华不振,落后就要挨打”“学习周恩来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博大胸襟”。从课题入手揭示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润物细无声的实现教学和德育双目标。

1.2 情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也就那一二十分钟,情景教学就显得相当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个良好氛围,创造个与课文相接近的课堂情景,这样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情景教学中是个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德育素质。在当下网络时代,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德育素养。我之前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告诉同学们西沙群岛位于中国的哪个位置,然后在课件上呈现出美丽的西沙群岛图景,激发学生对西沙的好奇心,接着我就充当“导游”的角色,同时伴随着音乐进行真情实感的讲解,让学生们如身临其境。学生们随着“导游”的带领,到西沙群岛游览了一番,除了要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还要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情感。德育意识和素养深深植根于学生们的内心深处,在之后再学到或读到类似文章时,孩子们的思想情感肯定会相当丰富。

1.3 生字学习融合德育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最基础的就是学会生字词,弄清字词含义。老师们在讲解生字词的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学生一边认字识字一边接受思想教育。中国的方块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师要根据汉字独特的结构特点,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构造方法,让汉字的讲解与思想情感之间形成共通,把汉字教学工作和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例如,在学习汉字“尊”时,教师出示一系列关于尊的词语,如尊重,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尊长等并让学生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根据特定语境让学生来理解尊的意义。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种解释:(1)敬重,尊崇。(2)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表示尊敬。(3)地位或辈分高。通过对生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在这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汉字里,许多汉字还闪烁着真理之光,教化人们,启迪世人。再例如“人”字,结构简单,方方正正,但其中却道出了在天地之间只有顶天立地才可以谓之为人。让同学们在汉字里体会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德育教育渗透在汉字教学中,无形之中让学生们树立了高尚思想道德素养。

2.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到基础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得到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这不仅是新《课标》的目的,这也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着德育教育,但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放在德育教育上,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能耽误正常的语文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不能偏颇;还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仔细专研教材,理清文章,找到主要矛盾,切莫本末颠倒。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语言、环境、神态等描写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以至于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在无形中塑造学生的高尚思想,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如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除了要阐述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物产丰富之外,还得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发至内心欣赏到祖国壮美的山河美景,让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不由自主的从内心产生,达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根据各班的班情,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去灵活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尽最大的可能吸引学生,努力把枯燥单调的语文课堂变成形象生动,适时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意识和素养才得以提高,孩子们才能在拓展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猜你喜欢

圆明园课题汉字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