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亡委婉语看韩汉文化异同
2020-10-09张艳晓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韩汉文化;异同
作者简介:张艳晓(1997-)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朝汉对比方向。
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通过照顾交际双方心理需要来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不同的民俗、文化、政治、历史、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使得不同民族委婉语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皆有不同。韩汉两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因此在谈及到死亡时,人们为了顾及听者感受,同时也为了表达自己对于死亡的态度以及自己对于逝者的情感,通常会择用其它表达来代替“死亡”。本文通过对韩汉死亡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以揭示其背后文化观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加深对语言和文化本质的理解。
韩汉死亡委婉语的相似性
相同的死亡观。人人都惧怕死亡,但人人都注定要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这种共性决定了韩汉两民族对“死亡”这一现象有着相似的认知。反映在死亡委婉语上,两国都用“睡眠、休息、旅行、离开”等意义来替代“死亡”,以达到委婉表达的效果。例如,韩语中常用“?????、??? ???、??? ???、??? ???、??? ????”等来婉指“死亡”。汉语中则常用“长眠、长寐、长寝、安息、上路了、去了”等来代指。
“归”和“离”是韩汉两民族对于“死亡”的共同认知。“离”是指以现世为参照物,人死就是离开现有的一切,比如韩语中的“??? ????、??? ???”等,汉语中的“去世、逝世、谢世、与世长辞”等也反映了同样的文化心理。而“归”是受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认为死亡不过是回归自然,开始另一段旅程。如韩语中的“?????、? ?? ???”,汉语中的“归土、回去、归天、长归”等。
相似的价值观。死亡委婉语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社会价值观影响语言,更是影响着委婉语。韩汉两民族都崇尚为国献身,注重人的社会价值,崇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因此韩语和汉语中均有一些关于英雄之死的溢美之词。如韩语中的“??、??、??、??、??? ???”等,以及汉语中的“捐躯、牺牲、捐躯、就义、阵亡、献身、殉国、以身许国、殉节”等委婉语,其背后所蕴含的正是儒家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思想。
相反地,韩汉文化对敌人、罪犯或不值得尊敬之人的死,都用带有贬义色彩的委婉词语。汉语中用“丧命、送命、毙命、断命、完蛋、见阎王、翘辫子”等委婉语来表示贬损态度。韩语中也存在“???, ????”等带有贬义色彩的委婉语。体现了两种语言文化对死亡的意义判定持有相似的价值观念。
同源的等级观。韩汉两民族文化精神都深受儒学文化影响,特别是在“礼”思想的影响下,两国封建社会都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强调“上下有序”,不同阶级、不同等级人的死要有相应的说法。如韩语中,王的死称为“????”,王妃及贵族的死称为“????,“????”多用于有名人士的死亡,“?????”是指长辈的死,“?????”特指总统的死亡。同样,汉语中对死亡的描述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如《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莞,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又如现代汉语中的“夭亡、天折、天疡”等是对未成年去世的婉称,而“终、终没、寿终”等则专指享尽天年而去世,绝不可混为一谈。
韩汉死亡委婉语的差异性
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是委婉语产生的首要原因,而韩语和汉语所代表的两种文化所处的宗教环境却存在差异。韩国是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上的许多主要宗教在这个国家都很活跃,韩国信教者人数众多,但使用宗教领域中关于死亡委婉语的并不多。其中基督教徒的比重较大,因此多用“??? ????、??? ??”这样的委婉表达。而且这种表达不仅是宗教者,非宗教者也在广泛使用。中华民族一直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宗教信仰,佛教和道教是对汉民族较有影响的两种宗教,源于这两种宗教的死亡委婉语有“涅磐、圆寂、坐化、登莲界、归真、归寂、 升天、驾鹤、仙游、仙逝、羽化”等。现代汉语中,由于宗教与文化交融,也逐漸产生了“见上帝、上天堂”等投射了非传统宗教含义的死亡委婉语,但与韩民族相比,使用范围并不广泛。
不同的社会体制。韩国和中国虽然同属儒家文化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细微的差别,这是社会文化不同造成的。社会文化主要是指社会体制的不同。如韩语中的“?? ??”表面意为去山沟里,但现在有上西天,见阎王的意思。这是因为6·25事变把人带到僻静的山沟里杀害,所以“去山沟里”有了上西天的意思。在汉语中,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革命者往往以“见马克思”来婉称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生命,具有新时代的特色;而“光荣了”一词则表明了人们为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与汉语中“去见马克思了”的表达不同,韩语里则用“?? ??? ??”这样的表达。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信奉马克思主义,而韩国则拥有众多基督教徒的原因。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概念,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从产生之日起就被打上深深的文化标记,反映出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从文化的角度阐述韩汉死亡委婉语的异同,有利于透过语言的现象了解更为深远的文化蕴含,从而加深对韩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 ????,[??????],?????, 2011.
[2]南桂仙. 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延边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