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碧江区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2020-10-09金卉

时代人物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共建共治社区治理

金卉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社会治理必须以社区治理为支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为复杂,社会矛盾风险增多,给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精准把握,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

碧江区发展现状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基層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碧江区,原贵州省县级铜仁市,2011年撤市设区,更名为铜仁市碧江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与湘、渝、鄂三省相邻,古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今有“黔东明珠”“黔东门户”之称号,是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省列“经济强县”,同时也是武陵山扶贫规划中6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区国土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分别是:锦江街道、河西街道、环北街道、灯塔街道、川硐街道、铜兴街道、正光街道、坝黄镇、漾头镇、云场坪镇、滑石乡、和平乡、瓦屋乡、桐木坪乡、六龙山乡。2019年末碧江区常住人口为36.68万,户籍总人口为33.38万,现有 26 个城市社区,26个党支部,200个党员活动小组,居民党员2877名,社区居民 24万余人。区内聚居着汉、苗、土家、侗、仡佬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近年来,碧江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工业化、城镇化”主战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碧江区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碧江区作为主城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然存在。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和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大量涌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大量增加的人口,总体素质不高,这就给社会带来诸多挑战。目前,碧江区社会治理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社区治理多元主体权责规范不明、联动机制缺位、共享意识不足;二是基层政府职责不清、社区治理行政化、多元主体发育不均衡;三是社区资源缺乏整合,服务设施薄弱;四是社区治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急需加强;五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识有待提高等。

碧江区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多元主体共联,构筑社区治理保障。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按照“一核三轴、四联五心”的层次构筑“大邻里”党建领导服务体系,即一个社区综合党委,三个管理服务主体(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四类多元共建堡垒(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辖区企事业单位),五个互助活动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邻里互助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文卫服务中心),将居委会、社区工作站、驻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物业管理公司等党组织纳入社区综合党委,理顺社区各类党组织隶属关系,通过纵向建、横向联的方式实行区域化管理,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基层党建垂直领导体制,初步形成以社区综合党委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二是选优配强队伍。社区综合党委设党委书记 1 名,副书记 2 名,党委委员若干。负责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协调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辖区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五共”建设开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共同促进社区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三是探索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选任社区专职工作者,新招考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人员优先安排在社区工作,为向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贴心服务奠定坚实人才保障。四是发展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建议等,下设居民议事会、网格管理站,同时,设立居民监事会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充分调动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党群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初步形成了“组织引领、多元共治、功能完善、邻里融合”的治理体系。

多元平台共建,搭建社区治理平台。一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将社区党务、社会救助、计划生育、低保办理等相关服务事项进行集中办理,由街道办事处派驻专职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将“五中心”的运行管理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为各类群体提供一站式、个性化、专业性社会服务,打造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政务服务机制。二是搭建信息办公平台。手机APP应用和电脑网页版等便民服务软件和信息平台,推行无纸化办公、移动终端化审核;创设书画室、心理咨询室、绿色阅览室、数字自助图书室、大众阅览室、绿色网吧等。利用社区电子屏、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实现各类信息的循环碰撞、智能推送和共享应用,实现“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走路”的目标。三是搭建志愿互助平台。组建社区公益银行,建立VIP志愿服务爱心兑换机制;设立法律援助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司法援助、司法自助调解等服务,促进社区和谐指数提升。建立“双阳”活动之家,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活动、托付、照料等关爱服务。

多元资源共用,整合社区治理资源。一是阵地资源共用。按照“超前谋划、合理分配、统筹兼顾”的原则完善社区文体活动阵地。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社区公共服务用房,通过划转、腾退、共享、新建等方式,整旧为新、挖潜增容,腾出专门地段和资源用于社区建设,拓展居民群众的公共空间。整合2万平方米作为试点活动阵地,留足市民活动空间,内设健身室、舞蹈室、书画室等社区居民活动场所,动员辖区单位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有居民文化家园、有文化活动场所、有文化小广场小舞台、有管理使用规章的“四有”目标。二是经费资源共筹。将社区治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工作运转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2000万元,主要用于室内外装修、功能配套、智慧社区软件开发等;按照“渠道不变、集中投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社区办公经费、部门配套、联建单位帮扶等资金200万元,用于社区综合党委向社会购买公益性服务等支出;为社区干部繳纳养老及医疗保险,社区办公经费和干部报酬均提高50%以上。三是强化保障和考评机制。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各类化解平台有效运行。拓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完善案件调解补贴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建立专家库,努力壮大有专业特长、有化解技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加强考评问责,督促矛盾纠纷问题突出的地方、部门、单位限期整改;对因工作失职、决策失误、处置失当等原因造成矛盾激化,影响恶劣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探索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权力边界,捋顺政府部门、街道与社区的关系;进一步落实民主选举制度,民主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由居民委员会行使自治权,真正保障公民自治权的实现;贯彻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规定;加强社区法治队伍建设,为社区依法治理开展提供人才保障等。二是健全完善综治工作平台、各类调解平台、信息化平台等多元化解平台基础性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由政法委牵头整合司法局、网格化管理服务机构、综治中心等资源力量,及时就地解决群众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数据库,运用新媒体和“大数据”,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分析研判,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的关口前移,节约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成本和资源。三是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德法意识。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建立完善多元化宣传普法机制创建智慧社区。利用社区大数据平台、以及QQ、微信工作群向社区居民宣传法律条文、鲜活案例,主动占领社区宣传阵地。定期举办法治文化讲堂,培训一批法律明白人,带动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确保法治宣传教育见实效,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以社区领导、社区工作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口学法为重点,促进社区学法守法用法风尚的形成,充分运用法治宣传手段为道德建设“保驾护航”,促进德法融合、法治惠民。

进一步扩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深度和广度。坚持群众路线,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更为有效的新模式。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引导和激发律师、公证、仲裁等社会力量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拓展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第三方参与的渠道,实现化解途径和方式更为多样化。坚持强基固本,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尤其是社区一级调解组织建设,真正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参考文献

[1]肖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路径研究——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8, No.117(03):89-93.

[2]李汉华, 申越发, 夏强.探索“一核为主·多元共治”新型社区治理机制  [J]. 理论与当代, 2016(12):15-17,共3页.

猜你喜欢

共建共治社区治理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多元共治”乐融融
协同治理理论下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共治措施分析
汪毅毅作品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