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视角中的综合类高校交响乐团建设发展
2020-10-09李汉
李汉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高校;交响乐;美育教育
我国各地高校的交响乐团组建自2000年以来,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现今社会环境日益提倡包含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综合力竞争的大背景下,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在当代的综合类高校中,交响乐团的建设与发展既体现了高校中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建设、校园文明氛围建设的必须性,同时也与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高校美育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
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理论视角
理论工具——软实力的阐析
随着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各层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化,而在这当中文化领域也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时代发展环境的影响。高校作为一种社会的组织实体和传递文化的重要集散地,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外树形象、内塑内涵,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是当代大学打造文化名片、发展美育教育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软实力内涵以及高校软实力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新在 20世纪 80年代末提出的,它属于一种国际政治术语;约瑟夫·奈新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而目前关于高校软实力的概念,多数人的观点认为软实力表现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特色,初步可以归结为:高校软实力是一所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大学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的文化、政治、制度以及大学精神诸要素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文化力量,是一种特殊的大学文化,与大学硬实力共同构成大学综合实力。而在这其中,高校的文化软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及其特征
一般来说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有两个标准:首先在软实力范畴上,高校文化具有主导性,然后在高校硬实力范畴上,文化又具有其先导性,这二个标准缺一不可,并相辅相成。高校文化是高校文明的基石,高校文化在大学里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它凭借文化力对校园建设发展的引领产生进一步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同时,高校文化可以进一步体现校园的核心价值观,是引导校园进步的罗盘,也是弘扬高校主流价值观与精神导向的旗帜,同时也可以有效凝聚校园的师生精神。
从以上观点来看不难总结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特征:
第一,高校的文化软实力是高校间发展的一种终极竞争力,并且是居于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是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硬实力如人才质量等方面虽然是相当重要的,也在一定时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那不是一所高校最终发展的目标,而是在高校发展途径的配置上占据更多的优势。高校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效力是持久与缓慢的,而且其自身特点更具有弥漫扩散性,更决定于高校的长远建设与发展。高校的发展,尤其是一所当代综合类高校的发展不能因为它的内在形式而忽视它的存在,也不能把文化软实力当作软指标而视其为无足轻重。
第二,高校文化软实力资源难于控制,需要一个长期而缓慢的建设发展过程,绝对不会像部分高校硬实力指标那样可以马上立竿见影。一所高校的文化软实力主要依靠学校自身进行顶层设计与科学定位后再日益苦心建设,很难通过完全照搬与模仿的方式轻易取得效果;而在这一点上进行对比,高校的硬实力建设很多方面却可以依靠外力完成,或是在较短的周期内迅速建成。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比其硬实力建设要更加缓慢与平稳,建设周期的不快速性导致其建设发展也更加艰难。要想高质量全方位的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就必须同时注重软文化和硬文化实力的双重建设,不能因为软文化实力其建设周期不快、隐藏而容易忽略的蕴涵性特质从而忽视了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交响乐团对于综合类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目前,很多综合类高校的大学生往往擅长逻辑思维而形象思维却不足,然而形象思维能力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创新力的发展与提升。交响乐是当代音乐文化中最复杂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乐团中复杂多样的器乐组合和充满难度技巧的音调组合,反映了交响乐厚重的发展历程中人类的多角度思辨性与人文性的情感艺术活动。在综合类高校中师生经常欣赏交响乐,这有助于高校师生跳出以往文理学科的传统思维模式,提升形象思维与情感深度,培养团队意识与丰富的想象力,提升师生的文化修养与人文素质,并持续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高品质文化思辨与鉴赏氛围,这些对当代综合类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完善音乐教学实践机制,提高综合类高校艺术影响力。在综合类高校中建立与发展交响乐团,乐团不仅是一个编制规模健全、乐器种类丰富且高雅的音乐团体,还是很多具有音乐学科的综合类高校中音乐专业师生开展音乐实践与教学成果展示的良好平台。交响乐团的存在,使得音乐学院、艺术学院或者音乐系中的本科教学课程,如《西洋器乐技能课》《管弦乐队排练课》《音乐实践课程》《室内乐与重奏》《乐队片段》《年度音乐会》等音乐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具有了落地的实践意义,做到了音乐理论、日常排练与演出展示的三环节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在课堂外展示专业能力的良好平台,同时也完善了音乐系教學实践考核机制。
综合类高校的音乐学科不仅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应有的教学任务,还要提升全校大学生通识类选修课的高雅品味、数量和质量,提高全体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要积极打造学校交响乐团的品牌,主动为乐团所在单位的兄弟院部提供艺术指导,积极参加校内和社会的各种比赛和公益演出,努力扩大在所在地区乃至整个省市、全国综合类高校的文化影响力。这也响应了国家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号召,间接提高了学校的高艺术影响力。
增强高校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思维能力。交响乐乐团的建设开展,使得综合类高校中音乐专业的四个年级学生,或者交响乐的爱好特长生们,打破了年级学习不交错的界限,在一个屋檐下协奏古典音乐。乐团中,有一小提琴、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贝斯五个弦乐声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巴松四个木管乐声部;小号、圆号、长号三个铜管乐声部;还有打击乐声部与竖琴等乐器的色彩音色乐器组声部。五个声部的学生在曲目排练演出时,音高、节奏、时长、进出曲子的地方都有各自的要求与不同,把这些乐器声部与演奏乐器的师生融合在一个乐团内,共同演绎出经典的古典音乐,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多角度配合思维能力。
提高高校师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音乐教育是现代教育内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鉴赏对综合类高校大学生的思维创新、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想象力的创新方面都颇具裨益。而交响乐音乐是一种及其复杂的音乐系统,而对普通大众又兼具古典神秘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自身的魅力驱使着人们对它无尽的追求和探索;高校学生学习交响音乐,通过提升艺术欣赏能力,从普通文化课程的模式思维里跳跃出来,发散思维;对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提升美育教育,形成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音乐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美育教育,高校的交响乐团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学校的美育教育作用,成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阵地;同时,提升美育教育也是当下教育部门对各大高校提出的要求。交响乐可以丰富广大师生的精神世界,使人身心感到满足。交响乐不仅是一种声音的艺术,现场聆听观看交响乐的演出对于综合类高校的师生来说更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和心灵上的震撼。交响乐队的编制和舞台布局的美观程度也成为影响交响乐欣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综合类高校的大一学生,如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新生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曾说起,他们在学校入学典礼上观看的“迎新生交响音乐会”演出是人生中第一次近距离现场观看欣赏交响乐,由此在综合类大学建立与发展交响乐团对于学校学生美育教育的作用可见一斑。由于广大的学生参与到排演、宣传、欣赏高校交响乐团的演出中,这能够使大学生的艺术修养逐渐获得提升。此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在高校的建设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交响乐的欣赏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创造美的享受,增强学生对于有利文化和有害文化的辨别,丰富当代高校的高雅文化氛围。
扩大校企联合及社会影响力。在不少大学的交响乐团建设与发展中,很多学校内部的校企或者当地有社会知名度的企业成为了高校交响乐团的冠名赞助单位,部分交响乐团的名称或是学校里的音乐厅命名,也是根据赞助企业的名称而因此命名的;这对相比专业音乐院校来说较缺少音乐专业赞助渠道与平台的综合类高校来讲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经费赞助与硬件支持,为高校乐团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实质性的刚需;而每年音乐会的演出前后,经费的开销就好比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作战时的军需,赞助企业为高校乐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乐团每每演出,在新闻报导、网页宣传、微信推送、现场舞美、演出背景等各个环节,无不映射出高校交响乐团及其赞助企业的全称;以一张靓丽的名片姿态为乐团赞助企业的宣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鱼水不分家,高校交响乐团与其赞助企业的良好合作,折射出的是校企联合的魄力与产生良好社会影响力的持续升温。企业冠名赞助高校交响乐团,这对于加强企业的组织凝聚力与提升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促进企业文化的丰富拓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校文化软实力中交响乐团的价值分析
定位及方向。综合类高校交响乐团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党委及各校部机关对乐团的大力支持。由于综合里高校中,音乐专业的发展往往不是主流,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却势在必行。“走群众路线,惠及师生;以交响乐团为突破口,打造品牌”的类似方针,非常符合当前综合类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很多学校的美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音乐学科的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其努力方向与定位。高校组建交响乐团首先不是盈利机构那样的专业音乐演出团体,并不仅仅是为了在校内或面向社会层面去吸引交响乐爱好者或者交响乐鉴赏专家而为其提供一个音乐活动的场所,它更加重要的作用是通过交响乐这一形式或途径对整个高校的文化氛围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高校作为一个高学历、高认知、整体素质又偏高的群体,其体现出的文化层次较高且相对封闭的人群特质,导致其本质上要求文化的扩散与向导作用要远高于文化层次不均的社会大众层面,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部门多年来一再强调高校要切实注重加强文化建设的原因。综合类高校应当以此为契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打造学校文化力发展的大环境,大力建设及发展学校交响乐团,这是明智及可行的举措。
目前高校文化软实力与乐团建设问题的呈现。高校文化软实力在建设理念、发展机制和配置机构等方面目前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的教育状况是:不少高校的顶层设计认为,文化软实力对高校的发展不会产生直接的成效。近年来,众多对高校的排名与评估都把硬指标作为核心数据分析并纳入主体评价标准,这在客观上造成很多高校在急于解决高校硬实力与硬件不足的问题时,忽略了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长远发展。当前众多综合类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硬件相对不足并急于修建赶超,各所高校不约而同的修建高大上的教学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新校区、扩大校园领地,走硬件唯新、规模唯大、人数唯多的发展道路,从而进一步忽视了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文化软实力是高校的一种精神内涵,尤其是在当下与今后的大学发展中,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显得更为影响长远,它对于高校日后的美育教育、内涵发展、校园精神以及校园历史的厚重感累积显得尤为越发重要。高校的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只有对称互助发展,方能有利于当下综合类高校综合实力的日益提升。
綜合类高校建设大学生交响乐团有其自身的困难性与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专业师资较为短缺,专业场地例如音乐厅等场馆不足,学生的音乐能力基础偏低,综合学业压力教大等。此外,校园学生流动性强,乐团规模建制不全,乐团的日常训练难度较大。交响乐团演出的器乐配备、人员组建等基础投资大,音乐会涉及面较广,校园演出场次有限,大学生对高雅艺术的欣赏水平普遍偏低,年轻人对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选择等方面也存在着需要突破与改善的地方。
乐团对高校文化教育的影响。高校组建发展交响乐团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文化层次与水平,进一步展现高校文化软实力。高校文化是高校师生在办学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与精神导向;而交响乐在这其中作为一种高雅品质的艺术形式,给大众带来的音乐丰富性、历史厚重感、思想深度性以及乐团现场演出的视听震撼度,都是其他演出形式所无法比拟与取代的。这对于综合类高校培养师生具有高度的人文情怀、推动校园高雅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与认知以及高校的综合软实力都颇具裨益。在综合类高校运用音乐学科专业师生或是特长生,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交响乐团,通过聘请高水平指挥与相关业务指导老师,制定年度合理的排演计划,定期举行校园交响音乐会,为广大师生展现交响乐的独特魅力,践行普及高雅艺术的精神,继承和传播人类的文明成果,在校园内链接中西方音乐文化桥梁,培养有音乐素养的当代高素质大学生。以此形成良性发展,打造以交响乐团为靓丽代表的当代综合类高校美育名片。
高校交响乐团的发展是高校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综合类高校中建立交响乐团是开展美育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当代高校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教育,不断地引领学生学习、继承、借鉴、传播、创新优秀音乐文化,这对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文化修养,以及营造校园的高品质文化氛围都起着重要的实际作用。在综合类高校中,大学生交响乐团可以定期举办专场音乐会,在开学迎新、元旦过年、主题节日、文化交流等重大活动中也都会有相当多的演出机会,使得高校中的普通大学生能够在校园里,即可欣觉到较高水平与品质的高雅音乐文化;高校交响乐团的建立与发展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组建校园交响乐团是当前综合类高校开展高校音乐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综合类高校实施艺术通识教育与开展当代大学生美育教育的有力载体。
总之,我国的综合类高校中,交响音乐的普及教育才刚刚起步不久,但它将以自身丰富的知识内容、精妙的艺术形式对当代的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设发展高校交响乐团,打造综合类高校交响乐团的靓丽名片,对于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综合类高校音乐学科以及美育教育的推动发展,对于提升综合类高校的文化氛围及学校形象,乃至所在城市、地区的文化素质提升都具有积极的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洁,杜宇.大学软实力:大学发展的另一维度[J].辽宁教育研究,2007
[2].張颖.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
[3].战卫,屈庆星.高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的实证分析研究[J].经济师,2013
[4].袁仁庆.结合实际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N].贵州日报,2011
[5].黄安.哲学视野下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6].徐京波.区域软实力研究范式的建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7].高硕.提升高校软实力的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
[8].秦效原.普通高校组建大学生交响乐团的意义与发展[J].艺术教育,2006
[9].韦玲玲.关于普通高校交响音乐教育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