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下多种元素融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2020-10-09王娟娟

时代人物 2020年15期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思政

王娟娟

关键词:课程思政;多元素;职业核心能力

教职成[2006]4号文件要求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认为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要求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加強长江经济带城市间协同合作,引导各地结合区域功能、产业特点探索差别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并结合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等,重庆职业教育物流人才培养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部印发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这三个文件精神和职业院校的发展,我们知道岗位能力与课程思政开发始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主线。针对具体的物流区域产业优势,开设职业教育专业,开发岗位能力是进行工学结合,也是产教融合的关键。所以,这项研究要以职业岗位能力开发主线开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过程中进行了企业的调研走访,组织了协会与多家企业的研讨会,开发了符合目前集装箱运输要求的岗位教学目标,具体的成果包括单元能力标准、编写了相应的教材、进行了教学能力鉴定改革、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活动职业新核心能力二等奖两项。

同时,将多种形式教学元素融入到职业岗位能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建设中去,这也是我们改革的难点与重点,多条支线融入并行,包括课程思政、五全育人、线上线下、岗位比武等,如何通过各个具体课程模块融入其他教学元素,开展多元化立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通过多元素,使得岗位能力的培养更加的符合职业教育、区域经济的特点和要求,培养职业能力过硬和职业素养突出的人才。

如下图鱼刺图,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主线和四条支线的无缝融合,是我们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体现。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引入以及育人模块的有机结合,实现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团队教师通过课程系列岗位微课建设、教材建设,参加比赛,课题的申报以及论文等多种形式探索多元素的融入。

图1  多元素融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

多元素融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存在的问题

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一直以来各职业院校都存在做法单一,调研后立马就开始实施,不能专业开始后期与时俱进,而且实施过程中没有专业的评价体系,这也是职业教育一直以来的弊病,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一。

岗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脱节。职业院校在职业岗位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常常将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分开,没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所以,如何培养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结合的人才,如何融入新的元素,这是我们解决的问题二。

课程教材以及引用教学素材落后。翻开我们相应的职业教育教材,我们发现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项目化教学,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部分是非常缺乏的。同时,查看相应的教学素材,会素材良莠不齐,针对性差等问题,这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三。

以上是我们人才培养创新中想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我们采用相应的方法措施主要是以下三个。

多元素融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解决办法

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职业教育第一方评价(自评)、第二方评价(政府评价)很难跳出“身在其中”的集裁判员和运动员于一身的困境,需要第三方更客观、冷静地分析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第三方评价具有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式开放性、评价指标系统性和评价过程持续性等特征,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育人方式的有机融入。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式来进行,教育方式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区别。通过课程思政、五全育人的有机融入,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育人,拓宽育人工作的途径与方式,能够做到相互配合,真正同向同行,形成育人育才的协同效应。

课程线上资源的建设。通过线上线下课程以及资源的建设,不断的优化岗位核心能力的开发微课,能够与时俱进。同时能够不断补充新鲜的教学素材,确保有机融入和第三方评价的更好的进行。我们建设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并不断的进行课程资料的更新。

多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 

图2 多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

在多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创新。将与时俱进的新型育人模式有机融入同一课程中,这一点,我们很多模式是没有的,或者是分开的。我们通过将五全育人、课程思政与具体的教学模块相结合,不孤立、不突兀,更能育于无形,达到更好的效果。

体系创新。该教学改革中将同一门课程按照课程模块分析,结合企业调研,制定更加合理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模式,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更加有机地结合在同一课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职业能力和素养有机结合,不再是两张皮。这话体系模式总结的更加精炼,相对以往的教学体系。

实践创新。一是引入科学合理的第三方评价体系。现代职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是处于大学治理体系框架之中的一种监督、管理手段,这对于科学有效的描述学生岗位能力以及制定评价标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此,我们引入了行业协会以及劳动技能鉴定单位进行第三方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价。我们引进重庆市劳动保障局对学生的叉车技能进行培训和鉴定,引入教学指导委员会、重庆市冷藏冷链协会对学生的集装箱操作进行培训和考核。二是有机融入,所以开发课程模块,通过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思政,五全育人,最终实现岗位职业素养的提升。

具体的创新体现上,我们开发了适用于本课程体系的集装箱运输实务教材,里面对于岗位核心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团队教师参加了课程思政、五全育人的相关课题,课程竞赛等深入探索和研究。

针对课程体系开发,我们有课程体系理论的创新和指导,课程体系中两个模块的有机结合也是能够无缝对接。同时建设了课程教材,不断更新的线上教学资源,丰富的线下教学经验,这些都是可以“打包”推广的,易于学习以及实施。

引入第三方評价机制,我们主要引入的是劳动鉴定单位、行业协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的评价,一起构建的评价体系以及完整的指标构架也是可以直接复制或者因地制宜的。对于课程体系,我们可以在校内进行两个模块的无缝对接,主要是通过理论课堂和实操课堂完成的。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两个模块对接实践,在对校外时间单位的评价进行回访时,我们发现学生在岗位中体现出了高能力与高情商,说明课程体系培养有效。

参考文献

[1]吴倬.构建思政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相互配合的德育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6(32)

[2]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上海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 的大思政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16-12-12(8).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歧: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4]封沙,王平.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向研究[D.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1) .

[5]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

猜你喜欢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探讨
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