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借鉴
2020-10-09常蕊
常蕊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思想教育;大学生
葛兰西,意大利共产党的开创人之一,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思想家。他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某种“文化”形式取得领导权,一般而言就是某种特殊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所接纳与认同。葛兰西强调民众的自觉性“认同”或“同意”是取得文化领导权的条件。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发展是实现文化话语权的前提。近年我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葛兰西的此理论对加强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思想教育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具体国情,积极地吸取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精华,分析两者联系,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文化领导权理论述评
市民社会是实施场域。葛兰西在反思西方政治体制时提出上层建筑有两个“阶层”:一是政治社会,“主要通过暴力机关施行强制职能,对被统治阶层进行强制性直接管理”。[1]再一个是市民社会,是与人民密切联系的私人、民间的机构总和。国家的领导地位不仅是政治层面的,还有文化思想层面的,光靠军事和经济去统治远远不够,还必须统治人民的思想文化,潜移默化地让市民社会普遍“认同”国家意识形态。所以,市民社会即落实文化领导权的场域。
葛兰西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而西方无产阶级却败北的缘故在于西方比东方有更成熟、强大的市民社会。在西方市民社会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及资产阶级文化通过教会、工会、学校等组织进行长期的宣传渗透,得以稳定了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2]因此,无产阶级要想胜利,需在市民社会里灌注无产阶级的思想,获取人民认同。
有机知识分子是主体。他根据知识分子所属的不同生产体系,将其划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两类。传统的知识分子恪守古板的思想方法,坚持旧秩序;而在新生产方式中产生的有机知识分子与政治制度、与人民群众都紧密相连,他们用自身知识和能力将新阶级的意识形态渗透到市民社会之中。在葛兰西这里,宣传新意识形态的有机知识分子是革命中联系人民群众、沟通市民社会的重要枢纽。他认为要着重发展有机知识分子,可以“从人民以及从中小知识分子发展转化而来”。[3]
阵地战是夺取战略。葛兰西运用军事领域的概念来阐发政治策略。他强调东方社会的革命是直接武装起义夺得领导权,采用了运动战。而西方的市民结构更为坚固,要运用阵地战,先据守自家阵地,随后逐步扩大。无产阶级要通过舆论、思想灌输等方式在市民社会中创立专属的文化阵地,打击资产阶级价值观,只有进行长期的阵地战,才能赢取文化领导权,继而争取整个政权。葛兰西同时也强调想要成功革命、巩固文化领导权,离不开群众的拥护与支持。经过有机知识分子的科学引导,使得广大工人阶层树立起主人翁认知,团结一致,夺得文化“阵地”。
文化领导权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困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各种利益矛盾日益凸显,网络时代的信息又纷繁复杂,大学生的观念意识和价值选择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误导。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目前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和风险。
西方意识形态的渗入。近年美国等西方国家文化霸权扩张的问题日益突显,他们凭借各种手段于“无声处”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比如在网络上推崇西方民族中心主义的文化,或者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4]在国际网络空间,美国更是牢牢掌握话语权,试图“西化”“丑化”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论是文化优越性的悖论,还是“中国威胁论”,都属于西方意识形态扩张的手段。
高校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还没有特别成熟,在纷繁的信息时代容易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及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某些宣扬拜金的小说或电影。同时,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极易使得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认可危机,对高校意识形态思想教育爆发抵触情绪。由此可见,西方的有意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认同产生负面作用。
思想教育传播方法不完善。依照葛兰西的理论,有机知识分子除了实行文化生产,还要进行有效的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文化领导权教育的最佳成果是让人民产生自觉认同的认知,潜移默化地传播是比较理想的形式。新时代,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與传播也应多样化。粗线条、单向化教育传播模式过于简单,硬性灌输也没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教育方法仍有抽象化、形式化的倾向,不能适应现在大学生的主体发展。一方面,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往往避实就虚,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敷衍了事,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高校对学生非主流思想的回应不够,缺乏有效疏导,容易让大学生对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不信任感加重。[5]高校老师往往较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表达,缺乏实践教学流程,部分同学很难做到知行一致,认同感流于表面,误以为思想教育是空中楼阁。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踊跃性不高。葛兰西强调文化领导权的实行机制为人民的自我认同。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来说,无论是文化生产,还是教育传播,最重要的环节要落脚于学生个人思想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知行合一。然而,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里不同程度地充斥着非主流文化生产。非主流文化多以音乐、电影、小说文学和网络游戏等为载体,呈现出一种非理性、非现实、无关道德的状态。这些非主流文化不仅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在部分学生中面临认同危机,而且会干扰意识形态思想教育的传播和政治信仰培育的秩序。
文化领导权学说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借鉴
高校要紧紧住把握意识形态思想教育的领导权、主导权、主动权。文化领导权思想不仅对“西马”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代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坚守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阵地战”。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传播主阵地,培养学生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感,结合日常课程和实践环节开展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们要培养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的自觉”,消解各种非主流思想的负面侵染,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扩展文化领导权阵地,果断阻挡各类错误思潮和文化霸权。[6]
再者,高校可以运用校园思想文化活动构建实践主场域。在校园里,文化与政治密切相关。通过组织社团和学生会或各种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学校的校园思想文化环境的建设,还能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和丰富意识形态思想理论。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工作,使得主流思想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吸引性,争取赢得大学生的大力响应与广泛认同。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网络新媒体的宣传指导作用,注意引导学校思想文化舆论。
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教育方法。马克思曾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该理论满足此国家的需要程度。”[7]葛兰西表示,要想使人民对文化领导权自愿“认同”,就要满足人民各种需求。同样,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平等交流、对话中创新教育传播模式,利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路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高校的思想教育应该透过潜移默化渗透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政课教师可以多结合国际形式,多开展实践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在互动中找准意识形态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同时,高校的思想教育要重视大学生们的主体性地位,用心地聆听他们的心里话,给他们更多思考空间。现在我们必须摒弃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和生硬枯燥的教学方式,通过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其个性化需求,开创多元且有效的传输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对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通过整合各种有益思想资源,使主流思想教育更具感召力与战斗力。
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引导作用。葛兰西强调了有机知识分子在夺得文化领导权中的重要意义。在当代,高校教育者们不仅是“有机知识分子”的来源,而且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使命。因此,教师们要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要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实践,以严谨态度发挥有效的思想指引作用,向他们输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地推动青年们的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共识的塑造。此外,辅导员、班导师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强大主力军,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学生内心,更要进行言传身教。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奥·葛兰西著,葆煦译.獄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周银珍.政治哲学的契合:论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当代价值[J].学术论坛,2017,40(05):141-147.
[3]李婧雯,陈宏伟.浅析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9(34):236-237.
[4]杨立英,曾盛聪.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马晨、雷琳.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J].社会科学,2008,(1).
[6]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8.
[8]安东尼奥·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