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如何把剪纸艺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
2020-10-09王倩倩王亚梅
王倩倩 王亚梅
摘 要 当代美术教育需要弘扬国粹,让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民间美术得以传承和发扬。本文围绕民间剪纸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课后拓展、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非遗进校园,把民间剪纸艺术引入课堂对于弘扬民族艺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剪纸艺术 高中美术教学 非遗进校园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教育家蔡元培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学校美术教育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力,而将剪纸艺术引入学校美术课堂也符合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学力的要求。高中美术教学大纲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到:“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術,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民族、民俗艺术异常丰富,而在民间文化传统中,民间剪纸是最普遍、最单纯,生活使用最广泛,最具象征性的文化方式之一。剪纸在我国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黄河流域乡村,剪纸首先和节日连在一起,春节的贴窗花、吊笺,端午、清明等节日也有相关的剪纸式样,结婚时的喜花、扣碗花,以及胶东纸斗的纸斗花、鞋花等。在苗族,剪纸又和节日盛装联系在一起,绣在衣服上的纹样又是一部服饰文化史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五国驻北京办事处文化官员爱得蒙·木卡拉先生建议中国教育部门应该考虑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如剪纸等引入中小学课堂。
为此,笔者就如何让剪纸艺术走进高中课堂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学校是一所县级高中,有不少学生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习俗都比较熟悉,剪纸自然而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在上高中美术鉴赏中的民间美术课节时,我做了一个单元计划,介绍与民间美术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民间美术的现状,而单元计划的重点放在民间美术中的剪纸教学上,学生们对剪纸课的态度是热情高涨。在这里,简述一下我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将剪纸艺术引入课堂教学。
1课前准备
首先,做好单元计划,设计好课时教案,这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要求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来设计剪纸教学。
1.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剪纸作品的丰富多样,以及剪纸的历史及现状;知道剪纸象征、寓意的特点;学生会用剪刀制作自己喜欢的剪纸形象。
1.2过程与方法
过程:说——画——剪——贴——展
方法:学生通过搜集剪纸相关的资料,欣赏,学习,交流,总结等活动,对剪纸进行研究,结合生活,创造自己的剪纸形象,用不同形式做一场剪纸展览。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动手制作剪纸带来的快乐;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加深对中国剪纸的了解,初步对剪纸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与民族自豪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
同时,要准备好教具学具。在教具的准备上,都是我几年间通过田野调查、旅游、网上购买的剪纸实物,以及剪纸书籍资料等,包括河北蔚县的染色剪纸,陕北粗犷而奔放的单色剪纸,还有胶东本地的拼色纸斗花、鞋花等各地特色剪纸。学生需准备:剪纸、刻刀(或刀片)、各种材质的纸、布、皮、树叶等、固体胶(或浆糊、胶水)、搜集到的村里能工巧匠的作品以及其他与剪纸有关的资料。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教与学相互依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
将剪纸艺术引进课堂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意识,了解民族艺术的精华,增强民族自豪感。那么在剪纸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将剪纸艺术运用到生活中并从中得到启示呢?
2.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做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在上剪纸课时,我将需要展示的各色剪纸作品放在外面糊有剪纸花样的纸笸箩里,外面包了一层大花布,看起来很有民间味,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讲解中,在学生通过单元计划了解了一些相关剪纸知识的基础上,我将剪纸的发展历史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广大劳动人民是通过各种民俗以剪纸为载体传达他们的情感,这剪纸里面所蕴涵的就是1500多年的民间文化史。同时,以对比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我们胶东地区、陕北地区以及其它地域的不同的剪纸风格与形式。从剪纸风格上讲,北方剪纸粗犷,南方剪纸秀丽,而北方沿海地区的胶东窗花剪纸却如春蚕吐丝,既富有艺术气息,又可以保持室内的透光性。从剪纸的表现内容上看,以“回娘家”剪纸为例,胶东妇女回娘家摇着船,陕北妇女们回娘家则是骑着小毛驴,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讨论、自由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比如:“我们学校周围的村子哪里用得到剪纸?有什么作用?剪纸形象有什么寓意?”,通过提问竟发现之前没发现的剪纸形式,比如海阳行村过年用的“马鞭”,是用各色纸剪成拉花塞在芝麻竿或高粱竿上,插在自家草垛上和祖坟上,以祈求一家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2.2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了美术兴趣,学生才能主动积极从事美术活动”。根据高中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尝试创新的特点,我在材料和技法上的教学上有所拓展,具体做法是:
(1)在材料上,要求学生准备的纸,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红纸外,还有学生身边可用的食品包装袋、报纸、腊光纸、包花纸、宣纸、挂历纸、各种材质的布、皮革、树叶等。只要能想到,搜集到的都可以用。
(2)技法上除了剪纸传统中的阴刻、阳刻,还可以手撕,甚至可以用作皮鞋用的撑子做工具,制作剪纸。
(3)在表现形式上多样化:制作单色剪纸、套色剪纸、衬色剪纸,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做简单的染色剪纸,让剪纸的表现语言更多样丰富,让学生感受到用最简单的工具可以创造出这么多变化无穷的作品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快乐中探索剪纸的奥妙。
(4)在表现内容上,教师按“折”、“画”、“剪”、“贴”的步骤,示范造型简单,装饰味较浓的对称式团花剪纸,通过一小部分剪纸展现出千姿百态的剪纸图案;或者通过复制剪花样,练习剪刻;或者学生自由创作,表达自己。学生表现地异常兴奋,跃跃欲试!
2.3手段丰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到剪纸的制作方法,但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光盘、音乐、舞蹈、民间采风相结合,比如:在剪纸课上,播放民乐《绣荷包》,这让课堂的艺术氛围更浓;杨丽萍的舞蹈《云南印象》、《月光》,在剪影的表现效果上,和剪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村子里会手艺的老人也是学生生活当中活生生的例子。
2.4启发创新,促进学生个性發展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美术的灵魂在于创新。学生在创作剪纸时,思维活跃,不受传统样式约束,有自己的语言。有的学生将心形作为主要的表达符号,疏密有致,剪出的团花剪纸非常漂亮;有的同学撕出来的图案古意盎然,象书法中的篆书;有手拉手的的小人、雪花;有的学生创造性地把“鼠”字创作出剪纸,一只活生生的老鼠很可爱!学生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反倒让我眼花缭乱。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在教师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下,让学生收获自信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剪纸持久地喜好。有的学生将作品贴到宿舍的窗上,美化自己的生活;有的同学用剪纸作书签,非常别致;有的学生将剪纸贴在塑料泡沫版上挂起来,装饰自己的墙;有的学生将剪纸装饰笔筒;有的同学给自己的姐姐剪喜花……学生们把剪纸的魅力散发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2.5潜移默化,实现学生身心和谐
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完全的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操,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苏霍林斯基认为,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能从周围的世界(大自然、艺术、人际关系等)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这种基础确立自身的美。经过口头调查,学生通过剪纸,学会克制自己的焦躁情绪,做事的时候能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耐心,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有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学生档案袋里,整整齐齐,干净利落;有的男生手中剪的蝴蝶漂亮精致,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细腻的一面;很多同学剪出了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剪出了自己的快乐。学生从剪纸学习中所获得的良好习惯,自然而然会影响到做其他事情,从而达到身心和谐。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随堂教学结束时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的创作过程和结果只有在别人的肯定、支持中才能延续、绽放。对学生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认可,使他们体会到艺术创作的快乐。我将几张出色的作品贴在教室的门玻璃上,当作一个展览橱窗,或者用手机拍下,发到微信、微博上,也起到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也设计了学生互评的环节,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课后拓展
“好奇、兴趣、学习、创作”是剪纸艺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要不断丰富剪纸艺术教学的形式,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后活动是对课堂教学成果最好的检验和延伸,课后我组织了两次活动:一是组织学生参加五月艺术节,学生剪刻的单色、套色、染色剪纸,贴在白板上,以舞蹈的形式进行展览,然后又在学校宣传栏上展览,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回应。二是布置学生回家时做一个田野调查,探访村子里会各种手艺的人,并写成调查报告,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保护、传承民间手艺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对民族、民间艺术能给予更多地关注。
5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并反思出一些问题,这对今后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有很大借鉴。 “欲善工必先利其器”,有的学生剪刀、刻刀不快,影响了剪纸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剪刻团花剪纸时,学生们的用纸太小,影响剪刻;学生在剪纸时,技法上一个最大问题是剪纸的连接,有的同学在剪团花剪纸上的蝴蝶时,将蝴蝶全部剪下,忘记与整体的连接;学生对剪纸的节奏不够敏感,如疏密变化,有的同学镂空的距离都差不多,没什么美感,所以指导学生在一部分疏朗的地方再加工,结果效果比原来好多了,这样学生对剪纸的节奏感有了直观的了解;随着剪纸教学的深入,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种考验;剪纸教学我认为是手工教学的一个引子,或者说应该将剪纸形式扩展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尝试将剪纸艺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让非遗进校园,是为了让学生更近地接触到中国优秀的民族艺术,通过动手实践、创新,在意识上、在行动上让学生们加入到传承民族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达到身心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目的。剪纸艺术教学任重道远,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反复实践,让学生们对自己国家的民间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剪纸教学在非遗进校园的浪潮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乔晓光.活态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2] 王大根.美术教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程征.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5]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6] 黄文进.美在民间——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教学的体会[J].
[7] 杨先让,杨阳.民间黄河——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M].新星出版社,2005.
[8] 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