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20-10-09王朝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王朝英

摘 要 植物与植物生理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后,各大高校均在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基于前人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结合课程内容,阐述了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深入挖掘和探究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植物与植物生理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之后,各大高校开始进行了紧锣密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在改革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然而,在当今社会多种思想的交织渗透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发生严重偏离,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已不再由思政课来全权承担,还得从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入手抓起。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是高校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抓手,也是引领学生养成良好品德情操的推手。

1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植物与植物生理学课程是我校园林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因其重视度不高,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和远大理想信念教育。在国家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背景下,植物与植物生理学应将自身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突破教书育人工作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通过对思政课的研究以及本课程内容的研究,改变教学设计,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和知识教学,是高校课程从教走向育的突破,同时也贯彻了国家关于三全育人、十育人的指导方针。

2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

植物与植物生理这门课程既包含了植物学的内容,也包含着植物生理学的内容,相对于园林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而言,该课程是一门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的基本组成,植物的分类知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过程以植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对生理过程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调节。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政育人因素,针对其进行的课程思政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同时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师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以及生动形象感人的动作和语言,点亮学生对知识渴求的专注度,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

首先,应立足于实际,发挥本课程的特色,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把德育贯穿于课程的每一个章节中。在教学中穿插融入思政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作深入的思考。根据本门课程所讲授内容的特点,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法”、“讨论法”、“研讨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植物与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融汇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如下:

(1)在绪论部分的教学中,以植物的多样性和我国的植物资源为载体,介绍世界植物的分布、数量、类群以及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并附上丰富多彩的植物图片和自然环境图片,让学生被多姿多彩的植物所吸引,为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感到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大国自信。同时介绍植物资源在自然界以及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在利用资源时的过度索取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经济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处、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引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作用和地位,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环境保护责任感。在学习植物学与农业科学时,通过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的研发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让学生了解植物学与农业的紧密关系,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不辞辛苦和坚定执着的奋斗精神是我国科学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感恩情怀。

(2)在植物细胞和组织以及植物的各个生理活动中,通过讲授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及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等过程,让学生了解细胞器之间、不同组织间以及不同的代谢过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来顺利完成各种不同的生理活动,植物的整个生活史的完成离不开各种生理活动的配合,以此教育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在植物的生殖器官章节中,介绍种子结构与类型时,引入复旦大学著名植物学家钟扬的故事。向学生介绍钟扬教授为收集高原地区植物种质资源,16年时间多次往返于青藏高原,采集到了4000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中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并帮助西藏大学的生态学科成为了一流学科;此外,他还在上海种植了一片红树林,为祖国留下了美丽景观和生态屏障。通过他的事迹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的精神。

(4)在讲解植物的分类学知识时,介绍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奈对植物分类学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并由此过渡到他对植物进行命名的故事。分類学家需对新发现的物种进行命名,于是同行便建议他用他的名字给植物命名,几次三番后他推辞不过,于是选了世界上最小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命名,即林奈木,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展开讨论,深思自己与林奈角色互换后自己的选择,据此引出他谦虚的美德。通过故事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林奈的优秀品格,同时也记住了世界上最小的木本植物——林奈木,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进行植物的分科介绍时,针对木兰科植物,引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进而过渡到对其所作的研究上,自然引出我国著名木兰科专家曾庆文研究员的故事。2012年,他在研究其传粉生物学时从树上跌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通过该故事让学生领悟到不计个人得失、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介绍其他科植物时,可引入韵律美、寓意美及形式美而深受喜爱的中国古代诗词,如杨柳科植物中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白居易的杨柳枝:“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菊科植物中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蔷薇科植物中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通过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中融入植物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诗词的同时掌握植物的特征,提高其学习植物的积极性,如杨柳科植物胡杨具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特点,引申到我们要具有胡杨一般的精神:不怕困难和挫折,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将诗词融入到教学中还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在植物的矿质元素和生长素的效应教学中,通过讲授矿质元素缺乏与过量的表现以及生长素在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作用,让学生掌握元素和激素的生理效应依赖于浓度的大小,进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讲解中引入园林植物养护的案例,养护工作者通过修剪、施肥、杀虫等方式均未能够使一片草坪中的草恢复生机活力,但最终通过不断试验,最终发现了导致草生长不良的根本原因乃是土壤环境条件不适宜所致。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园林养护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农业上的应用如控制花期、打破休眠、促进生根、促花促果等高科技手段为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及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维。

(6)在讲解植物逆境生理时,介绍植物受到自然或人为胁迫环境的影响,出现生长不良,影响植物的产量,威胁到国家的生态环境。同时播放部分环境破坏的宣传教育视频,借此让学生感悟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共同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7)植物生理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一些生产技术的应用,如在农业、林业果树与花卉生产方面应用甚广,同时还与食品、医药等关系密切。因此,在讲授基础知识与技能时,让学生认识到有关生产技术的掌握对今后从事的生产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作为农业方向人才应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学习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关注国家最新行业政策,关注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3小结

针对本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启迪学生思维的方式,将不同章节中的知识点融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要素,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3] 郑宝江,陶雷,高瑞馨,冯富娟,王秀华.“植物学”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2019,37(05):38-41.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