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彩心理学研究及应用
2020-10-09殷汶王驰
殷汶 王驰
摘 要:十九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开始致力于颜色对人类行为影响的研究,色彩心理学逐渐应运而生。人们通过颜色来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并且将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实践,颜色对人影响的复杂性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其效果更是千变万化,对色彩心理学的深入探究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们通过颜色来解决心理或生理上的问题,精准的颜色应用亦可有效地提升产品的大众效应,让我们的生活真正因色彩更美好。
关键词:色彩感知;色彩心理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J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1-00-03
色彩作为视觉传达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最先给予受众心理学和生理学上的认知反应;目前色彩的研究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艺术设计和色彩市场营销,色彩对于人类生理及心理的影响作用机制等方面均被囊括其中。色彩心理学旨在分析和展示各种色调的属性及其在有效机制下的生理现象;虽然人类自身的个体差异导致色彩对人类影响的千变万化,但是对色彩正确的分析和展示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色彩使用不当给人们带来的困扰。
一、色彩及感知
(一)色彩的基本原理
从西班牙尼尔加洞穴壁画到其他古文明遗址中,均能够发现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灵活运用色彩了;公元前50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便开始对颜色进行系统研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莱昂纳多·达·芬奇更是在其著作中详述了色彩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效果;1666年牛顿通过三棱镜发现了光谱并印证了一点:物体通过反射与吸收辐射来呈现颜色。人们认识到色彩并非物体本身所拥有以及光与色彩的互为因果关系。三原色说、色相环、色立体等的相继发现,均为色彩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研究表明确定色彩的三要素分别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色彩的第一特征即为色相,是区别不同颜色的最高准绳;自然界中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橙红、灰紫、黄绿等。明度则是人的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知,主要由光线的强弱决定大小,颜色各异则明度各异。纯度又叫饱和度,即色彩的鲜艳程度;颜色的纯度随着混合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反之则越高。将色彩三属性置于三维立体空间内以立体状呈现即为色立体,我们可以通过色立体直观了解色彩的分类、对比、调和的规律信息。这种有秩序的颜色排列可以丰富人类的色彩词汇,开拓新的色彩思路。
(二)色彩的感知系统
科学家研究发现视锥细胞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并且颜色主要是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后在人脑引起的主观印象。大多数人能够在光谱上分辨出七原色,因为不同波长光线对应于不同的颜色,所以可见光谱范围内只要3-5nm长度的增减,视觉系统既能分辨成不同的颜色,并且其数量高达150种之多。通过对视锥细胞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发现了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蓝色、绿色及红色敏感(可能存在对橙色敏感的第四种光受体),并且发现了视锥细胞对色彩三元素的感知特征,为色彩心理学的系统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固的理论支持。
二、色彩心理学的研究历程及应用
(一)研究历程
色彩在我们生活里无处不在,作为信息的载体之一,往往第一时间被人们的眼睛获取。十九世纪初,德国诗人歌德着手研究颜色对人类情感影响,并与1810发表了精神性的色彩这一理论,可谓是现代色彩心理学的基础;1839年,法国科学家欧仁·谢弗勒尔撰写《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法则》举例说明了颜色的互补关系;[2]色彩心理学由尼古拉斯·金·达莎比亚正式提出,而人类对其的系统研究则在近些年才真正开始。
在色彩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一般以两种方式来进行研究:一种是从单一颜色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情境下观察受众的心理认知及情绪变化,从而做出归纳和总结;二是从目的出发,即针对某一特定的事件或情境,观察不同的颜色对受众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合该事件或情境的最佳配色;目前研究方法多以这两种方式为雏形逐渐延展开来的,如从受众的年龄、肤色、性别、文化背景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
十九世纪时期,德国生理学家赫林首次提出“心理学原色”理论,并指明影响人的感觉、情绪和思想的原色有青与黄、红与黄、黑与白。[3]1954年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视觉形象心理学》一书中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分析视觉艺术,并将色彩心理研究纳入了视觉知觉心理研究的科学系统中,分别从色彩的各个方面及心理学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4]1966年小林重顺教授创办了专业致力于色彩心理学研究的色彩与设计研究所;从色彩心理学和商品心理学的角度挖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市场开发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运用。[5]德国最新的劳尔色卡设计系统(RAL)一经面世,就立即被大家广为使用,德国色彩艺术家阿克塞尔维恩教授和约阿尼纳·维恩·洛斯奇还联合出版了《健康的色彩——从未披露的治愈系色彩心理》一书,书中借助RAL颜色平台,把色彩与日常生活中能够引起人们心理反应或产生感应相关联的要因做了梳理,如色彩价值形成的维度、色彩与人的各种感觉、色彩与外界信息等,再结合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梳理总结来指导我们更好的使用色彩。[6]色彩通过视觉刺激人脑,引起人的思想、情绪、行为等一系列变化,除此之外,文化背景的不同的也会影响大脑对颜色的解读,例如,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欢快,在许多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场合,多采用红色进行装点,而在西方红色代表着血腥和杀戮,所以西方人婚礼时弃用红色而选择纯洁的白色。
(二)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作为表达情感的最佳视觉语言时不仅仅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也具有潜在的导向作用。二十世纪初,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商品的供应日趋丰富,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已经不再局限于功能性,于是商人们便开始寻觅通过对色彩的探索而来的商机,这也是早期色彩心理学应用的初衷。美国商人约翰·赫兹,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在当时黑色汽车为主的情况下,创建了黄色出租汽车公司。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喜給汽水包装增添了15%的黄色(汽水本身没变化),消费者感觉更好喝了,因为感觉柠檬味更浓了。曾有研究报告显示购物过程中,92%的消费者认为颜色是他们决定购买的重要因素,84%的消费者认为颜色是他们决定购买的首要因素。因为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人们就可以辨别一种颜色,但辨认字体却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任何一款新产品的颜色设计都会鉴于主导性品牌的颜色设定而定,让消费者可以一下子就辨别出来。如可口可乐的红色,爱马仕的橙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平面设计、建筑、雕塑、室内装修等多个艺术设计领域也发展起来。早期印象派画家便开始注重色彩和光影的变幻,波普艺术的到来一改人们以往的审美观念,给现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无论是产品的设计还是包装的全新设计都是层出不穷,如众所周知的苹果公司1998年首次推出了iMac电脑,完全颠覆了计算机世界里单调的黑白色设计,随后竞争对手很快争相效仿,可如今,苹果公司为了再次突显自己的地位,只推出白色或金属色的电脑,以展现自己产品的品味。吉百利公司在考量了各地区的文化差异及人们对紫色的感知情况,更改了产品的颜色;本田公司在印度推出了一款热销的彩色摩托车,而这种热销却源于原先黑色产品的滞销,本田公司作出了及时的改进才扭转了市场局面。欧尚和家乐福这两家大型连锁超市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超市外面均使用了饱和的红色来布置,而超市里面则用冷色来装饰。近年来房地产也迅猛发展,人们对室内装修的要求也日趋增加。设计师往往会根据色彩心理学中的色彩搭配原理来设计出即让甲方满意又美观的方案。众所周知,法国巴黎的国际流行色协会每年的流行色预测是全球服装设计的风向标。[7]
(三)色彩心理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在十九世纪末,丹麦人N·R·芬森创建了色彩研究所治疗一种结核病,这种色彩疗法还为他赢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现代色彩疗法的创始人为丁夏·伽迪阿里医生认为人的机体就像一个活的棱镜,在将光线分解成基本成分的同时,又从中汲取能量以确保机体的平衡,基于这一理论各国的医生都开始让颜色发挥其作用,如用红橙色灯光来减少妊娠纹和手术刀口痕迹等等。又如安定药(奥沙西泮),不仅考虑了药片的大小和尺寸,还考虑了颜色对于病人所起的效果,最终选择了可以缓解焦虑感的绿色而非刺激性的红色或橙色。临床实验表明,在神经官能症即精神病患者身上,色彩的影响会变得更加严重。如红色会引发诸如脉搏加快、血压增高,皮肤电反应增强,眨眼次数增多,呼吸频率加快,脑电图阿尔法波减少等现象。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利用色彩疗法来治疗抑郁症这一最近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类疾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8]
三、色彩心理学研究及应用的展望
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予色彩心理学的研究应用更强大的技术支持。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即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又符合大众的心理特点,使作品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欢。色彩心理学正不断地在各领域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其导向性和社会意义将会是今后探索重点之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色彩心理学与其他各学科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色彩心理学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学者在学术上的探索和研究,也离不开业界积极的尝试和创新,勇于创新和大胆实践是探索色彩心理学最有效的途径,在未来的日子里,色彩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必将促进人类进入一个真正因色彩而美好的时代。
参考文献:
[1]Michael Hurley.The psychology of color.[J].STARTEGIC INSIGHTS.2017.9.
[2]张继渝.设计色彩(第二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小林重顺.色彩心理探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5][德]阿克塞尔·维恩,约阿尼纳·维恩·洛斯奇.健康的色彩——从未披露的治愈系色彩心理[M].李曦,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6]杨浩.近50年来色彩学研究的主要方向[J].包裝世界,2009.
[7]刘晓曼.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8][日]原田玲仁.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M].郭勇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