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的民俗摄影的价值分析

2020-10-09李世贞

艺术大观 2020年1期
关键词:真实性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世贞

摘 要:古老的“民俗”如同陈酒,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民俗”的特征,使人类社会在不同的时期,有如不同的生活方式,对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记录,即是保留珍贵的历史遗风,这也是“民俗”吸引人的地方,越来越引起现代人对古老“民俗”的兴趣。摄影作为记录手段,是将民俗保留下来的一种方式,也是通过独特的画片,将留存下来的民俗留给后人观看,这即是保留下历史的珍贵时刻,满足现代人对历史“民俗”的了解需求,也是一种表现手法。民俗摄影的真实性特点及特定历史再现的表现能力,是任何一种文艺作品都无法比拟的,具有其他艺术品无法替代的作用,民俗摄影通过直观的表现手段,再现历史真实时刻,为民俗的研究提供了最具参考价值的真实的、直观的影片材料。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十分珍贵的历史片段的保存,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对我国“民俗”的研究上,也具有弥足珍贵的作用。

关键词:民俗;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J4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1-00-04

一、前言

我国的民俗摄影的发展年限并不长。虽然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且有56个民族,民俗上可谓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各个民族之间的民俗又各有不同,各民族的民俗与文化相互影响,又相互融合,不断的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既创造了民俗的丰富内涵,又创造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成为我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生活也不断发展变化,民俗特征也在同化,并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逐渐取代,一旦消失将永不复生,这成为一种遗憾,也将成为历史。为了保留住这些即将消失的民俗文化,应用摄影的手段,留住民俗文化的精彩瞬间,并为后人积累直观的材料。

二、民俗摄影价值

民俗摄影作为记录历史重要瞬间的技术,对留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国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例如苗族,衣着服饰有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头饰十分丰富。但是随着科学发展,只有在隆重的节日或是比较重要的日子如婚庆等才着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对这珍贵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进行记录下来的方法,只有摄影,才能把这真实的影像資料保留下来。用摄影的方式来挽救民族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保留具有重大价值。

民俗摄影做为一种文化,是我国有史以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流传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与习俗,作为一种民族特色流传下来,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个性与内涵。民俗在流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民俗摄影作为记录的手段,对民俗的记录,记录的民俗内容与思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记录的方式可以有各种变化,而且不分民族,不受民俗限制。由此可知,忆俗摄影是一种世界通用的纪实手段,不受国家、地域、民族的限制。并且对民俗的记录具有灵活性、真实性、及时性,属于世界通用“语言”。通过民俗报影,可以促进世界不同地区、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对推进历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

民俗摄影也丰富了艺术种类。民俗摄影不同于电影或记录片,也不同于新闻摄影,只是对民间生活习俗与民族特色进行记录的一种手段,民俗摄影属于学术性的类别,作品更多的是蕴含社会科学价值。

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的民俗摄影

民俗摄影作为一部记录活生生的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科技手段,对不同的人类活动发展史——民俗,进行记录,从而在长期的发展沉淀下,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遗产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消亡却不可再生的,所以对这种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了我国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漫长的发展中,任何一种艺术展示手段或记录方式,只能对具有特色的人文风俗习惯等进行描绘,具有人为性,所以丧失真实存在的意义。对此民俗摄影起到了用镜头再现民俗风情特色,而不失真实。很好的对这种文化遗产起到了记录与保护的意识。

(一)人的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民俗摄影人员,从民俗摄影爱好者,到专业民俗摄影人才,不断的成长起来,接受相关专业的教育并影响着身边的人,通过摄影作品的交流与创建,使我国民俗摄影文化不断发展起来。

民俗摄影专业人员不断的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俗进行研究,并把这项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起来,并向纵深发展,形成了摄影领域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记录手法,并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及专业人士的认可与重视。把各地的民俗摄影推向了一个发展的新高度。民俗作为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尊重这种文化通过摄影手段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在尊重的同时也需要打破固定思维,在记录手段上,要尊重这种特色文化,为了保留住这种文化,也不能应用其他的移花接木的手段硬性创作出民俗特色的摄影作品。同时,这种文化遗产消亡的过程是不可阻止的,所以也不可违背历史的发展。但是民俗摄影专业人才,作为学科的推介者,有责任和义务,将这种文化遗产通过作品的创作,回馈给本地民众,与全国民众。并将这种朴素的文化遗产保留意义,逐渐升华到各地民众自发的进行创作与保留,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不同的民间特色与人民群众的智慧。这在全球化发展的新时期,具有划进代的意义。[2]

(二)技术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民俗摄影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与支持。民俗摄影作为一种专业技术,在艺术的殿堂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民俗摄影技术也给专业人士一双敏锐的双眼,给专业人士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通过独特的视角,用专业的眼光来发现民俗文化中的传统文化,使民俗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中一颗瑰宝。

四、民俗摄影催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对民俗摄影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的丰富,并且还有待发掘。我国民俗摄影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在乡间地头、野外林海,不断的去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素材,并且将许许多多原生态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原生态作品所具备的社会历史文化,成为珍贵的民俗作品,并提高了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使当地政府更加注重对当地的民俗文化的发掘,使当地民众认识到民俗文化的珍贵,并推动地方政府积极进行保护。

我国云南省有26个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佤族、沧源、孟连、西盟等民族在云南省境内均有分布。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情。2019年5月9日,我国的少数民族风情摄影展,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开展,展出了64幅不同民族的风情的摄影作品。这是我国民俗摄影作品登上国际舞台的历史精彩瞬间,推动了我国民俗摄影走向国际。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并独具特色,有着自己的文化色彩。例如云南边傈傈族,是一个刀山敢上、火海敢下的民族,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民间习俗。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我国少数民族风情街,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展示出来,从而使民俗文化成为经济手段,使云南省的民俗文化遗产得到发杨,也给民俗摄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3]

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资源,应当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民俗摄影作为保护与留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手段,起着推介、修复与保护的作用。

(二)通过“生产”促进保护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居我国各省前列,民俗文化十分丰富多彩,也为保护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面对如此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则是通过生产来进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民族艺术,也属于一种文化形态。而如果将这种文化遗产作为经济手段或生产劳动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必然将这种文化遗产沦为一种经营的道具,如此一来,这种文化遗产变得庸俗不堪。实质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无一不是在生产劳动中逐渐形成的,经过一代一代的演變而来,既是祖先的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这种文化遗产,在保护上,只有让其顺应历史发展的脚步,在生产生活中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才是更好的保护,而不是束之高阁众人瞩目就是最好的保护。[4]

所以民俗摄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启了智慧的大门,在技术上,在人才的培养上,均为民俗摄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可能。使我国各族人民不同的生活习性与风情特色,通过民俗摄影的手段,使世人认识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与众不同之处,认识到这种文化的特色,从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弘扬民族文化移风易俗促进发展

我国的历史发展,历经了五千年文明,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化发展,历经了历史沧桑,受到信息闭锁的影响,只是在近年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才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摄影记录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与风土人情,正是我们不曾看到不曾接触到的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通过民俗摄影,向世人打开了一扇门,使世界了解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加深了各民族的大团结,也促进了兄弟民族之间的情谊。同时,通过民俗摄影作品的国际展出,使我国的优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发展。[5]

五、结束语

我国的摄影技术,近来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摄影的爱好热情逐渐高涨起来,对民俗题材的摄影作品也不断的丰富起来,对民俗摄影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摄影作为对不同民族特色与生活习性进行记录的一种手段,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为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使我国的民俗摄影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发挥,使更多的人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民族大团结。

参考文献:

[1]张瑞民.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其启示——兼论武强年画数字化保护策略[J].文教资料,2015(25).

[2]李恒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现状与创新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04).

[3]索昕煜.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17(05).

[4]白天佑.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雕塑设计中的应用[J].雕塑,2016(06).

[5]陈薪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美术元素在动漫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

猜你喜欢

真实性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