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研究
2020-10-09赫明惠
赫明惠
摘 要: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美术鉴赏课堂采取高度重视,使美术学科的育人作用得到有效彰显,进而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鉴赏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0-00-02
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动着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效落实到高中教学教学中。在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都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对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简要概述,然后提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展开探讨分析。[1]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图像识图、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五个方面构成。其中,图像识别是指在进行美术学习时要掌握美术的内容和现象,初步了解并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和情感表达。美术表现则是在创造过程中对美术的创造方式和创造过程有一个初步认知,并初步意识到美术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社会价值。审美态度是指在进行审美活动的时候,对于初期的心理活动要做到简单呈现,要建立在客觀的标准上,不带有功利心束缚和主观臆断的前提下来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初判。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在主体在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之后,结合现在发展形势来对美术作品实行创新创作。文化理解是在文本体系背景下,深入挖掘美术作品,从而得到一定情感体验。[2]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对于各类知识的整合阶段,通过学生完成阶段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逻辑认知能力和人文感知能力。而美术鉴赏教学对于学生人文感知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素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下,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有效彰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师的应试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构建明确的课堂教学导向,这也使美术鉴赏教学还是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没有得到必要的创新和优化。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融入美术鉴赏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呈现,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这造成大部分学生并不能有效感知到美术鉴赏的魅力,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了部分学生缺乏对于美术鉴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3]
(二)实践应用有待提升
现阶段,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是采取按照课本来进行教学,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也极大程度上弱化了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意义。存在一部分高中美术美术教学在进行鉴赏教学时,多是依赖于口头讲解为主,没有和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模式,这导致课堂形势多成为美术教师的“一言堂”,没有对生活和美术鉴赏中的融入性产生重视,这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故此,教师应该采取具体可行的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为学生后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三、对“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改变学生对美术鉴赏的认知
现阶段,就大部分学生而言,还不能有效的认知美术鉴赏的学习形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中学生基于高考压力下,将重心都放置在文化课学习上,而美术鉴赏课程因为并不在高考范畴之内,因此很多学生都未对美术鉴赏采取有效重视,且大部分学生主观认为美术鉴赏多是简单的美术创作,还未能准确意识到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是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缺乏信心,一部分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受限,并不能有效地理解和感悟美术画作,从而内心深处不认可自己,不愿意去参加美术鉴赏课程的相关学习。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想有效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找出可行性解决策略,不断改善学生对美术鉴赏的认知,使学生能够保持科学的态度来投入美术鉴赏课程学习,进而实现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二)创建美术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开展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改进并完善传统的课堂模式,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创建美术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实现学生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呈现相关的作品,同时要针对作品的细节进行不断扩大,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美术鉴赏情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基础,来不断优化美术作品的选择,同时要和学生展开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和个人想法,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引导,进而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开展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
针对美术鉴赏课堂教学而言,其教学模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对于美术知识点的讲解和相关作品的呈现,其还应重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创设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引领学生去当地的文化展览馆及艺术馆中欣赏相关作品,在学生欣赏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讲解,进而推动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实践时间,如安排学生去参加户外绘画,带领学生去摄影等等,在强化学生美术基本功锻炼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血神搞得鉴赏能力,进而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四)融入其他学科,改进美术教学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对于美术鉴赏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应对美术作品中的民族性和文化性进行重视,进而深化美术教学意义,彰显美术中的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来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可以和其他教师进行深入合作,鼓励学生去深入探索美术知识,并在实践中落实到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观念,有效实现美术鉴赏教学的优化。例如,在对郑板桥《林石图》进行鉴赏教学时,美术教师可以涉猎关于郑板桥的书籍、诗词,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段去查询关于郑板桥绘画方式和绘画特点,应用古诗词、书画以及古典音乐等多样化元素来填补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一方面为学生构建具有古典文化的课堂教学意境,使学生能够沉入于传统文化营造意境中,从而使学生有效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进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保证美术课时,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培养意识
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的最大化,培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要一方面保证美术课堂的有序开展,另外还要加大力度将核心素养渗透于美术鉴赏课堂,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提升美术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强化美术鉴赏的锻炼,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对美术鉴赏采取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课题教学中加入东西方文化以及西方美学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切实感受到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例如,在对学生讲解中西文化习俗绘制方式时,教师可以针对北宋画家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和伦勃朗的《木匠家庭》进行对比鉴赏,使学生找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并充分对比两幅作品的表现手法、材料等等,通过对比讲解,不仅仅能够提升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还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艺术潜力,有效提升學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相关教师要深入挖掘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改变学生对美术鉴赏的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创设美术教学情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课堂整体教学结构,实现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此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前素养教育理念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高度重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有效发挥核心素养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40-141.
[2]马静.立足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效[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146-147.
[3]胡钧毅.浅议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9(3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