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蹈发展中:跨文化影响
2020-10-09赵若璇
赵若璇
摘 要:全球化的影响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也对本土传统文化带来了挑战。 现今,大量的西方艺术流入中国本土,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音乐、电影、舞蹈等领域,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大大的推广了西方艺术在国内的市场地位,在收到文化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例如,新起的屏幕舞蹈,通过利用电影和现代网络技术来发展舞蹈。本文主要分析民族民间舞蹈与跨文化之间的联系,艺术作品需要在精神上和形式上都带有本时代的烙印,并满足于现下的审美要求;旨在探讨如何在外来文化的浸入和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促进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舞蹈;记忆;美学;创新;改变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0-00-02
中国的56个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地远离主要城市和海岸;其中的一些民族生活在特殊的地区,如山脉,森林或沙漠,这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分离感,而且他们所居住的地区在受到不同自然条件的影响下,也促使了他们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不同的语言。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性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习惯,以及人们的情感和审美需求。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独特特征,成为一个民族的区分和认同的标志[1]。因此,他们有不同的背景和舞蹈特征,有属于本民族的服装,舞蹈动率和音乐等。
一、舞蹈传统教学中的挑战
在学院派舞蹈课上,中国民间舞蹈都有一套标准的程式化动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体现各民族的民间舞蹈风格。基础是一系列民间舞蹈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教学方法和舞蹈队形以及舞蹈动作,都是一套训练模式,而这种单一化的训练模式使得民间舞蹈训练和表演被逐步模式化,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创新的发展。
中国舞蹈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舞蹈协会主席赵林平指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必须以民族民间舞蹈为主。你不能失去元素,无论怎么发展,最基本的根不能失去了 ”。此外,其他人提出,一旦民族民间舞的DNA发生了变化,很难再将其重新定位回正确的方向。因此,有人担心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将失去其舞蹈的元素,不再成为纯粹的民族民间舞蹈。许多年轻一代的编舞家在创新的民间舞蹈练习中广泛运用西方当代舞蹈技巧,让专家们为之担心。香港舞蹈有限公司董事罗燎耀说:“许多编辑都大胆创新,增添了许多现代元素,但他们淡化了民间元素,其中很多人看不到民间舞蹈的特征。”如今的民间创作是当代舞蹈+不同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导致不同的民间舞蹈经常发现一些现代舞或当代舞蹈标记。这也使得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有相似之处。当然对舞蹈的研究不只是注重肢体的动率与舞蹈动作的走向,也包括了解舞蹈背后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在学院派固定的舞蹈形式下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外界的影响
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例如,在日本,随着居民年龄的增长,日本乡村的民间传统正在逐渐消失[2]。与中国一样,中国民间舞蹈的起源来自农村而非现代城市,并且由于经济发展和便利的交通因素。年亲人大多选择去城市发展他们的事业,加上很多传统文化逐渐没落,不能够在吸引现当代年轻人的注意,因此许多古代艺术形式得不到很好的继承。一些传统文化也正在面临消失,许多独特的文化传统正在流失[3]尤其是一些靠人类本体进行传播的艺术,最典型的舞蹈,戏剧。
在世界遗产文化保护中,一些著名的建筑和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比如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大卫》,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像,这些艺术可以靠外在媒介(物质,技术)就能得到保存,而舞蹈却不一样,舞蹈通过人的肢体去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它是有生命力的,是有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因此难以保存,哪怕是理论,就像舞蹈理论家鲁道夫.拉班留下的拉班舞普,后学者也很难完全表现其原意,因此保持原有的生态舞蹈并使传统舞蹈得以很好的传承是很困难的,就像我们现有的古典舞蹈一样,借鉴了很多戏曲元素,从概念上来说并不是真正从汉代、唐代等古代王朝延续下来的。
(二)挑战传统
由于西方文化或西方当代舞蹈的影响,中国民间舞蹈是否逐渐失去民间舞蹈身份是一个讨论点。许多传统文化都曾受到过外国文化的冲击。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和创新也需要面对外国文化的诸多挑战。许多人认为外国文化是对其传统文化的破坏,因为许多传统文化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变化或消失。
然而,在爱尔兰,爱尔兰舞蹈也受全球化的影响,在不断变化,很多人担心它会失去爱尔兰舞蹈的传统风格。Foley指出,“以大河之舞为代表的爱尔兰舞蹈,通过其混合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于创新,正是由于它得到很好地结合使得爱尔兰舞蹈在那些在现代化过程中幸存下来。”并且将爱尔兰大河之舞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当地文化和全球互动文化的博弈中,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是无法避免的,现在的爱尔兰舞蹈对其过去感到满意,并对其现在充满信心[3]。传统文化面对外国文化的挑战,变革至关重要,但变革的影响不仅来自外国文化,我们对民间舞蹈现在也在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矛盾统一的过程中。
二、身体语言与审美改变
肌肉记忆——也称为运动学习或程序记忆——包括一系列频繁记忆的发展和运动并存储在大脑中。肌肉記忆是一种潜意识过程,是身体运动和活动过程的神经肌肉记录。舞蹈是一种身体运动的方式,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它也是构成每个社会文化基础的“隐性知识”。感官,情绪和情感体验在运动,肢体语言和节奏中储存。所有这些都来自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这些都是非语言形式的交流。隐性知识主要存储在肌肉记忆中。例如,中国民间舞蹈家有一种属于中国元素的舞蹈动作,这使他们对自己的民间舞蹈有着强烈的记忆。练习使肌肉跳舞运动形成肌肉记忆,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舞者有不同的舞蹈肌肉记忆。由于文化的影响和训练方法,舞者有自己的身体记忆或民间舞蹈记忆。身体的肌肉有记忆效应,所以当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时,肌肉会形成条件反射,形成肌肉记忆[3]。因此,接受民间舞蹈训练的人可能会在即兴创作中潜意识地显示民间舞蹈肌肉记忆的痕迹,这是舞者对中国民间舞蹈的肌肉记忆,也是民间舞蹈特征的体现。
(一)审美观的改变
在中国,美是先秦时期儒家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方,人们对美的判断和理解不同。因此,美学随着时代而变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民间舞者希望向西方展示自己的舞蹈文化,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考虑西方美学。东西方美学的差异不仅仅是不同地域文化知识的反映,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学,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不可分割。现在正处于一个新时代,我们必须认识到,今天表达的变化形式和当代美学的新形式處在不断变化中。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美学的多样性是对不同文化知识,宗教,社会和国家的不同反应。随着美学的不断变化,这种不断变化对舞蹈编舞来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传统文化和舞蹈风格的挑战[2]。
(二)学习当代舞蹈
很多舞者现在选择利用当代舞蹈来发展民间舞蹈,因为它强调解放身体,创造多元化的思维和舞蹈。西方当代编舞追求多样性,打破规则,追求创新。这是中国舞蹈所缺乏的。每个民间舞蹈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舞蹈模式。在舞蹈编导中如果不遵循,太脱离这些模式,就很难与民间舞蹈的审美要求保持一致。因此,在创新的同时保持民间舞蹈的特点是对任何编舞者的挑战,但是保持现状不去创新,又很难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4]。
另一方面,西方当代舞蹈编舞的许多思想和技巧都是有价值的,值得学习,例如William Forsythe的即兴创作技巧或Laban的舞蹈编排。这些西方舞蹈风格也不断传入中国。国内舞者,尤其是学院派舞者不仅要接受传统民间舞蹈训练,而且还接受当代舞蹈训练,这意味着这些舞者的肌肉有民间舞蹈和当代舞蹈的记忆,尤其是在他们在即兴时便不难看出。
三、结束语
为了创新民族舞,我们需要考虑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学和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变化。传统形式的民间舞蹈很难吸引年轻一代,改变是促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进步和发展的。由于文化的相互渗透,舞蹈相互借用元素并不新鲜。关键是民族民间舞蹈如何能在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中找到好的平衡点,在保持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艺术不变的情况下还能加以创新,融入符合当下审美特点,到达传承与创新相统一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2]王克芬.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3]刘建,赵铁春.身份、模态与话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4]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