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艺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2020-10-09刘博尧
刘博尧
摘 要:随着社会整体文化需求的改变,艺术性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陶艺因其材料的独特性介入景观设计当中,为之供应了更多的艺术表现手法,促进并拓宽了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并充实了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陶艺;景观设计;环境陶艺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0-00-02
一、陶艺与景观设计的关联性
一般来说,景观设计是人对于外部的生存空间进行调节的一种设计类型。人作为环境的主角,能将原本处在自然状态下的环境进行创造和改善,使之符合人的意志。同样,景观设计当中的艺术性表现也是人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生活的一种调剂,是人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前,人居生存条件因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物质文明得到了的高度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追求,反映在高品位、高情感、艺术性和装饰性等方向。因此,艺术性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1]
20世纪末,环境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新的艺术形式在日本等国家流行起来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我国陶艺家近年来也开始使用这一概念,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陶艺作品。并使之能融入景观环境当中,与环境展开对话,体现出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文精神。
陶瓷艺术与景观设计是相辅而行且彼此促进的。对于景观来说,陶艺的介入为之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促进并拓宽了当今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满足人对与外部环境更高层次的要求,使景观环境变得更加人性化和艺术化。
二、陶艺应用于景观设计的优势
从现有的实例来看,陶艺介入景观设计当中主要体现在其物质形态上。相较于其他材料来说,陶瓷材料具有独特性。其所能塑造的造型、尺度以及材料本身的色釉、肌理、色泽等都是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顺应了景观设计注重艺术性的要求。陶瓷是用黏土制胎,经过高温烧造而成的,其坯体表面附着一层釉料,十分坚固,可清洗,且在性能上具有耐风剥雨蚀、抗氧化的特点,处于自然环境当中不会变色、变形,符合景观设计注重材料持久性的要求。[2]
陶瓷材料其丰富的釉色变化及多样的肌理表现,有着极高的工艺价值和欣赏价值。从釉色上来说,自“瓷器的萌芽”铅釉陶开始到南北朝的青瓷,经历了唐代“南青北白”以及三彩的繁盛,宋代各个窑系及各种釉色的发展,再到元代的青花和釉里红,永乐的甜白釉,以及后来的陶瓷彩绘,釉色一直在推陈出新,每个时期都有新的创造。此外,陶瓷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的窑变的现象,所谓“入窑一色,出窑千彩”,由于这种无法预测性和偶然性,也就使得陶艺作品更加独一无二且颇具趣味性。并且,陶瓷的装饰手法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演化出多种形式,可任意表现或具象或抽象的造型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陶艺材料较之以往更加繁多,更利于陶艺创作者去进行选择,使之创造出形态各异的陶艺作品。[3]
通常,陶艺作品是在保有其实用性基础之上,以陶瓷为基本材料或创作载体由创作者进行自由地发挥,表达某种观念并具有审美意义。作品既能满足实用性的要求又超越了其实用性。就陶艺的审美价值而言,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客观现实的再现或反映,与其他种类的艺术创作一样,是对于某种内心世界的表现或某种精神文化的传达,进而反映出对于社会生活中各种物质及意识的认知。
陶艺介入到景观设计当中,因其独有的物质材料特性即通常所说的“泥性”,易于创造出富于“人情味”的自然意趣。使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既能够置身于自然,亲近景观环境,又能避免景观设计当中个性化及人文要素缺失的弊端,使之成为景观中的重要装饰元素之一。从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营造特色的文化氛围,同时带给景观设计新的方向和更多的选择,达到人性化、艺术化与景观设计的协调统一。
三、陶艺介入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表现形式
(一)陶艺介入景观设计的原则性
景觀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两类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陶艺介入到景观设计当中,成为其构成要素之一,其功能性主要表现在体现景观特色和表达某种文化内涵上。因此,会受到两类构成要素某种程度上的制约或影响。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考虑作品所选取的题材、所要传达的意匠、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要考虑与景观设计当中两个要素能否有效的融合。通俗地来说就是要充分考虑陶艺作品所处的环境特征,并结合其功能性和实用性来确定作品最终以何种艺术形式来呈现,使其能更好地融入景观环境当中,达到和谐统一,顺应自然条件,并起到美化自然的目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陶艺介入景观设计的实用性
介入到环境设计当中的陶艺作为一门公共艺术,可以通过与景观设计的有效融合提升其公众性和社会性,并通过公众的反馈得以进一步的深化。同时,优秀的陶艺作品也能提升景观环境的标识性,其外在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树立个性化的景观形象和文化表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当前陶艺介入景观设计的方式来说主要分为两类:以陶瓷为主要材料的雕塑或装置作品以及陶艺壁画。在景观环境中,这类作品不仅起到了提升环境艺术性和个性化、丰富景观文化内涵的作用,还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代表了人们对于外部环境文化上追求,同时也是城市精神面貌的反映。
当今陶艺雕塑既继承了传统陶塑当中如汉代生动且极富生活逸趣的陶俑,对于社会精神风貌的精确呈现,同时又本着材料本身与生俱来的独特性结合当代艺术特质有所创造。当它介入到景观设计当中并成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时,陶艺本身的具有“亲和力”材料特质便拉近了艺术品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使雕塑艺术品从严肃的艺术性中跳脱出来。因选用黏土、釉料、烧造方式、表现方式的差异,能营造出其景观环境的独特性。在景观设计当中,此类形式一般多用于广场、绿地、道路交叉口、建筑入口等公共空间,起到标识性的作用。因其以立体的艺术形态呈现,所以适合多角度欣赏。国内外许多陶艺家都在如何处理陶艺雕塑和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上做出了尝试。陶艺创作者在景观环境内创造出既能表达创作者观念又切合其特定环境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如朱乐耕创作的喜马拉雅中心广场“中国牛”陶艺雕塑作品,一群赤色陶瓷材料所制成的“中国牛”,外形上有着极具冲击性的犄角,充满力量感,厚实、雄壮,蓄势奋起,加上整体窑变釉的使用,使得作品十分的鲜活且富有独一无二的神奇纹理。同时巧妙地与景观当中的水体进行融合,体现了牛本身坚韧且充满血性的精神。整组作品充满灵性,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能在创新中彰显艺术家的个性,追求并引领观者的审美趣味。
陶艺以壁画的形式介入到环境设计当中,因大胆的艺术创造力、繁多的釉色变化和独特的材质肌理、多样的创作手法成为不可代替的表现新形式。陶艺壁画是一种以建筑为载体,以陶瓷为材料,运用不同的原料、烧造方式、釉料变化等特性结合造型特征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效果,突出作品的质感、肌理、釉色变化,具有独特的装饰意味,以表达创作者某些观念和审美意趣的艺术形式。如陶艺家朱乐耕为韩国麦粒音乐厅制作的陶艺壁画。以高温窑火烧制而成的陶瓷材料装饰于音乐厅墙面,不仅创造了一种神秘变幻的表现形式,也因瓷是音响反射效果最理想的材质,实现了最好的音响效果。此作品虽不处在外部景观环境当中,但也能作为陶艺介入景观设计的一个难能可贵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趣味和实用价值。
就陶瓷材质本身而言,介入到景观当中要自古老的铅釉陶工艺谈起,从建筑构件琉璃瓦、琉璃鸱尾,到景观设计当中用于铺装地面的陶瓷片,园林设计当中陶瓷雕塑等,其功能性更加直接且广泛,使用的手法更加朴素且具象,富有生活气息。
无论陶艺以何种形式介入景观设计中,它自身的材料特性都使之具有独特性和艺术感染力,易于塑造景观设计当中的文化氛围。
四、陶艺介入景观设计的新趋势
在陶艺介入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陶艺作品的艺术性是其表现形式,所要传达文化内涵才是其根本。当今,人对于外部环境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社会的整体文化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所以景观设计当中艺术性的表现方式也要随之改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从单向的五感等方式开始走向综合性的感知,这将会影响到人与外部环境、人与艺术、人与艺术创作者之间的新的关系的形成。人与纯艺术品的互动将不仅是观赏性的,也许更多的是体验与沉浸式的,是由表象的艺术形式深入到文化内涵当中的。
五、结束语
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陶艺也开始着眼于新的方向,尝试与其他学科进行渗透、结合。对于景观设计而言,陶艺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外部环境传达文化内涵的一种途径,促进了人居生活环境向着本真化、自然化、艺术化转化,进而获得更高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杨超,刘伟.陶瓷材料在环境艺术中的介入[J].佛山陶瓷,2010,20(03):45-47.
[2]宋涛.陶艺在环境艺术中的融入[J].美术大观,2011(04):64.
[3]方李莉.“陶艺环境”与“情境艺术”——由朱乐耕新作《生命之廊橋》谈起[N].中国文化报,2018-10-1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