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独唱曲《在水一方》音乐美学初探
2020-10-09乔珂
乔珂
摘 要:声乐独唱曲《在水一方》由琼瑶填词,林家庆谱曲,是电影《在水一方》的同名主题歌。歌词来源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曲调却没有使用中国的五声调式进行谱曲,而是采用西方大小调,为作品增添了一分神秘的异域色彩,也更好地体现了“柔”的主题以及流水般的意境,独具音乐美学特征。歌词的文学美、音乐的创作美,二者融为一体,凝结成美的音响效果和美的艺术表现,充分提升了欣赏者的美感体验。
关键词:《在水一方》;音乐美学;歌词 ;音乐创作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3-00-02
一、《在水一方》的歌词创作之美
(一)歌词的来源
《在水一方》的歌词是由古代《诗经》中的爱情诗《蒹葭》改编而来,描述了主人公对思慕之人的追寻,感伤的场景却又触不可及,流露出一种凄婉的情愫。著名作家琼瑶以此诗的意境为原型,推陈出新,创作出具有现代意味的《在水一方》。
(二)歌词的朦胧美与距离美
《在水一方》的一开头写道“绿草苍苍,白雾茫茫;绿草萋萋,白雾迷离”,仿佛营造了一种远处秋色茫茫,水波渺渺的空灵意境,向人们传达着空间的辽阔与悠远。绿草、白雾,这些意象极富视觉美,一层朦胧的白色跃然纸上,让读者在这迷离中充满期待。“苍苍”表面没有对具体的情感信息做陈述,但其中夹杂的幽怨气息却渗透不已。于是,在这种朦胧的天地笼罩下,一个如怨如慕的凄美爱情故事正悄无声息地向人们走来。也许这种朦胧是如此不清晰,但却极富感染力和穿透力。因为这层面纱,词的整体基调悠远凄清、若隐若现,构成了凄迷的、耐人寻味的、美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中伫立”,作者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佳人”不在眼前,却在一条秋水的远方,水的一方是真实存在的现实,而另一方是追求佳人中的理想。从美学上来看,这种距离的存在更能突出主人公对爱人的呼唤,以及执着的追求欲望。这种距离同时也留给听者咀嚼和回味的审美思考,增加了审美的魅力,架设起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二重变奏,显得更加神秘引人注目。[2]
(三)歌词的韵脚美与平仄美
依照现代汉语拼音的标准,可以分析出《在水一方》整首歌词主要压“ang”韵,元音a开口度较大,再加后鼻音ng的鼻腔共鸣,听起来昂扬响亮,绵延回荡,韵远悠长,给人的感觉明亮纯净,更加适宜抒情。句式上对仗工整,第一部分均为四字歌词,且韵脚大都为仄仄平平,听觉上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美感。第二部分均为六字歌词,韵脚仄平交错,先仄后平,起伏有致,使得整首歌词的情调婉转连绵,充分体现了汉字声韵与人情感之间密切的对应关系,以及中国汉字的美与不可替代。
二、《在水一方》的音乐创作之美
音乐创作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的开端与基础,是人类音乐审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部音乐作品其艺术性的高低优劣都要取决于其创作。音乐创作不仅包括写在乐谱上的创作行为,还包括没有记谱的各种创作行为,表演和欣赏本身都具有创造性。因此笔者将先对其一度创作——音乐最基本的音响结构创作做分析,后对其二度创作——音乐表演活动中的创作、感受与联想做解读,充分感知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3]
(一)一度创作之美——曲式结构分析
《在水一方》为单三部曲式结构,分为“A+B+A'”,由呈示部、中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全曲为D自然大调,中间小部分夹杂其平行小调a和弦走向进行,为歌曲增添了丰富的和声色彩,使得主题表现更加柔美动听。三部分旋律结束均落在主音“do”上,以C和弦为主和弦进行编配,整体旋律凸显稳定与大气。
A段为呈示部,由八个乐句组成,以弱起小节开始,基本为一字多音,听觉上营造了一种缓缓拉开帷幕的美感与绵延。“绿草苍苍,白雾茫茫”部分,词的旋律起伏较大,音高之间相差四五度之远,“绿草苍苍”给人以希望和美好,而“白雾茫茫”又变得冷寂无望,到“有位佳人”时旋律波动变小,最后“在水一方”以“在”字音高的八度连接,最后落到“do”回归平静,这一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将作者心中的落寂与渴望,复杂的心绪表现得恰到好处,同时也为之后的发展做了铺垫。如下谱例1:
B段为展开部,同时也将全曲情感推向了高潮。由一字多音基本变成了一字一音,节奏相对紧密。“我愿逆流而上”一句旋律大都处于高声区,给人的感觉仿佛不顾一切冲破阻碍,逆流而上也要追寻到心中的“佳人”,“依偎在她身旁”又回到中声区的温柔与美好,“道路又远又长”部分旋律线条又被扬起,表达了主人公满怀期待的追寻,却又遭遇困难的无奈与呼喊。第二段变为顺流而上,最后发现她在水的中央,“水”字与“中”字,虽隔一字音却相差一个八度,最后“央”字落在“do”上,说明作者内心也是经历了跌宕起伏,最后却不能亲近的惋惜与哀怨。
A最后的再现部,与A段相呼应,再次重温作者看到的“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场景,结束于“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旋律中,体现了诗乐共通的美感基调。最终还是被现实打败,为现实屈服,那些渴望与追寻只能放在心中,空留落寞与感伤。最后一个“方”字延长至五拍,将作者心中的不甘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二度创作之美——演唱处理探析
《在水一方》本身就是由《诗经》中的词改編而来,中国传统文字与西方大小调的结合,使得其演唱风格更偏重于流行和美声。笔者多年致力于美声唱法的学习与研究,因此现将主要对其美声唱法版本的塑造做阐述。
美声唱法的音色悠扬悦耳,音域宽广,大气磅礴而又不失细腻,穿透力较强,能抓住人心,当然也需要良好的气息支撑以及歌唱的灵活性。《在水一方》一开始的“绿草苍苍,白雾茫茫”部分,需要用轻声诉说的状态去演唱,气息不能太饱满,要唱出柔和、抒情的感觉,放松全身,打开喉咙,整个人进入角色,想象周围白雾蒙蒙、绿草苍苍的景色,渐渐地看到那位佳人,在水一方,声音由弱到强,由远到近,利用音量来控制音乐的空间感。[4]
在咬字方面,要注意依字行腔,做好归韵,掌握好诗词歌曲演唱中的咬字美感,注意咬字的力度,尽量使其与曲调的情感表现保持一致。《在水一方》的歌词中句尾大都为开口音“a”,如“草”“苍”“方”“上”,要想达到抒情效果就必须“宽韵窄咬,把字尽量唱小”,做到浓浓共鸣一点亮,在技术层面达到音响效果后再加入情感与表演进行升华、凝练,才能堪称真正的声乐演唱。
演唱演唱,先演后唱,前面提到的“唱”固然重要,但“演”也一定不可或缺。声乐演唱艺术的美是感性的,同时也是直观的,其表演方式、表演环境、服装、道具等都会影响到演唱者的演唱质量,也会影响到欣赏者的美感体验,因此一位合格的演唱者应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不仅要会唱更要会演会编排,让演为唱服务,为唱加分。《在水一方》是表达男子对佳人的期盼,冲破种种阻碍好像她依然在水中央,触不可及,思绪也是此起彼伏,理想与现实相交叉,周围环境的描写也较为细腻,因此就需要演唱者同时具备声乐技巧和表演特长,才能充分诠释好歌曲的韵味。近年让笔者较为惊艳和感动的是男高音雷明杰在2019BBC卡迪夫世界歌手大赛上的演唱版本《在水一方》,使用的是钢琴伴奏,简单而又不失美好。琴声与歌声融为一体,雷明杰身穿黑色的礼服却没有带领结,正式中又不失自由,浑厚的歌声似涓涓流水般缓缓而至,钢琴伴奏清脆悦耳,其演唱深情时而诉说,时而无奈,时而感伤,时而遗憾,加上自然的动作手势,可谓恰到好处,最终为国争光,斩获世界大奖。由此可见,好的声乐演唱一定会将“唱”与“演”紧密结合,不会忽视任何一方的美。[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声乐艺术中蕴含着各种美的因素,既有综合体中的个性美,又有将个性美融合为一体的综合美。声乐独唱曲《在水一方》整体是美的,其歌词美与创作美塑造了它,也发展了它,传承了它。掌握好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有利于更好实现音乐的真实性与创造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技巧性与表现性相统一,使得音乐整体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周箐.歌曲《红豆词》音乐美学初探[J].文艺论坛,2009(09):139-141.
[3]李金波.合唱《在水一方》的艺术特征及演唱研究[J].民族音乐,2018(04):39-41.
[4]劉崇星.《在水一方》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J].当代音乐,2017(22):85-86.
[5]韩广.《蒹葭》诗朦胧暗示下的悲剧审美追求[J].名作欣赏,2008(09):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