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术课堂为载体的中国民间泥塑文化传承与创新思考
2020-10-09仝令新
仝令新
摘 要:众所周知,民间泥塑艺术是中华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中国民间泥塑是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泥塑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随着很多老手艺人的离开以及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中国民间泥塑艺术逐渐走向消亡。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民间泥塑艺术?以及如何更好地将这样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关键词:中国民间泥塑艺术;引入美术教学;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7-00-02
一、中国民间泥塑历史历程
泥塑,就是用最普通的黏土捏成各种形状的一个古老的手工技艺。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由于这一技艺是从乡土生活中发展而来,所以它的身上散发着乡土气息,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民间技艺。他用泥土作为原料,通过搓,团,压等手法,创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在民间把它称为“彩塑”或者“泥玩”,经科学家验证泥塑的发源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泥塑艺术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一样,历经时代的不断更迭与历史沧桑。与油画,剪纸,浮雕等其他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他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欣赏角度也更为丰富和多样化,同样也十分接地气。中国的泥塑艺术自新石器时代诞生起,就没有中断过。汉代时期,是大量的泥塑物价都作为陪葬品应用在葬礼中。而到了两汉时期,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泥塑的形象大多为宗教神像。唐朝已经有了杨惠之、吴道子等泥塑名家。宋朝时期,小型的泥塑玩具逐步发展起来,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以这一技艺作为谋生的手段,从而逐渐演变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就算是到了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泥塑艺术依然盛行,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而到了如今,2006年5月20日泥塑入选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二、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现状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消失和边缘化成为现如今中国很多传统技艺的处境,民间泥塑艺术当然也不例外,面临没有人继承的局面。一方面现当代社会是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而这种传统技艺的经济价值并不是很高,也就导致很少有人去学习。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国家重视程度不高,相关院校和专业少,教师队伍匮乏。一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所以很少有人报考。二来现在大多数家长及学生们的思想观念还是太僵化,认为学习热门专业才好就业,而像这种相对冷门的专业今后是没有出路的。[2]
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很了解外国的传统文化。而却不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造成了现如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文化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太过于循规蹈矩,固守传统的规矩,而不能够与时俱进,创新理念,以致为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谋求生机。[3]
如何摆脱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困境?在现行的教育体制改革下,以美术课堂为载体,我们要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民间泥塑文化发展结合起来,制定民间泥塑文化发展长期目标,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资源,要让高校担负继承和发扬中国民间泥塑文化的任务,要让学习泥塑艺术的学生们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投身到真正的实践教学中去。因地制宜,利用各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当地的泥塑美术课程。构建民俗文化生存与传承和发展平台,寻找能够摆脱目前困境的泥塑教学方法。与此同时,作为培育人才的高校,应该承担起教授学生课程的任务,学校不仅要扩大师资队伍,同时要保证师资的质量,高校要为基础教育多多培育人才。人们常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也要适当的增加泥塑教学的成分,要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制作泥塑,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其中的乐趣,领略泥塑文化的魅力。[4]
三、民间泥塑艺术融入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教学目标
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要以实践为主。教授泥塑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民间泥塑艺术,其不仅提高学生们的欣赏、审美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制定教学目标是使老师和学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目标的制定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民间泥塑课程为主,一方面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了解作品背后的民间艺术。
2.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能够领略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魅力,然后让他们内心充满对自身文化的認同感,从而他们能够发自内心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
3.教师通过手把手的教授学生如何制作泥塑,提高学生对文化的领悟能力,要让他们感受到传承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技艺的保护欲望。
4.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教师应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很多教学方法也都采用网上教学,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它的受众群体和传播范围也比较大。更有利于民间泥塑艺术的传播。
(二)遵循的原则
1.继承性与实践性。一继承不是照搬原有,而是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二要将审美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教师不能仅限于以美术教材中关于民间泥塑艺术制作的内容根据,不能仅讲书面知识,泛泛空话。要进行实际操作,要鼓励学生学着动手制作泥塑作品。
2.创新性。在实际教学中,建议教师在带领学生们欣赏民间泥塑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任何艺术都离不开想象力与创造力,艺术创作不能仅是一味地去模仿,还需要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能使这一传统技艺能够继续存活下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多么的重要。
3.包容性。作品不仅要具有典型性,而且要探索与不一样的内容。在对象选择上,可以多结合当下流行的人物进行创作。再例如泥塑的上色,可以结合现代的上色技术,或者是国外的一些上色技巧,不一样的内容之间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给这一传统艺术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教学方法
1.根据教材开展,民间泥塑在美术课堂中的教学。
2.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感受民间泥塑艺术与美术教学的融汇感通。
3.实践观摩泥塑作品的制作过程。
4.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邀请民间泥塑艺术家进校进行教学。
四、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民间泥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竞争成为各国竞争中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一个文化大国,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能力在世界范围上却很弱。所以向民间泥塑文化和技艺的复兴与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从而提高我国在世界文化上的影响力。我们要让外国人知道,中国的名片不仅有万里长城和戏曲,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传统技艺,要让他们也成为中国的名片。
(二)保障手艺人的基本生存。首先一个技艺,一个文化想要传承下去,它就需要物质基础来为其提供支持。如果一位手艺人连自己的生存都无法保障,那有谈何对技艺和文化和传承。例如,堪称中华一绝的无锡惠山泥人,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来到中国采购泥人,日本甚至还在无锡开办了泥人家工厂,这不仅有效了促进了当地人的就业,还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技艺。
(三)泥塑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动手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发展,因为泥塑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通过搓、团,压等,孩子们比较能够轻松愉悦的运用手中的泥去创造自己脑海中的东西。通过实际操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引领他们树立传承和发扬的意识。
五、结束语
总之,现在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传承迫在眉睫,在现行的教育体制改革下,传统教学方式使得这一门艺术走下去的路径越来越窄,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求,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传承以美术课堂为载体,希望能够利用课堂不仅能起到传承这门艺术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希望永远在年轻人的一代身上,他們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在课堂中充分领略中国民间泥塑艺术魅力,了解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相关知识,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给民间泥塑艺术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愿中国民间泥塑文化源远流长,永不停息。
参考文献:
[1]范寓晴.民间泥塑在高中“绘画·雕塑”课程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2]陈洁.河南民间泥塑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3]张永.中国当代民间泥塑艺术特色的分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34.
[4]栾小惠,刘富国.泥塑的传承与守望[J].走向世界,2014(3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