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合唱创作的多元化分析
2020-10-09史雁楠
史雁楠
摘 要:现阶段,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变化,加上网络信息的逐渐普及,新时期合唱创作的主题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发展,同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空间。本文从分析新时期合唱创作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分别提出了改编歌曲模式、融合多种元素、加强艺术宣传几种多元化创作方法,从“解绑”传统合唱、“重解读”民族文化底蕴、接纳和释放当代文化个性几方面阐释了新时期合唱艺术的审美演绎,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合唱创作;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7-0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合唱创作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新时期背景下的合唱创作多元化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了合唱的多元性和趣味性,目前,合唱艺术创作的整体大环境已经形成,多元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必经之路,需要选择更多的合唱主题,改编歌曲的模式等,创新和升级创作理念,推动新时期的合唱创作进一步发展。
一、新时期合唱创作的现状和特点
和当今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相比,以往的社会环境相对狭窄和封闭,限制了人们的多样化选择,人们通过唱歌等方式表达情感受到了约束,当下人们选择合唱创作主题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可以展现美好生活、表达理想与热爱、歌唱祖国和幸福社会等,合唱创作的主题和题材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合唱创作的体裁也更趋近于多元化,包含抒情曲、群众歌曲、劳动号子、叙事歌曲等,由于二十一世纪的背景,人们喜欢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二十世纪的体验进行改编和创作,不仅包括合唱、独唱形式,还有对唱等,体裁逐渐增多,现阶段人们的合唱演奏,不但保留了以前传统演唱的精髓,还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男声女声童声混合演唱,合唱的风格也从传统的静止演唱逐渐向动静结合的模式转变,舞台风格不再朴素,灯光设计、舞美妆发等都越来越华丽,使观众在观看合唱的过程中,也获得审美享受。传统的合唱团体只有专业歌手进行演唱,后来慢慢增加一些非专业歌手和部分热爱合唱音乐的群众,被更多的民众所接受和认可,越来越大众化。
随着人们的思想和创作理念的解放,新时期的合唱创作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是科技水平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使舞台技术进一步提升,使表演的形式也逐渐美化,加深观众的欣赏和观看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增加合唱音响,进行合唱伴奏,增强听觉效果等,但是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发达国家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其次是创作理念的问题,由于音乐是比较自由的行为艺术,艺术家会从创作中获取灵感,思想得到解放,作品更加多元化,但是由于政治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限制很多艺术家自由创作,一些好的艺术作品也被埋没,相对差的作品被推上主流音乐的平台;最后是审美价值观和音乐受教育程度的问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欣赏力逐渐提升,要求合唱创作的形式和主题等将进一步发展,观众不仅要求获得听觉上的良好体验,也要获得视觉上的享受,所以推动合唱创作向多元化领域跨越,与此同时,音乐教育的普及也十分必要,向民间大众涌现,不再只围绕“精英”团体发展,促进合唱团走向千家万户,让群众都能够参与到其中[1]。
二、新时期合唱创作多元化的途径
(一)改编歌曲模式
在新时期的合唱创作中,对歌曲的模式进行改编,使歌曲更加适合合唱,并不是所有的曲目都能够适用于合唱,所以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根据歌曲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编,同时满足符合大众审美的需要。大多数成功改变的合唱作品,都对音乐内涵和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当富有创造力的表演者演唱时,会增加舞台效果和观看体验,从而是音乐作品的价值能够进一步体现。现阶段,合唱创作歌曲的改编,不仅可以在作品的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还能够融合中西方多种元素,加入现代的流行音乐概念等,增强音乐的独特魅力与吸引力,在改变中进行多种思维的碰撞,促使更多的观众喜爱合唱创作。
(二)融合多种元素
如果想要合唱作品更加多元化,富有层次性,需要将合唱歌曲和多种音乐元素相融合,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地的音乐元素,束缚风格的改编和创新,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想象随意生发,不要局限于以往的合唱表演模式和当前的瓶颈,结合一些现代化的理念進行创新,对于不符合大众审美的传统表演方式淘汰,筛选出符合当下热点和审美的合唱创作。当下社会,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听国外的音乐,创作者可以吸取一些国外合唱创作的先进经验,融合国外的流行元素,加上当地的流行元素,促进多元化发展,能够让广大群众都加入合唱创作的群体中,对于创作的素材,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改编,加入一些积极的元素,引导广大观众热爱音乐和生活,进一步升华主题,更好地吸引观众。
(三)加强艺术宣传
除了对新时期合唱创作的歌曲形式和内容进行改编之外,还需要加大艺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进行多种多样的推广宣传工作,民间合唱团体对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合唱团体和民间艺术团体的音乐创作能够全方位展现艺术的魅力,还能摆脱传统音乐创作的束缚和限制,所以需要多建设社会合唱团和民间艺术团体,组织开展多项创作活动,鼓励广大群众发表对合唱创作的个人看法,多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针对当下的合唱创作需要融合什么流行元素和时代特点,都可以征集民众的意见,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致力于创造出符合大众审美文化的合唱艺术创作,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加入合唱创作团体中[2]。
三、新时期合唱艺术的审美演绎
(一)“解绑”传统合唱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合唱艺术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和突破,在欣赏和创作方面,改变了原有的欧洲国家合唱的模式,转变成为大众欣赏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的艺术性,不再使合唱演奏只在高雅的演奏厅表演,眼光落在平民阶级中,取材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更加贴近大众,表演者在表演中也减少了创作的高雅性,将表演和生活变得更加贴合紧密,越发注重音乐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展示出合唱表演独特的一面。我国的合唱创作者还将创作重点放在横向旋律中,结合我国的传统音乐重视主调的特性,突出审美特点,但是在横向和竖向配合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使横向和竖向合理分配,在合唱创作的整体内涵上,深入挖掘了合唱主题,增强了合唱的体验效果,丰富了音乐的整体层次性[3]。
(二)“重解读”民族文化底蕴
二十世纪的合唱艺术和音乐创作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具有教化等特点,存在一些具有此种特点的优秀作品被埋没和忽视,不能够应用于合唱中,我国的合唱艺术主要来源于群众基础,产生自抗战时期的和声创作,各种各样的抗战作品进入大众视野,为了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将艺术形式进行传承。在西方的合唱形式融入我国的合唱创作中后,就出现表演者和创作者之间的冲突,普遍要求合唱创作进行赞美、批判、鼓舞等,失去了合唱的独特艺术性,在选材上只注重一些慷慨激昂的主旋律,而缺少对和声部位、声部匹配、轻重缓急等问题的注意,和民族化特征相距甚远,无法继续传承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和艺术,虽然合唱创作的形式和内容在不断发展和改编,但是在整个民族化的进程中还是会出现过分扬弃的问题[4]。
(三)接纳和释放当代文化个性
由于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和艺术氛围,所以在合唱创作中会发现具体的差异,我国的合唱创作能够充分展现社会发展面貌和文化背景等,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但是在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合唱创作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转变,主要是由于信息科技的渗透和音乐教育、社会风气的演变,使合唱创作不再只依赖于政治,而进行多种方式的拓展,创作共性慢慢被边缘化,具有了创作的独立意识和个性。评价合唱作品时,也是以具有多元化的“美”作为标准,同时具备历史性和多元性特征,回归到创作者的真情实感,远离政治和战争等体裁,逐渐关注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表达,具有更多的人本观念。
综合来看,多元化是新时期合唱创作发展的整体方向,随着合唱艺术创作的不断发展,人們的审美观念和欣赏能力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所以合唱艺术创作需要结合大众的审美,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致力于多元化发展途径,合唱艺术创作者也要与时俱进,多创作一些符合多元化理念的作品,和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具有独树一帜的特点和风格。
参考文献:
[1]刘岩.论新时期合唱创作的多元化[J].当代音乐,2020(04):141-142.
[2]田阳.试论我国合唱艺术表演的多元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6):60+62.
[3]程科雯.探究当下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D].河南师范大学,2018.
[4]李秀敏.中国新时期合唱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