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途径分析

2020-10-09周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德育

周佳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与价值观构建的关键阶段,要想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则是落实两项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策略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难点,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推进起到一定帮助。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中学生

引言:学校德育通常是指对学生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宏观引导与影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其心理素质进行针对性训练。二者虽然在教育目标、教育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但由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很容易受到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因此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起来,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师生交流方式

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叛逆心理相对较强,对教师的“说教”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在师生间存在距离的情况下,即便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的参与度、认同度也会比较有限,实际教育效果自然也不够理想。为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选择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将课上理念解读或互动提问的师生交流方式转变为线上交流,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学生展开平等沟通,聆听其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烦恼、困难,或是围绕某些思想道德理念、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展开讨论[1]。这样一来,由于学生无需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也不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因此师生交流过程中的压迫感、紧张感都能够得到很大缓解,学生则会放下心理负担,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吐露出来。这时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状态调整教育策略,自然就能够将各种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与学生个人事迹联系起来,帮助其实现思想道德素养与心理素质的发展。

(二)完善学生自我意识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不仅很容易因自我矛盾而出现心理问题,同时还可能会因自我理想、自我评价的偏差而影响其思想道德素養发展。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还需以学生自我意识特征为基础,对其进行思想观念、事物认知的引导,使学生自我意识能够随之不断完善,最终与社会道德规范、道德观念达成一致,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出来。例如在面对自我理想较高、自我评价较低的学生时,由于学生很容易对现实产生不满情绪,并形成自我否定、自我排斥、抑郁消沉、意志薄弱等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客观的角度进行自我评价,正视自身优势与缺点,并帮助其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循序渐进的改正自身缺陷。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我完善的可能性,找到进步的有效途径,如消极、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就会自然发生改变,同时还可以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联系现实生活

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虽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在教育过程中基本都是以语言讲解或交流为主,学生即便能够对教师虽表达的内容、思想观念产生认同,但在缺少真实体验的情况下,也同样不知该如何做出自我调整,或是缺乏践行动力的情况。对此教师还需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进行语言讲解、思想灌输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改变心理状态、思想观念,进而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教师就可以先可以对“不要乱扔垃圾”、“关紧水龙头”、“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等社会道德规范进行强调,之后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会以自己曾经存在哪些违法社会公德的行为,待学生对此产生愧疚感后,再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并通过打扫校园、担当志愿者等实践活动来改正错误。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形成正视错误的良好心理素质,也能够将各种社会道德观念贯彻到行为之中,实现道德素养的真正提升。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育方法差异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微观细节,而德育教育则通常会从宏观视角出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施加影响,二者在教育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也给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需充分尊重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德育教育理念的融合,先以聆听、理解的态度了解学生,使学生能够接纳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之后再以德育理念为依托,针对精神与行为两个层面展开教育,使其能够在转变思想道德观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心理素质提升。

(二)德育目标缺失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背景下,教师虽然能够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来降低德育难度,但也同样很容易出现德育心理化的问题,有些教师常常会对心理健康教育过度拓展,将学生道德问题当做心理问题进行解决,最终出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道德行为弱化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需将德育教育目标明确下来,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围绕德育目标来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内容,使德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均能够得以实现。

结束语: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虽然具有较高可行性,但在中学教育中,教师仍需尊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思想状态,从师生交流、自我意识完善等方面采取合适的教育策略,并对德育目标缺失、教育方法差异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推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王亚娥,史旭兵.探究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20.

[2]崔连洋,于温柔.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J].中国教师,2018(S2):162.

[3]王建斌.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19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