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0-10-09张玉忠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校企合作

张玉忠

摘 要: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优化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文章以高职院校为例,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提出建立以企业式管理和实际项目落地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工作室”,構建艺术设计专业的企业情景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兼具实战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企业情景化人才培养,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升职场竞争力和就业率切实可行。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内企业情景化;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

注:本文系“十三五”天津职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B-11)研究成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一直是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建设导向[1],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校企合作效果不佳、学生实战性不强等问题[2]。加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企业对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职业要求,这对于毕业生而言,无疑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出真正具备实战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

本文以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为例,剖析目前校企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及学生能力需求,提出建立以企业式管理和实际项目落地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工作室”,从而构建企业情景化人才培养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可以跟进企业项目,适应企业管理、熟悉项目流程、掌握实战方法和提升职业素养,从而提高自身的职场竞争力。

一、当下校企合作模式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

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当下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方式,注重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实践[3]。这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及专业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学生进入企业时间较晚,不能尽快适应企业模式和项目节奏;二是进入合作企业实习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影响项目进度,难以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从而影响企业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三是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成果管理不到位,存在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自我松懈、实习效果不达标等现象。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教育的现状

现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基本上还处于“校内课堂+实训室训练”阶段。在教学中,大多采用虚拟的仿真课题,使得学生对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基础性技能掌握较好,但由于缺少实际项目的参与,学生很难将设计方法直接变现,从而导致在项目实战过程中无法顺利满足企业需求[4]。加之,目前学校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的职场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职场能力要求、环境氛围知之甚少。

综合以上两点分析,对当下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使其真正发挥提升学生专业实战能力的作用是十分迫切的。

二、建立校内“校企合作工作室”

在校内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即采用联合建设、共同管理、资源整合模式,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一)建立校内“校企合作工作室”的优势

1.高校及学生层面

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该类型工作室主要是以企业式管理和实际项目落地为主导,以完成企业项目、增添效益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战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从而解决学生缺乏职场竞争力的难题。

工作室建于校内,首先是便于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技能提升、成果输出、就业意向及安全问题等方面的管理;其次是为构建企业情景化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最后是方便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企业项目、增长实战经验的同时,也能及时得到校内导师的关注、指导。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2.企业层面

首先是节约成本。企业在校内成立项目工作室,可以节约部分场地租赁等运营成本,同时,招聘校内实习生进入项目组,与招聘正式岗位相比亦可大幅降低人力工资成本。其次是对吸收高校人才具有优先选择权,避免人才流失,为企业储备新生力量。再者可以对心仪的实习生进行定向培养,激发潜力,使其更加符合本企业的岗位需求。

(二)校内“校企合作工作室”的运营模式

1.工作室组建特点

合作企业均以项目组形式入驻工作室,由核心领导带队。每个项目组需根据岗位需求设定一定名额的实习生岗位。与此同时,根据校企合作资源,工作室中的项目组类型尽可能丰富多样,即入驻的项目组可以有其各自擅长的市场方向、服务的用户类型,这样可以同时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和有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从而扩大学生与企业的互选范围,以争取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2.“企业+项目”管理模式

在企业中,内部员工除了需遵守企业整体的规章制度外,还需听从所在项目组的安排。因为不同的项目组,其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均有所差别,为了确保项目的实施进度与质量,所以每个项目组都有其特有的管理模式与风格。因此,在校企合作工作室中仍可沿用“企业+项目”的管理模式,如上下班打卡、每周周报、项目例会、KPI考核等。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规则和职场氛围,进而提升自身的职业规范与素养。

3.学生参与项目实施

一个企业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任务的具体合作分工等,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十分陌生的,所以当学生进入项目组后,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本组的项目内容、目前进度及自己的岗位职责,然后熟悉项目实施的整套流程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实战方法。在此期间,项目组可以提供学生轮岗锻炼的机会,使其可以尝试多种工作内容,让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学习实战方法的同时,也能明确职业规划。

此外,项目组对实习生要有KPI考核和转正名额,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也能使其具有职场忧患意识,同时也是企业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企业情景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校内“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校资源,为企业情景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条件。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企业情景化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优化校内课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课程学习与项目实习对接,校方应该综合考虑企业需求,合理采纳企业人员的意见,对目前开设的课程种类、课程内容和课程周期等进行优化整合。此外,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作室”资源,既可以邀请企业人员或优秀实习生“入课堂”分享他们的实战技能、方法与经验,也可以组织学生入项目组进行旁听和观摩。

(二)优化课程与实习的时间分配

对课程与实习的时间周期的优化调整,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企业模式和角色转变。学生在大一、大二学年完成校内课程的学习,大三学年进入全职实习阶段。其中,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就可以在课程之余準备参加“校企合作工作室”的考核筛选。考核通过者,即可在课余时间进入项目组实习,大三后转为全职实习;未通过者,可以为下一轮考核做准备。

(三)实习项目与毕业设计对接

为了加强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效果的监督和管理,应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实习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相关,这样既能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实习时间,锻炼实战能力、输出有效成果,也能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四、结语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而艺术设计专业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则从高校和企业双方各自的需求和痛点着手,提出在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方法与思路,使学生提升职场竞争力,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谭剑波.“引企入教、合作育人”中水十五局国际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风,2020(5):217.

[2]王朝晖,陈成琳,朱乾锋.校企合作背景下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艺术评鉴,2020(3):177-180.

[3]刘秀.基于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模式现状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19):48-49.

[4]侯宇琦.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6):51-52.

作者单位:

天津职业大学艺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