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写才能读写双赢
2020-10-09高金华
高金华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灵活设置读写结合点,把阅读写作知识、方法与练习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就能使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两者同步提高。
从遣词造句中学描写
用词精当,语意才明确,句子通顺连贯生动形象才能提高表情达意的质量,最终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交流分享自己的意思观点,为写好一段话、一篇文章奠定基础。
因此,在閱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词句的揣摩和体会。如《狼牙山五壮士》在人物描写上着墨较多,如“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可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描写马宝玉动作的词语,从“嗖”“用尽全身力气”中你体会到什么?能不能去掉?让学生体会到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又如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五个战士各有特点。马宝玉“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表现出人物的沉着冷静;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表现出对敌人的无比痛恨;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写出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然后布置学生练习运用这种表达形式和方法,如描写运动会的一个项目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这样,学生从中学到了遣词炼句的方法,增强了书面表达需要反复推敲字词、准确表情达意的意识和能力。
又如《盼》, 在体会“我”穿上雨衣前后的兴奋与喜悦时,抓住课文最后一句中“起劲儿地跳跃”思考:雨点儿真会“起劲儿地跳跃”吗?通过讨论得出描写雨滴是为了表达“我”如愿穿上雨衣的快乐。那么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句子呢?通过体会,知道这些景物描写实际是在借景抒情,也是为了凸显“盼”这个中心意思。最后布置学生练习运用这种表达形式和方法,写一写自己某种情境下的心情,这样,就把指导学生感受、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效果,与学习运用这种表达来表现人物内在心情这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从段落内容中学写表达
好的段落是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逻辑关系合理的。在段落教学中,可以结合段落特点学习并运用这种表达方法。
如《穷人》一课最精彩的部分是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而又细腻。尤其是第九自然段,着力描绘了她忐忑不安的心理,使桑娜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聚焦“忐忑不安”,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说说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出了什么,关注省略号,补充想象桑娜的心理,体会她忐忑的原因,学生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然后尝试练笔,你有没有心里矛盾的时候?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用上这段的表现形式写一写。在组织学生读文、练笔的过程中,把体会人物形象和学习写心理活动结合起来。
又如《丁香结》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窗外三棵白丁香花的形象,在对丁香的色彩描写时用了这样的词语“檐前积雪”“一片莹白”“参差的绿”与“两扇红窗”交相辉映,读来如一幅水墨画铺展眼前。描写样子时写道“那十字小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开满一枝……”从局部到整体,细致入微。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结合颜色样子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传神。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体会作者的言之有序。最后布置学生用上这样的色彩描写和表达顺序写一写熟悉的花。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领悟和运用,把指导学生了解作者表现手法和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从研读篇章中学布局
高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篇章的训练,这也是习作教学的重点。两者怎样做到紧密结合呢?那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文本,让文本为我所用,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习作的范例,就看你怎样去“突破”。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前三个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梳理出“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与“保护地球”之间的因果关系,厘清“保护地球”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先从地球的美丽渺小激发保护地球的情感,接着指出自然资源有限,而人类又无法移居其他星球,促使读者认识到保护地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层层递进得出结论,这样的谋篇使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这样的教学过程,由指导理解课文内容到感悟连段成篇及这样安排的原因,学到了依据表达目的组织材料的方法。
再如《桥》和《在柏林》这两篇课文,结尾都设计得很有特点。《桥》前面留下悬疑,最后揭示谜底,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体悟到人物的崇高境界。《在柏林》结尾处的“静”与上文的“静”形成强烈反差,发人深省。比较两篇课文的结尾,从而悟出,构思巧妙的结尾可以震慑人心,耐人寻味。
读写结合要想有实效,就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发现读写结合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突出每一课的表达特色和文体的表现风格,最终一定会达到读写“双赢”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