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背景技术谈对发明的理解

2020-10-09董玉莲徐军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27期
关键词:技术问题

董玉莲 徐军

摘 要 背景技术是发明的起点,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展示了通过阅读和检索背景技术,准确理解技术问题及其问题由来,从而定位关键技术手段、准确理解发明的过程。

关键词 背景技术;理解发明;技术问题

前言

准确理解发明是进行事实认定、指导检索并进行创新评判的基础。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4.2记载[1]:“审查员在开始实质审查后,首先要仔细阅读申请文件,力求准确地理解发明。重点在于了解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理解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并且明确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技术特征,特别是其中区别于背景技术的特征,还应了解该技术方案所能带来的技术效果”。其中,技术问题是发明的起点所在,在申请文件中,一般记载在说明书的背景技术部分,关注背景技术能帮助审查员精确锁定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而定位本申请的关键技术手段,从而准确理解发明重点。

1关注背景技术的目的

理想状况下,审查员在阅读背景技术后应该能明了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实际案件中,申请人所陈述的背景技术往往并不能代表现有技术的整体水平,且有时说明书对于技术问题的撰写较为宽泛含糊,或者存在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不对应的情形,导致审查员难以把握发明真正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此外,由于审查员技术知识的不足,即使申请文件明确记载了技术问题,审查员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是否解决了该问题,从而对理解发明造成了障碍。

准确把握技术问题既要做到“知其然”,即要理解问题本身;也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即探索问题的由来。要达到上述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除了需要阅读背景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外,还需要阅读背景技术中的引证文献、检索该技术领域内的相关现有技术文献,并结合其掌握的公知常识来客观地理解、判断技术问题所依存的背景技术,分析技术问题存在的原因。只有真正了解背景技术,才能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尽量与发明者相等同,才会更加贴近形成于发明者头脑中的技术思路,从而把握发明实质。

下面以一个实际案例展示下通过关注背景技术,准确理解发明的具体方法。

2基于背景技术理解发明

本案涉及一种黏性泥石流弯道超高计算方法,所谓的泥石流弯道超高,是指泥石流在通过弯道时,其凹岸和凸岸水位不均衡的现象。准确计算泥石流弯道可以指导弯道内泥石流拦挡坝的设计,从而兼顾工程安全和经济效益。

其权利要求如下:一种黏性泥石流弯道超高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 获取泥石流发生地往年的泥石流平均流速V0,单位m/s;b. 获取泥石流发生地往年的泥石流弯道宽度B0,单位m;c. 获取泥石流发生地往年的泥石流弯道超高值ΔH0,单位m;d. 根据式1计算确定系数c,单位(s/m);

c=ΔH0/B0V01.6 (式1)

e. 现场测量获取泥石流平均流速V,单位m/s,泥石流弯道宽度B,单位m;将步骤d中得到的系数c代入式2确定泥石流弯道超高值ΔH,单位m;

ΔH=cBV1.6     (式2)

(1)阅读背景技术,明确技术问题。本案说明书背景技术中仅记载了泥石流的危害和正确衡量超高值的重要性,并给出一篇引证文件D1指出该超高值的计算方式并不准确,并没有详细说明现有技术中是如何计算超高值的,也没有分析计算不精确的原因。通过阅读背景技术,审查员确定的技术问题是:超高值计算不准确,不利于拦挡坝的准确设计。

基于该初步确定的技术问题,再去阅读说明书,其有益效果部分强调:超高值与流速成1.6次方关系,而不是平方关系,计算结果更准确。显然,公式的准确程度影响了计算的精确度,本申请的关键技术手段似乎在于发现了新的超高值计算公式。理解到这里,仍然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为什么现有技术的计算公式计算精度不高,二是计算精度的提高真的是由公式本身所带来的吗,将检索方向聚焦于公式是否合适。

(2)追踪现有技术,探索问题由来。为了弄清楚上述问题,显然需要进一步理解背景技术,明确检索的方向。首先,审查员阅读了背景技术中的引证文件D1,其记载了采用如下公式A计算该公式中超高值与速度的2次方成正比,确实与本申请不同。但是,这篇引證文件中也没有给出公式A是怎么如何得出的。审查员继续在非专利库中检索了该超高值的计算方法,发现其在多篇期刊文献均记载该公式是基于水力学原理,采用理论推导而来,由于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做了若干假定,从而存在一定的计算误差。基于此,审查员进一步明确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理论推导公式计算超高值不准确的问题。

(3)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定位关键技术手段。那么,本申请究竟是如何解决了这一问题呢?阅读本申请发现,其采用了泥石流发生地往年实际的数据(泥石流平均流速V0,泥石流弯道宽度B0、泥石流弯道超高值ΔH0),直接代入了公式1,计算得到系数c,再根据相同的数学关系,代入当年的实际流速和宽度值,得到当年的超高值。显然,公式1是计算的关键。但是,本申请并未明确记载这个公式是如何得来的。此时,就需要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分析,本申请中公式反映的是多个往年的实测数据满足的规律,而这种根据实测数据推算数据之间关系的方式,在本领域一般都是通过数据模拟拟合得到。基于此,我们理解到本申请的关键技术手段在于采用历史数据经过数据拟合得到超高值计算公式,从而带来了计算精确性的提高。

基于上述理解过程,我们不仅得以提炼出了表达本申请发明本质、但并未记载在本申请中的隐性关键词,包括“实测数据、拟合、模拟”等,从而高效指导检索;而且还对本案的新创性评判有了预期,将关注点从公式本身的表现形式转移到了公式的获取方式上,精准定位了本申请的关键技术手段。

3结束语

背景技术是我们理解发明的重要窗口,只有关注背景技术,通过检索等手段不断提高技术素养,透彻理解技术问题的产生,找准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技术手段,才能准确还原发明构思,客观评价发明的智慧贡献。

参考文献

[1] 专利审查指南 2010[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23-224.

作者简介

董玉莲(1987-),女,湖北宜昌人;毕业院校:大连理工大学,专业: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历:硕士,职称:2期审查员 /助理研究员;现就职单位:湖北中心材料部环境工程室,研究方向:审查领域水利及基础工程。

徐军(1989-),男,江西上饶人;毕业院校: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建筑材料与工程,学历:硕士,职称:5期审查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职单位:湖北中心材料部环境工程室,研究方向:审查领域水泥混凝土方向。

猜你喜欢

技术问题
大跨度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分析
配电网电力工程中的技术问题分析
配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分布式电源技术相关问题的讨论
从复审案例浅谈技术问题在创造性判断中的作用
浅析普通车床中自动对刀仪相关技术问题
探讨配电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及施工安全对策
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