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2020-10-09陈耀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2期
关键词:和谐氛围品德教育班级文化

陈耀惠

【摘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组建健全的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和学风,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班级文化;品德教育;和谐氛围;体验快乐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并且这种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学生的行为。如何把学生团结在班主任的旗下,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爱”的班级呢?这需要对班集体进行“爱”的建设。只有让班集体充满“爱”,才能使班集体和谐、团结,充满生机。

一、德育为首,塑造品格

班级是一个文化浸润的地方。文化是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班级的灵魂。造就好的班级是文化而非成绩。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一个教师可以没有美丽的外表,但不能没有迷人的魅力。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教育学生成什么样的人,你必须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同样,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别要求学生那样做。为此,笔者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下目标,力争能带给学生的是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待任何事不能服输,要干就干到最好,并且以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关心别人。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赏识教育,哪怕是一个小的进步,也要说:“你真行!”“你太棒了!”等。激励他们向成功不断迈进,乐于做学习、纪律、卫生的标兵,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欢乐。比如,笔者要求学生每天一进入校园、教室就要主动微笑打招呼,同时作为教师也必须要做到。《给教师101条建议》一书中,读到建议第73条《保持微笑》时,让笔者更加明确要做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做学生的贴心朋友。每天学生进入教室时的一瞬间(当然,笔者会比学生来得早),首先跟学生点头微笑,问声好,多关注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些学生打招呼时表现得大方,有些比较内敛……对不良的行为笔者会及时给予纠正。除此之外,结合班级实际开展以“文明之花处处开”“警钟长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并且结合班级《十个好习惯》的评价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以“激励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宗旨,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效促进一个个阳光学生茁壮成长。

二、精心设计,营造氛围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风的外在魅力。教室墙壁上的名人语录、格言、警句、闪闪发光的奖状、流动红旗及其各种激励性的板块,都具有导向性,无时无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把有限的教室空间变成无限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让墙壁说话,使学生所看到的每一幅画,读到的每一句话,都有所启示,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比如,我们班设立《课堂精彩的一刻》《家校微笑角》《十个好习惯》《读书修身》《我的成长足迹》《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等,让学生来管理学生,让学生来管理班级的具体事务,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人。为此,笔者制定一个目标,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以班委、各科代表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队。把学生组织到最佳状态。各科代表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模范作用,带领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真正成为学生的小老师。保证了班级在学生参与管理下,当好主角,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意识行为,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自治能力。每周、每月、每学期末根据班级量化管理进行评优评先。最终使每个学生充分自由、富有个性地发展,彰显教育的本真和魅力。

三、亲近学生,赢得信任

微笑与问候是获得学生信任最快的途径。教师以真诚的微笑与善意的问候,接待学生,会给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热爱生活的信心。一个小小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真诚,从而信任教师,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1.微笑进课堂,让课堂更有活力。要想学生不打瞌睡、不厌学、不逃学,使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学科,喜欢自己的课堂。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宽容、尊重、鼓励、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重要的人。教学课堂上,必须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学生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比如,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课外书、请教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都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所以说,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教学《雪孩子》一课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中去感受到“心中有他人”的中华传统美德。根据不同的课型,在教学中渗透不同的写作方法。又如,学习《红领巾真好》时,課前要求学生做“有心人”,到在公园、学校、社区走一走。课堂上让学生口头练习编小诗,这样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笔者在教室里给学生构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我的成长足迹》栏。从当天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即:优美的词句),仿写一个完整的、生动具体的句子,写在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上。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天看到的,想跟同学老师说的或是高兴、难忘的……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在卡片上,贴到《我的成长足迹》栏去。要求学生定期把自己展示的成果收下来制作成小册子,便于运用到写作中去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从生活的大课堂里汲取学养,学会交往,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关爱……并真正受到启迪,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2.由始至终,给学生保持一个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杜绝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后进生也就是班级中一些具有不良习惯的“问题生”,如果不能做好他们的工作,那么,教育就不能谈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对于“问题生”,笔者的措施是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为发挥他们的闪光点创建条件,让他们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利用多种形式,抓住各种时机,进行表扬和奖励,如,作业批语上写上赏识性、鼓励性的语言,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表扬等等;帮助他们树立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并鼓励他们有求学的上进心,体验成功,整个过程以尊重,关心,激励为主,但要宽严结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边微笑边摇头,真诚问上一句:“别着急,老师知道你心里是明白的,只是嘴巴说不上来,没关系!老师帮帮你吧!”这不仅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会让学生感到难堪,而且更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探求正确答案的兴趣。当学生犯了错误,在内疚的同时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谅解。我们建议,教师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告诉自己不要在课堂上发火、生气,得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一个改错的机会,微笑着对学生说:“你来想一想这样做对不对?”这样,排除学生的心理干扰,也会使你一天的教育工作变得舒畅了。

3.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学生间最有效的沟通工具。听学生的趣事、烦心事、学习、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做学生的重要人。在倾听中,我们应用细微的动作表示对学生的讲话很感兴趣,微笑和赞许的点头都会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可以用重复他的信息表示对他讲话内容的理解和肯定,同时也要善于适时地提出问题,既让学生知道我们在认真地听他的讲话,又能及时引导学生说清问题。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最痛苦的莫过于学生,这种痛苦即使是成年人也难承受。作为老师,我们也许忽略了。学生在这个时候,最需要得到老师的安慰,老师的关怀,宽容……需要父母的体谅、鼓励。此时,父母不应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来“刺激”孩子。在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应该要伸出热情地双手,送上一个小小的微笑,凸显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能让教师轻松赢取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让他们重新爬起来。

四、主动出击,家校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比如,笔者结合班级的《十个好习惯》中的文明有礼、遵章守法、主动学习、正确书写、诚实守信、赏识包容、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坚持锻炼、环保卫生。学生在家某个方面表现好,家长把孩子当天的表现情况给予评价,并用小书签的形式写上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让孩子把小书签带回来张贴在班级的《家校微笑角》栏上;继而,老师、同学也是那样……同学之间通过互相激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真是一件可喜的好事。就这样,通过充分借助《家校微笑角》为载体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用真情感染学生。如果没有这样的一致性,那么,活生生的一个班集体就会像纸做得房子一样很容易倒塌。因而,教师不仅仅要热爱自己这份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个学生,还得关爱学生家长。班主任只有这样做,才会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助,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生能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变得阳光、快乐、积极向上的,这是十分幸福的。总之,建设班级文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课题,尤其要注重细微处。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开创另一片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檀传宝.教师专业化读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

[2]安奈特.给教师的101条建议[M].中国青年出版社.

猜你喜欢

和谐氛围品德教育班级文化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构建有效的课堂互动
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