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探研
2020-10-09李国忠张起英
李国忠 张起英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与教学融合概述、信息技术对生物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三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进行探研。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技术;合理应用;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6-0094-02
当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各高中学校纷纷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工作中。通过PPT、影音和图片等多种多媒体形式进行远程或现场教学已成为常态。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与教学融合概述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借助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手段将视频、图片、音频等进行有效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为直观和具体的展示。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生物知识点进行更为系统的梳理,并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为生物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2.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概述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更多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信息技术对生物教学的重要作用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是较为抽象的一部分内容,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学生难以理解透彻。而利用信息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借助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找到相关内容,并通过动态视频对细胞的生长、分化、癌变和衰老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细胞的分化过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2.增强教学直观性,突破课堂教学瓶颈
高中生物学科的概念、理论和定理相对抽象,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手段不够灵活,又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基本靠学生死记硬背,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概念、理论和定理没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即使能背下来,也很难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有效应用。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将生物知识点用动画、视听、图文等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概念、理论和定理的形成过程,使生物课程的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有效突破高中生物教学瓶颈。例如,“免疫”这部分知识内容,相关的定义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和视频对特异性免疫进行分类,并演示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再停留于文字,从而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瓶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演示实验过程,提升实验效果
生物学科的学习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无论是学生进行的实验,还是教师演示的实验,对于高中生物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有些学校教学条件简陋,缺少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阻碍生物实验的顺利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课时,受实验设备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完成萨克斯实验和同位素標记实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两种试验过程进行展示,这不仅能节约实验资源和实验时间,还能加深学生理解和认知。又如,在生物实验课堂中,显微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然而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不尽相同。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对一些共性现象进行展示,以提升实验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演示工具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以实现生物教学信息化、技术化和现代化,提高生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传统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或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图表学习生物概念、理论和定理,学习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应用信息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些教学难题。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制作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知识,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例如,在教学“酶——降低化学反应的化学能”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体现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又如,在教学“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为防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教师可对一些错误操作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放慢速度,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加深学生印象,以提升实验的正确率。
2.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工具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实时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还可以实时传输课件和视听影音资料,让学生观看学习,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带动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学习交流平台的建立,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此外,对于生物课堂中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在线测试和调查问卷等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侧重,并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反复观看学习。
3.信息技術作为学习资源工具
教师可以对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通过观看先进教师的公开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下载图片、视频或课件,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资源型网站,并布置一些发散性思维讨论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网络资源成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和手段。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能紧跟生物教学前沿,及时了解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教材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为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和了解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尽量避免“教材一出,知识就过时”的现象,让学生学习的生物知识更加丰富,有效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物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突破教学瓶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生物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航.高中生物学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胡书玮.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适宜性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3]曾程.微视频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9.
[4]王增彬.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4).
[5]屈海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案例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6]莫小春.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Research on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Li Guozhong, Zhang Qiying
(No.1 Middle School of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Wuwei City, Wuwei 733299,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can enhance the intuitiveness of teach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log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from three aspect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the overview of its integration with teach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logy teac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Key words: high school bi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asonable application;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