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认知体验 推进个性朗读

2020-10-09谭军

成才之路 2020年26期
关键词:多元评价情感体验语文教学

谭军

摘 要:朗读作为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重要方式,不仅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实施其他语文实践活动的纽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在充分自主中推进个性化朗读;激活丰富体验,在自由选择中推进个性化朗读;丰富内在情感,在多元解读中推进个性化朗读;实施分层教学,在多元评价中推进个性化朗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朗读;认知体验;自主定位;认知范畴;情感体验;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6-0081-02

语文学习说到底,就是听说读写的综合。朗读作为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重要方式,不仅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实施其他语文实践活动的纽带。个性化的朗读,应源自于阅读文本语言时所形式的认知体验。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不以教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多元化体验”。因此,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认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将多元感知呈现出来,让语文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精彩。

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在充分自主中推进个性朗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主体,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应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拥有朗读课文、展现自己的机会。

以统编版教材三上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为例,在读到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这一句子时,学生被这精彩的描写所感染。为加深学生的体验,教师可出示典型语句:当微风吹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教师先紧扣语境,引导学生理解 “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温柔”“雄伟”“威力”等词语的意思,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整体感知“风作为大自然的音乐家”的感受。在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自由构建这两段话的朗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形成自己独特感受后,将选择、组合和朗读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个性朗读中历练能力,彰显风采。

二、激活丰富体验,在自由选择中推进个性朗读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很少给予学生应有学习空间,导致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施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师要改变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架构更为广阔的自主性学习空间,拓展学生认知范畴,激活学生丰富体验,推进学生个性朗读。

以教学统编版教材六上《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性概括,初步感受草原的广阔与美丽。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语句,从文本的内容中进行开掘,丰富学生认知体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有的学生紧扣“一碧千里”,用舒缓的语气展现草原的广阔,有的学生紧扣描写牛羊的语句,将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将作者意欲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融合到文本的朗读中。

从最终学生形成的交流效果来看,不同的语段、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了不同的解读,使学生个性朗读的空间得到了扩展,让个性朗读得以真正落实。

三、丰富内在情感,在多元解读中推进个性朗读

文本并非无情物,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自身情感和心境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解大意提升到体悟文本情感的层次上来。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曾在其论著《文心雕龙》中提出,情动而辞发,批文以入情。推动学生的个性朗读,就是要尊重学生内在认知,让学生对文本形成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借助自身独特的朗读加以展现。

例如,统编版四下《天窗》一文描写的是孩子们在雨天被关在黑屋子里,通过天窗看到了比“真实露天”更加精彩的场景。此时,孩子们的情感有了较为鲜明的变化。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孩子们的情感进行体悟。有的学生从“卜落卜落跳”体悟到孩子们愉悦之情,有的学生从“威力”“锐利”等词语中,体悟到孩子们内心的兴奋、紧张与刺激。不同的着眼点、不同的内容让学生有了完全不同的体悟。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本语言中,通过朗读的方式加以展现。学生们在处理这一段朗读时的方式丰富而又精彩:读到雨滴敲打在天窗玻璃上时,学生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读到“闪电一瞥”时,学生故意做出了眼睛一眨的动作,将灵动、活泼之感融入到朗读之中;读到“这风,这雨,这雷,这电”时,学生不仅加快语速,还调整了语气,完美再现了文本中孩子们想象出来的世界。

真正个性化的朗读,应该源自于学生阅读文本语言时所形成的认知体验,用情感冲击着思维,并在朗读中进行呈现。这样的朗读才是真正个性化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四、实施分层教学,在多元评价中推进个性朗读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反思自我、调整学习状态,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为此,教师可从学生个性朗读过程以及朗读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以推进个性化朗读。

例如,统编版六下《石灰吟》是一首典型的詠物诗,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不同的理解层面有着不同的体验,自然会形成不同的朗读层面。因此,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个性化朗读中达成不同的理解层次。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大意,能够在朗读中展现石灰经历千辛万苦的过程即可;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理清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咏物诗“人即是物,物即是人”的典型特征,尝试在朗读中通过石灰捕捉诗人的影子,强化对咏物诗的感知与理解;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等生,教师可捕捉学生内在的认知意趣,为学生设置多维化朗读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体悟和思考,并相机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

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在学生个性化的体悟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开展多元评价,提升学生朗读水平。

总之,朗读作为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重要方式,不仅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实施其他语文实践活动的纽带。教师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丰富体验,丰富学生内在情感,实施分层教学,推进个性朗读。

参考文献:

[1]马雪莲.让朗读彰显个性[J].小学教学研究,2015(05).

[2]邱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探析[J].江西教育,2019(36).

[3]张艳.探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30).

猜你喜欢

多元评价情感体验语文教学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