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2020-10-09潘巧莉

成才之路 2020年27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民主管理使命感

潘巧莉

摘 要:学校的核心工作任务是教育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健全制度,搭建和谐基石;宏观调控,理清和谐路径;凝聚人心,共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共谱和谐之章。还要与时俱进、严格管理,进而构建管理优质、民主的和谐校园。

关键词:民主管理;和谐校园;以人为本;责任感;使命感

中图分类号:G761.2;G4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058-02

学校管理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学校的好坏与管理是否得法息息相关。只有懂得管理,学会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充满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气氛,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才能凝聚教师队伍力量,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

一、健全制度,搭建和谐基石

现象1:常常有老师因为工作上的得失到办公室找校长诉苦,有时甚至半夜三更打电话、发微信诉说不满。这些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教师计较个人得失,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实际深层原因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健全的制度是学校进行民主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在日常管理中,校长要让全体教师一起参与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考核办法的制定与完善。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制定的制度,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不因个人主观意志而改变,比道德、文化价值更有强制力和约束性,能给教师带来公平感。而且制度的完善与执行,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利器。

如今,教师再也不会因为工作中的不平等待遇找校长谈话,因为学校一切都有制度作为依据,一切照章办事。这种良好的局面不仅能让校长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能让教师工作舒心,感受到学校的公平和安全。因此,制度下的学校、民主下的管理、公平中的氛围,都是建立和谐校园的基石。

二、宏观调控,理清和谐路径

现象2:一个兢兢业业的校长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从表面上看,其是有事业心、责任感、能吃苦的校长,但久而久之,其身心会极度疲惫,并给人留下刚愎自用的不良印象,有“越俎代庖”“种别人的田,荒了自家地”的嫌疑。究其原因,是校长的角色没有调适到位,其把主要精力放在具体业务工作的管理上了。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是学校的“总设计师”,应把注意力放在统揽全局、推动促进的工作上。例如,调动各处室人员逐步落实学校工作计划、把握工作进程;调动中层以上人员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协调各部门关系,落实岗位责任等。校长要厘清学校的各个环节,要成竹在胸、指挥若定,充分发挥各部门人员的能动作用,相信他们、依靠他们,让他们各司其职,从而使学校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凝聚人心,共建和谐校园

学校管理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的管理,促进人的成长、关注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1)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人格。学校管理者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人格,无论是安排工作,还是处理日常事务,都要公平公正,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尽力去完成。学校管理者要包容教师的缺点和不足,允许他们犯错,以推动学校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管理者要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和议事程序,贯彻校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教职工监督,给予他们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成为学校的主人。(2)尽力帮助每一位教师。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学校管理者要关心教师,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攻克难关,如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这样,就能让教师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教育教学上。(3)发掘每一位教师能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对教师而言,专业成长是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学校管理者要让教师明确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尽快找到成长的舞台,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

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每个教师都是人才”的意识,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身上的内在潜能,找出制约每一名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人尽其才。学校管理者还要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为他们获得成功提供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教师成为名师。

四、以人为本,共谱和谐之章

无论多好的资源,若放错了位置,都会很难达到预想中的价值,只有保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才能够实现应用效益的最大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资源。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只有保证对学校、教師、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着清楚的把握,才能够扬长避短,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每个人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认真分析每位教师的长处与不足,是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做到的,这样才能保证每位教师都能被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尽其才,保证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样,教师的工作会更加顺利,教师的特长也能够得到施展。

无论是学校管理教师,还是教师管理学生,都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决定学校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有一则古训,即“亲其师、信其道”,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管理亦如此,只有得到教师的亲近与信服,才能够实现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需要尊重教师、爱护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相处的关系,而并非是“高高在上”的领导人物。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使教师清楚认识到,学校未来的发展不仅关系着领导者,还与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等诸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进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中,群策群力。学校管理者不应存在身份高人一等的思想,要将自己置于与教师一样平等的身份,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并无地位上的高低之分。学校管理者要以“为师生服务”为最终的工作目标,保证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不仅如此,学校管理者还应该深入到实际教学中,对每个教师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了解,解决教师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采纳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关注每位教师的成长情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

总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健全制度,搭建和谐基石;宏观调控,理清和谐路径;凝聚人心,共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共谱和谐之章。学校管理者还要创新管理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这是实现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美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J].教书育人,2014(09).

[2]赵华翠.依法治校,以生为本——浅谈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5(08).

[3]朱治杰.细化学校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J].甘肃教育,2011(13).

[4]王荣德,王嘉德,章东飞,宣玉梅.和谐校园:学校管理的新境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2).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民主管理使命感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方法探究
加强民主管理对于提升团队凝聚力的认识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工匠精神之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