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0-10-09王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重要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也由原来的“学会”逐渐转向“会学”。高中语文与其他阶段的语文教学不同,这个时期的语文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全面具备语文综合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能够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与传统文化知识相关,而语文正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重要性;现状;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传统文化渗透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1全面陶冶学生情操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趋于成熟,但在繁重的课程学习压力之下也存在叛逆心理,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净化和熏陶,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位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对人生有良好的规划。就拿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来讲,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使传统文化得以全面呈现,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不断探索作者赋予作品的精神情感,感悟作者本身卓越的人格品质。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的渠道使得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渗入学生思维中,引导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1.2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是促进学生语文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语文是高中教育课程的必修课程,语文有着关键性的教学地位,语文成绩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升学水平的高低。就现阶段而言,高中语文知识涉及到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有很多,特别是文言文部分,因其本身的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时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2.1学生过分依赖工具书现象较为普遍

在高中课本上最常见的古文、古代诗歌等是传统文化在课本上较为突出的表现形式。虽然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古文的学习,学生还是需要借助工具书进行学习和积累。虽然借助工具书的确是对古诗文进行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过分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对于优秀文化作品的理解。学生过分依赖工具书的过程实际上是被动学习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鉴别和赏析传统文化的能力,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

2.2教师不太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时期是学生的思维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特别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对古诗文进行理解时,尽量少借助工具书,主动地领悟古诗古文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高中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高考,这是大多数学生同时也是大多数老师的真实想法,老师的课堂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们在高考中取得胜利,所以可能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从而使得学生也很难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3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学生缺乏动手写作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古诗和名人名篇占据了整个课本内容,而语文教材的内容又相对固定,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教材版本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校的教学模式有限,也就使得学生没有其他方式进行拓展学习,严重影响了高中生课外知识的接触机会。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背诵和默写,对于传下来的作品没有完全的理解和掌握,更没有进一步的升华,而写作是可以帮助学生在熟练掌握作品及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由于在学校中老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写作的要求,导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写作能力。

3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3.1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就是将传统文化带进课堂、融入课堂,所以说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在传统文化作品中有许多有趣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不仅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而且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教师在教学《归去来兮辞并序》时,教师可以主动地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比如说为学生播放网络上的示范朗读,或者教师自己在课堂上朗读,通过一词一句地展示,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诵中感受传统篇目的魅力。在此氛围中引导学生对于古诗文中的知识点进行高效地记忆,如文言虚词、疑问代词、一词多义等是令许多学生头疼的模块,但是在此文化氛围中,学生也能够轻松掌握。

3.2在发掘教材资源中渗透传统文化

能够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经过层层把关和认真筛选的,就连其排列顺序都是安排好的,每一篇作品都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如若想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就要求任课教师做到对相关教材资源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和探索,深刻认识到每一篇优秀的文化作品所包含和渗透的传统文化,只有教师自己理解透彻了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授于学生,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下转第198页)(上接第187页)开发传统文化中的宝藏,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并且传播传统文化。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师说》的学习时,语文教师可以从该篇作品的第一句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理解该句话的意思,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全文,让学生意识到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好风气,进而借助文章渗透尊师重道这一优秀的传统美德,并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精神。

3.3读与写相结合,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思和学”关系,也就是说思考和学习同样重要。同理,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也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只读书而不写作就会变得很茫然,只写作而不读书自身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贫乏。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好每一篇文章,让学生在掌握意象的基础上进入文章的意境,意境不尽同于意象,其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时,诗中有很多用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值得学生去感受,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这些句子学生一定要边读边写,在读与写的过程中进到美的意境当中,这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必要步骤。

3.4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中,课外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并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了解,进而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借助名著阅读实现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切实结合教材的需求,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等筛选出难易程度适合的名著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而促使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阅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阅读技巧,指导学生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更为有效的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步入社会的他们是社会和国家的一股新力量,而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语文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意义非凡。将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不将渗透方式局限在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做到透过所学内容看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作者简介:王杰,(1985,1-),男,汉族,甘肃秦安,职称:中学一级,单位:武威第十五中学,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曾群峰.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89-90.

[2]杨世荣.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9(21):39.

[3]水生宝.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14):123.

[4]朱永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46.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