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研究
2020-10-09祁梦雨
祁梦雨
摘要 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绿色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供给侧改革,为环境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提供了准备。本文介绍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状况,分析绿色金融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和金融业更快更好的發展。
关键词 绿色金融;“一带一路”;问题;应对措施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业和环境相结合,进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2016年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都强调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结果。
一、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全球持续升温,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严重,垃圾堆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都在持续发酵。各国都注意到了环境的恶化,国内外都在倡导保护环境。发展绿色金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在美国,环境保护署指引环境保护发展会把相应的绿色项目设计成金融机构可以投资的项目,从而引导社会资金流入绿色项目。在我国,目前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指引,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工具支持绿色金融发展,这些政策工具极大地刺激了金融机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兴趣。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近年来“一带一路”不断发展壮大,“一带一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刺激了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促进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的目标。我国环保产业也逐步走出国门开辟新的业务,如环保设备出口、工程建设服务、并购与参股等模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但财富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严重破坏。发展绿色金融是从供给侧对金融业进行调整,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国内根据社会需求不同,主要提供的金融产品有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
(一)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清洁能源的开发和清洁交通等绿色项目。2017—2019年我国发行贴标绿债的规模和数量都逐步上升。2017年我国贴标绿债发行规模和数量为1989.75亿元,发行了103只贴标绿债。2018年我国发行贴标绿债2087.19亿元,发行数量为111只。2019年我国发行的贴标绿债也在逐步上升,2019年发行贴标绿债2488.63亿元,185只贴标绿债。
(二)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把保护生态、提升环境质量、治理污染等作为信贷审批的前提。绿色信贷业务主要由商业银行提供。现阶段,绿色信贷贷款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但总体占还相对较少。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绿色信贷,贵州省农信社考虑到基层的实际情况,并与当地政府积极对接推出了“特惠贷”“贵工贷”“三变贷”等一系列产品助力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且把节能减排、资源重复利用、低消耗等指标纳入农信贷款项目调查,还会审查环保部门的报告,检查企业各项指标达成情况。
(三)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是被保险人因污染水、土地、空气等并对受害者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为标的保险。我国的海洋石油勘探业已经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为的就是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并且能迅速应对突发事故,及时补偿,保护受害者的利益。广东省截至2019年2月底开展绿色保险试点企业的名单达到了429家。
二、绿色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财务收益制约
从长期来看,绿色信贷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是潜在的收益,并且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在短期内收益比较低,机会成本比较高。对于小型的商业银行而言,自身资源本身有限,商业银行因为把资金投放在绿色信贷上,减少了短期高回报项目的投资,降低了银行的收益率和资金的流动性。但商业银行本身就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绿色信贷可能在短期内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企业参与度不高
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有的企业更在意自身的盈利情况,却把社会责任抛之脑后。有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排放污水、重金属和废气,但为了降低成本,并没有对此加以改善。这部分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而且申请贷款的资金难度大,在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也就不愿意参与绿色生态保护。
(三)绿色金融的种类和平台有限
国家大力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但有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还是较为薄弱,对相关政策不够了解,了解的渠道也有限,阻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虽然在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信贷方向都有发展,但发展的种类比较少。每个企业的需求都是不同的,现有的绿色金融品种不能够满足所有企业的需求。
(四)企业风险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企业在贷款时以绿色环保为目的,但对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机构相对较少,获得准确的企业风险评价相对比较困难。金融机构缺乏权威评估机构的评级,难以实现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防范。
(五)海外竞争激烈
相对于欧美日等国家,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时间较晚。我国龙头环保产业有先进的技术,但海外市场份额大多已经被欧美日等国家占据,虽然“一带一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投资前景,但对于东道国的文化、人才、政策等方面往往不够熟悉。企业可能没有足够的准备,并且没有清晰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从而导致投资失败。
三、绿色金融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建立“互联网+绿色金融”平台
政府和金融机构可将绿色金融最新的信息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将企业申请所需的材料、资格标准、权威机构的审核等一系列信息发布在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在平台上,政府和金融机构还可发布企业在通过绿色金融获得资金中的违规事件和相应的惩罚措施,从而保证资金能够有效地运用于绿色环保上。
(二)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都有较高的门槛。应加强人才的培养,从而设计更多的绿色金融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增加绿色金融产品对企业的吸引力,从而更好地为市场服务,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完善绿色金融体制
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政策指引和法律保障,评估企业是否符合绿色金融政策,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虽然我国发改委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细化了对绿色产业的认定,但每个商业银行对政策的理解程度,在实际操作中流程的严苛程度、监管程度都有所不同,没有统一的措施会对绿色金融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拓展海外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不断地推进城市化建设,其中环保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需要快速发展。这对我国的环保企业来说是以个不可多得的机遇,企业利用自身的先进技术发展的同时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在东道国发展的过程中要了解当地的政策,引进当地的人才,也可以和当地的企业合作,实现共赢。除了“一带一路”开拓的市场外,企业也可以选择政治相对稳定的国家继续发展,拓展海外市场,利用自身优势占领市场份额。
国内外已经重视环境保护,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都在逐步取缔或者实行产业升级。绿色项目是安全且得到国家支持的项目,这类项目受到环境制约的风险比较小,金融机构可以放心进入。绿色项目虽然收益相对比较低,但项目持续时间较长,并且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收益。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支持环境更快更好发展。
(作者单位为天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曹雪莲.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21):12-13.
[2] 裴普普.绿色信贷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基于16家上市银行数据研究[J].北方经贸,2020(7):9-11.
[3] 张琳,廉永辉,赵海涛.绿色信贷和银行财务绩效的动态交互影响关系——基于中国29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9(4).
[4] 謝婷婷,刘锦华.绿色信贷如何影响中国绿色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9).
[5] 周国梅.“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环保产业“走出去”的机遇与路径探讨[J].环境保护,2015(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