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20-10-09吴艳

文教资料 2020年19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翻译教学大学英语

吴艳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往来密切,英语作为全球的通用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占有重要地位,翻译不仅是将两种语言融会贯通的过程,更是对语言背后的国家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了解与应用能力体现。受母语的影响,容易陷入思维定式。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在翻译英语时能够完整表述本质意思,本文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跨文化意识

主张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实际上是为了弥补在过去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不注重本质的教学不足,当代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形成的定向思维模式,大学生翻译出来的语句还有语意不通的问题正体现了定向思维的弊端,培养大学生在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不只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背后文化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若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首先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及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翻译,使翻译出来的语句更贴合原本真正的意思。只有理解具体语境下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跨文化意识不只是单纯作用于翻译,更是学生能力的综合提高。然而在目前英语翻译训练中,并没有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差异进行系统的教学,这就造成了我国在英语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

在像英语这样语言类科目的学习过程中,翻译是学生面临的最常见的问题,若想达到翻译语句与原意还原度最高的效果,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个词包含的不同意思,也就是日常教学中提到的一词多义和熟词僻义现象。不同文化语境中对语言的应用特点略有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同一词汇的表达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没有对其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很容易形成词不达意的现象,这个词确实本身具有这个意义,但是用在这里并不合适,还有一些具体搭配,其中各个词汇分别的意思学生都知道,但是连在一起形成的新的意思会让学生猝不及防,可能包括当地国家约定俗成的语言搭配。都是教学知识中不会涉及的内容,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提高自身素养,奠定基础。

其实从根本上探究“跨文化意识”教育理念会发现它早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只不过对于它的叫法有所不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源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学习英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在古语里被人们称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能够将语句翻译出来,还知道为什么这样翻译。

“翻译教学”,其中之一教学任务的重担就落在了教师身上,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提升教学素养,在课堂上使用全英教学方式,展现英语的魅力,帮助大学生更快适应和接受真正的英语运用。不同于过去中学时代只用书面作答的形式,大学期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任何时候教师都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模仿的对象,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向学生展示英语的魅力,同一句英文语句翻译出不同的中文含义的例子有很多。

只有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着手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多开展课堂“一词多义”和“熟词僻义”的教学活动,其中像某些句子中会重复出现同一个词但是每次意义不同并且词性也不相同,像appreciate常见的意思有欣赏、感激,不常见的有“意识到(realize)、抬高……价格、涨价”等意思,可以造句“人们意识到抬高房价是不应该被感激的”,既存在趣味性,又有辨析意识。二者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培养跨文化意识奠定基础,其实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培养的一种能力,现如今在语言学习方面重新被重视。“Go as far as you can see, when you get there youll be able to see farther.”去你所能到达的最远处,等你到那儿,你会看得更远。诚然,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团体,应当具备成熟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文化和跨文化意识对大学生来说其实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在此基础上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此意识下进行英语翻译,让学生和老师感受到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和震撼。

(二)增加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课堂相对于以往其他时期的英语课堂而言更加随性和自由,符合对大学生提倡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的网络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前几分钟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意识,促使学生在原文翻译的同时理解深层含义。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巧妙运用西方的思维模式进行翻译是最理想的效果。

例如,大学期间有一篇课文是讲述母女关系的,应该首先让学生们知道西方国家的养育观念,西方国家养育子女的普遍模式是:在18岁以前父母可以提供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经费及条件,在18岁成年以后,父母将会全面“脱管”,不再参与孩子的发展历程,这与中国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后仍然帮助孩子操持生活、管理家务的形式完全不同。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以母親的口吻讲述了女儿在成年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母亲希望女儿买一辆舒适小巧轻便的轿车方便出行。但女儿偏偏要选择一辆大卡车来证明自己有能力过得更好。女儿经常强调“Im 18”, shed told me so often that my teeth ached. “I am an adult!”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但是在所有父母的印象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个稚气未脱的小朋友,文章结尾写到虽然当时稚嫩的小姑娘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总有一天,她会一种人们都认可的女王的姿态强势回归,到那时“So will we, with open arms.”父母也会张开双臂,欢迎女儿归来。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学生在与外国友人进行真正的交流时不会产生以中文的思想表达英文的低级错误,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时,在通识教育的视野下,让大学生明白学好英语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识教育的发展关乎全体青少年的教育方向,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跨文化意识的融入。

“clutter”一词单独翻译时译为“为杂乱的东西”,若用此直接翻译文章题目就会翻译成儿童时期杂乱的等待,但是当真正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及写作背景,教科书把它翻译为“儿时百宝箱,老大归家梦”,既有文本意思,又蕴含文艺气息,深刻反映了每一个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阶段。在西方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学习英语知识,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络资源中寻找相关视频或影片向学生直观表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跨文化意识在大学生心底扎根,从而日后翻译时自然就会多加注意。由此可以看出跨文化意识在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课下增加接触异国文化的机会。

英语是相对较大的一个语言范围。英语并不只是英国的语言或者美国的语言,存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发音和用法方面的不同,同时有某些国家的语言是由英语演变而来的,融合了多个地域的语言习惯,包含的文化背景、国家风俗和运用特点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了解。若想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在进行英语翻译时的跨文化意识,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短暂的西方文化普及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时期的课程安排不像过去中学。中学时期英语作为三大主要学科之一,学生几乎每天都有英语课程,这样学生能够持续保持英语语感,提高对英语学习或翻译的灵敏度。但是大学的课程排布不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几乎一周只有寥寥几节英语课,并且教师在教学时不会选择将书本上的内容全部讲完,而是采用选讲的方式,导致课堂上教学节奏快,内容多。利用学生拥有大部分课下自由时间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下实践类作业。

例如在讲到“Heroes among us英雄主义”时,可以针对中西方在“英雄主义”的差异,让学生们课下搜集中西方对于“英雄主义”的不同理解,课文中通过比较过去和现在人们对于英雄主义的不同看法,提出当今社会背景下的英雄主义到底是什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怀显得尤为不同。全文采用意译的方式,翻译出来的语句更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学生在搜索相应的西方文化知识后,更能清晰理解文章内容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还可以在下一次上课时在课堂上互相分享,学生之间互通有无,将搜集到的西方文化知识分类整合,力求达到1+1>2的效果[1](122-12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可能会面对跨国交流的挑战,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和在实际交流中应用的英语其实不完全相同,因为一门语言蕴含的不只是说话方式,更是文化习俗和地域特点等多方面的体现。我国和西方国家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大学生在不了解文化的基础之上学习英语知识,只能形成单一的知识系统,无法灵活应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包括口语表达、阅读和写作等多方面的提高,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顺应国家对于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要求的。

三、大学期间培养英语翻译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抛开目前小时段的大学生活探讨,当代智能化社会的发展对于从事英语翻译的工作者的翻译水准逐步提高,要求译者不仅能够准确传递出文本的书面意思,还要将其以客户更能接受的方式适当调整之后再传达,要求未来的翻译工作者在英文方面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过硬的基本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广泛积累其他国家的文化,提高文学素养,简要了解某些西方国家的基本制度、经济和文化特征甚至是历史背景及和语言发展有关的重大事件。在当今和未来跨文化交往中,语言作為最基础的交流工具还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够流畅和准确[2](95)。

由此可知,翻译不单单是两种语言之间转换字形,更是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流通。大学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于两种语言互换能力的培养,更应将翻译教学置于语言交际的整体环境下,加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翻译英语的教学活动成为有针对性、有实际价值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学生在提高翻译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具备现代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乐于接受不同的文化和素养。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讲述基本语言知识点和翻译理论的同时传授翻译技巧,注重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融入跨文化意识,以特定的西方思维方式理解需要翻译的语句,相当于“入乡随俗”,为此方能培养出兼具语言基本知识和深层文化素养的全面型人才。

总之,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学好英语能够提高他们的修养与社会价值,让学生有新的可持续成长途径。教师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应当注重跨文化意识的融入,以通识教育的教学理念研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资讯和消息,侧面体现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跨文化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只是单纯对英语这一门学科起作用,背后承载的是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除了本国以外的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眼光,能够根据不同条件做出最适宜的应对措施,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和人生道路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悦.浅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品位经典,2020(02).

[2]蒋晓霞.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科技风,2020(13).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翻译教学大学英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