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感教育功能透视当代语文名师情感教学
2020-10-09王金潍郑芳徐兆菊崔秀华崔云鹏
王金潍 郑芳 徐兆菊 崔秀华 崔云鹏
摘 要: 情感教育作为心与心、灵魂与灵魂相接触的教育,是个性化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语文教育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素质和品格方面,发挥得天独厚的作用。本文从情感教育的功能出发,撷取当代语文名师教学中几则典型案例,分析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功能 当代名师 教学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关系到人才培养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能力,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情感教育理论和情感教育实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至关重要。
一、情感教育的背景与内涵
情感是人们对周围情境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側重于内向感受与心理评价。情感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教育是一种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是一种不同于一般交往的特殊社会活动。虽然活动双方都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但教育活动以传递知识、培养认知为核心,这种交往过程既离不开独立个体固有的情感因素,又将知识信息进行输入塑造共同认知。从我国当前教育培养模式来看,基本以理性教育为主,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系统知识、发展理性技能,借助语言、概念、逻辑、科学等具有固定意义的理性手段和工具实现教育目标。但是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对固化,更加偏重认知,并不关注教育中的情感投入,很容易错失通过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的机会。因此,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情感教育,并积极探索实践。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将情感融入教育过程中,使情感发挥主动积极作用,以此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将认知与情感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的功能
(一)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功能
在人类不断进化和种族延续的过程中,有许多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其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因素。情感是人类对生存环境作出反应和控制的生理派生,是为增强人类生存和发展能力而出现的心理现象。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提高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因此,情感发展、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乎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拥有愉快的心境,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调控情感,培养感情品质,提高情商,学会与人交往,在共同的任务中彼此合作,成为情感的主人,在日益激烈的生存发展中取胜。
(二)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功能
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具有激发和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其中,激发功能是指随着认知活动的增加或减少而产生的情感的有效性,即积极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消极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产生阻碍和压抑作用。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分解作用,例如中等强度和愉快的情绪能够助长智力活动的发展,但过强或过弱的情感、情绪不佳等则可能导致思维混乱和记忆困难。因此,情感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认知学习的强大动力。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健康愉悦的情感状态,一则有助于优化认知过程,使学生从感知上接受外界信息,强化敏锐的感觉认知活动;二则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健康的情感氛围、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主动、自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功能
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其创造力得到应有的发展。当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时,需要大量发散性思维的迸发,集聚不同的想法,需要依赖不同的灵感和直觉,这些思维、想法、灵感、直觉都属于人们创造能力的高度体现,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作保障。进行情感教育,营造有趣且引人入胜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动性,循序渐进地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紧张、压抑的情绪状态,形成“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条件。此外,情感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发展所必需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气氛中产生问题意识,展开思考和想象,寻求答案,辨析正误,进一步发展观察、分辨、判断等进行创造活动必需的能力,培养主动进取意识和创新创造精神。
三、名师情感教学策略
(一)于漪——入境动情的教学策略
入境动情,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教师的教学情感往往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及对学生的热爱,来源于对教学内容感情传输的体验和共鸣。所谓入境动情,是指教师在情感的催化带动下深入其中,探究文章写作的用心,领悟文章意蕴,并将自身的感悟和情感与文章的思想和境界融合,产生灵魂碰撞,使教学过程生动立体。情感具有感染力量和传播功能,因此,教师要以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通过情境带入,将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协调统一,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艺术性。入境动情的关键是教师对教学有激情地投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形成课堂上师生双方物我两忘、全身心投入的教学境界。
于漪说:“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深刻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①(5)她常说教师要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于漪善于入境动情、入境育情,以情激情。她在教《雨中登泰山》一文时披文入情,精心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磅礴的三山五岳,那通天拔地、擎天揽月的泰山,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②她以设问排比的句式、真挚高尚的情感声情并茂地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很快进入激情澎湃、心潮涌动的情感世界之中,激起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以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打开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情感闸门,引领学生与文章表达的情感相沟通,驰骋在作品所描绘的令人神往的意境中,让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融为一体,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境界。于漪充满激情、饱含自豪感的语言,化为动人魂魄的情感,将知识传授从感性向理性深化和升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思想情操、意志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促成激情的爆发,实现与作者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于漪不拘一格的情意倾注,充分显示出课堂教学独特的感染力。
(二)魏书生——入境传情的教学策略
入境传情,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特定的场景中被创造和发展的。所谓入境传情,就是以情感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以情激趣”之中,既保留教师的“情”对“知”的影响和互动,又把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教师要努力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课堂环境和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入境传情的关键是提供“情境”,情境可以是实际情况,也可以是假设的,但要求必须与教学内容相一致。
魏书生善于入境传情、入境塑情、以情激趣。他在讲《菜园小记》一文时以饱满的热情、和谐开放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他说:“咱们学这篇课文就是想要体验劳动的乐趣、菜园的乐趣。”有的同学问:“怎么体验呢?”老师说:“先请同学们看书,看完以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慢慢地在大脑中放映菜园的图像。”③他适时点拨学生想象鲜艳、逼真、立体的菜园情景,引导学生利用感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生们站着、踩着、闻着、笑着,用触觉辨果蔬、识花草,情状之中有色彩;以嗅觉知泥土、闻芳香,芬芳里面入感情。最后学生们笑着弯下身子作间苗的互动环节,师生之间迸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别开生面的场景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情感体验过程,向学生传递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快乐、劳动最幸福的情感主旋律,并使知识、情感、思想在学生能力意识的更深层次上自然融入和积累,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情感参与意识,又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体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魅力。
(三)李吉林——入境融情的教学策略
入境融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情感容易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受到教学内容的熏陶和感染。所谓入境融情,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感创造渲染、描绘富有表现力的事件和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将心灵和热情融汇于教学内容,引起师生情感创造思维的共鸣。一直以来,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命题,思维品质甚至是决定国民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传统教育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同时会极大地抑制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最终阻碍创造能力的发挥。入境融情,强调以“思考”为核心、“情感”为纽带,协同左右大脑,在创造的乐趣中真正切入情感,将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巧妙结合,解决传统教育中由于偏重认知、忽视情感而导致的逻辑思维与情感思维无法同步发展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思维水平,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李吉林运用“以情感为动因,提供想象契机,为儿童组合新形象需要的推动”④的具体策略,发展个体的自主创造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她善于引入情境,入境融情,以情启智。如在教授《草原》一课时通过假想旅行,情境引入,与学生进行对话互动:“我们到过新疆的葡萄沟、奇妙的双龙洞、美丽的小兴安岭、雄偉的长城、风景迷人的桂林。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蒙古族人民居住的草原上去……蒙古族人民热情地接待我们,请我们喝奶茶、吃奶豆腐……到了草原,仿佛看见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蓝天、白云、草原、小丘、平地、羊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草原的美……”⑤学生情不自禁地背起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老师因势利导将昔日荒凉苍寂的草原与如今生机勃勃的生活画面进行对比,境美情生,融情汇智,学生的情感思维和情感创造被激发,不由得脱口而出——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通过这一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情境教学能够提供广远的意境,释放学生想象力。形象的感染带来立体的感受,形、情、理相互交融、交织,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在陶然愉悦的情境中,学生领悟了文章歌颂民族大团结、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主旨内涵。既丰富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提升了师生的情感境界,又体现了李吉林情境教学的独特风格。
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情感教育是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教育。“情感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心与心的碰撞过程,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过程”⑥。教师应抓住情感,尊重和热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情感教育才能成为活水源头。
四、结语
情感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内核,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语文教学作为情感教育的主战场,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枢纽”和“阀门”。语文情感教学应充分“因情制宜”,从知、情、意等角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注释:
①于漪.兴趣·情感·求知欲——阅读教学艺术谈[J].语文教学,1989(2).
②曹丽萍.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29)
③程媛.语文情感教学中的案例研究[J].教书育人,2007(24).
④李吉林.美的彼岸——诠释:情境课程的建构[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3.3.
⑤李爱芹.刘亚促进情感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山西教育,2000(21).
⑥陶扬武.体验式教学构建高中语文教学有效课堂[J].中小学教育,2019(350).
参考文献:
[1]李红霞.论语文教学主体的情感智慧[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2.
[2]田瑞云.刘永慧.语文教育行为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1.
[3]曹明海.潘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