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0-10-09王晓

文教资料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王晓

摘   要: 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主要针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市场角逐呈现出激烈的态势,一些大学生遇到愈加突出的就业问题。怎样提高他们的就业率,让他们实现有效就业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对于社会的有序发展意义重大。通过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促使大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观与就业观,促使其就业与创业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仅仅依托创新创业教育,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他们的创业就业技能,难以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和道德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在注重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突出对他们的思想引导,尤其是提高政治素养,以期从根本上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客观必然性

(一)增强高职院校教育时代性的客观需求

高职院校教育的时代性,重点强调高职院校教育要紧随时代发展脚步,如今我国大力倡导创业与创新。基于这一背景,不管是深化高职院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使命中,还是创新性国家建设的战略指导方向上,高职院校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均应该积极适应这一主题,将二者紧密联系,实现更好的发展。从国家层面上看,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开展教育活动要积极服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对国家重大战略要大力支持,尽可能满足国家发展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能力,加快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

如今,教育不仅局限于传统教育模式,而且更加开放和独立。在有效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如何使学生的创新培训更有效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支持在线教育平台,讨论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有效教学理论,以指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和创新创业的真正价值,不断丰富学生的创新理论,进一步完善就业和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

(二)加强高职院校育人协同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工作需深化改革,并创新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的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创新创业者凝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必须同心同向。两者有机融合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正面的就业观,消除负面情绪的职业选择,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加大学生创新的勇气和坚定决心,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想法,提高高职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创新创业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验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效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大学生中生根发芽,使诸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在创业中体现。

(三)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当前大学生群体呈现利益意识突出、思维活跃等特点,他们内心渴望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多地了解社会需求,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如今形势发展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还可以更好地更新思政工作方法,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就业与发展的要求。

每年学校都举办就业定向课程、不同形式的就业讲座和设计竞赛。尽管就业培训课程具有信息和多样化的性质,但对学生基本需求的研究却受到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设备、培训资源有限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学校只在就业政策、就业技能、就业信息等问题上开展普及教育和教育工作。

在高职院校教育普及时代,高职院校教育的培训不仅发挥了精英教育的作用,而且實现了教育普及目标。发展民间教育和精英教育是在世界各地高职院校教育机构建立培训类别的普遍趋势。社会改革和经济进步都需要民间和精英教育。面对为所有人提供公平、高效教育、精英教育和教育的挑战,我们既不能用平庸交换,又不能用平等换取所有人的教育质量。诚然,在大学里,培训模式的改变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培训模型是一种系统培训模型,必须在各级精心设计和实施。有人可能会说,为了改革和充分利用人才发展模式,必须考虑脉搏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改革培训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应该促进社会发展和建设。因此,为了监测社会发展趋势并满足新行业和领域的就业需求,必须建立大学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制度。

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途径

(一)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内容的衔接机制

现如今,独生子女在学生中不占少数,很多学生从小就被爱包围,渴望成为焦点被关注。因此,一些孩子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私和过度自尊。部分学生受到父母的影响,选择工作时经常考虑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然而,新时代过于强调工资和福利可能导致好工作岗位流失。目前,就业领域竞争非常激烈。毕业生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在就业方面缺少突出的优势。如果在校期间就可以参与创业活动,还可以通过创业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并且可以更好地激发干事才能。课堂是完成所有教学任务的主渠道,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不例外,必须依托课堂开展。因此,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内容衔接能够将二者有效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首先,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开发。其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修订和教学内容的拓展。最后,要重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部门的引导。

(二)创建“内培外引”的师资培养合作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因此,创建“内培外引”的师资培养合作机制,是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关键。重视培养学校相关教师队伍,并且聘请企业或创业团队成员是提高教师水平的不二选择,专兼结合的混合型师资队伍能使二者更好地有机融合,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高。

(三)创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践活动融合机制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实践内容,并且将其置于首要地位,深刻认识到其具有的重要性与价值。“要善于整合学校的内部资源,从源头审批把关,寻到高职院校将二者有机融合的实践活动的契合点,再将两种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进而形成有效的工作方案,并且予以实施”。还要开展校内对校外企业的深入合作,使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基地等校外的组织机构等资源,使“产学研用”一体化得以实现。伴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的落地,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还可以使他们道德和素质教育有所深化,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成果得到巩固。

三、高职院校关于创新创业思政教育的改革建议

(一)高职院校全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2012年普通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基本要求提出,应将创业基础列为高职院校必修课程。之后,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上做了很多关注,逐渐形成三种课程体系。据统计,2014学年—2017学年共有1548530名学生接受职业资格培训(454所高校参与抽样调查),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指导课程5446门(472所高校参与抽样调查)。每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均有获得培训的机会。该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大学期间制定适合的科学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增强就业技能。第二,重视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专门培训高职院校教师700余人,其中骨干创业教育2000余人,骨干创业指导1600余人。教育部高度重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的融合,对专业课程中创业教育内容加以深层次挖掘和创新。第三,引入创业教育在线课程。教育部推动面向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同时,教育部启动了一系列创新和创业精神教育网络课程实现资源开发和共享,如选择多个开放创新和创业教育课程,如“企业管理”和“创业生活”资源共享课程质量。

(二)大力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科学合理的顶层教学设计,促进“同心同侪”向纵深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需要改变固有的传统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实现党中央的政策部署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基本出发点,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关键切入点,尽可能将二者紧密结合,构成合力,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尽快构建科学的育人体系。立足于全球人才培养方案视角确定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课程规划与考核方式,对资源展开高效配置,努力实现五个维度,智力与形体艺术课交叉,注重学生理论知识與实践能力的同步,实现内外部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构建开放式垂直整合教育体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索公平合理的考核体系,推进“同心协力”实践。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价值取向,把个人创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在对其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应该将目光过度聚焦于项目的成败与获得的经济效益,应该将目光更多地聚焦于项目本身创造的社会价值和项目主导的社会氛围上。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创业与就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青年学生创业的整体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育人责任,意义重大。将二者紧密结合,能够形成更大的合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正确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进而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张哲,焦梦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路探讨[J].高教学刊,2019(19):49-51.

[2]马志刚.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的融合[J].智库时代,2019(40):182-184.

[3]王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研究[J].大众文艺,2019(18):217-218.

[4]艾勃成.浅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新西部,2019(26):148-14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