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09李静李亮吴华英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李静 李亮 吴华英

[摘要] 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则为中医药领域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梳理“互联网+”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其应用概况,从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医疗系统、中医健康管理等方面深入剖析“互联网+”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优势与前景。中医文化传承方面,“互联网+”技术有助于促进中医文化有效传播,推动中医文化走向世界;中医医疗系统方面,“互联网+”技术有助于优化中医医疗系统,提高临床诊疗的便捷性;中医健康管理方面,“互联网+”技术有助于提高国民健康的意识,提升疾病防控水平。因此,中医药领域应注重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中医药现代化;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医疗系统;中医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8(b)-0188-04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the theme of the present er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technology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TCM, summarizes its application, and analyzes the “internet +”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TCM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al heritage of TCM, TCM medical system, and TCM health management advantages and prospects. In terms of TCM culture inheritance, “internet +” technology help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spread of TCM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TCM culture to the world. In terms of TCM medical system, “internet +” technology helps to optimize the TCM medical system and improve the convenience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erms of TCM health management, the “internet +” technology helps to raise awareness of national health and the level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refore, the field of TCM should focus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with “internet +” technology, with a view to further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CM.

[Key words] Internet +;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yste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management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瑰宝,为我国人民的健康服务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推动发展“互联网+”中医医疗[1],大力提倡发展中医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和移动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应用新平台。2017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推进互联网与中医药健康服务融合发展。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起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突显中医药健康服务是我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并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健康产业的创新,我国乃至全球对中医药重视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医药必将迎来发展的潮流,这其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2]。中医药与互联网创新成果的深度融合,对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将“互联网+”技术与中医药领域深度融合,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必要途径。本文从“互联网+”技术在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医疗系统、中医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展开论述,以期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1 “互联网+”技术的概述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而深刻的技术革新,“互联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信息等,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势,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全方位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生产力和创新能力,衍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3]。“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简单的互为叠加,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深度融合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为传统行业创造出新的发展形态,探索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逐渐渗透至传统行业,促进了金融、商贸、信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并逐渐融入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目前,“互联网+”中医的结合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升级传统医学,使传统医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创造出更具生命力的发展内涵,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2 “互联网+”技术是中医药的优势与机遇

中医学作为祖国特色传统医学,是值得被保护、传承和创新的[4]。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互联网、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中医药带来了机遇,这些技术有助于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具有便捷性、普及性等特征,使得互联网是现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大众传媒之一[5]。据统计,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到达到38亿,中国互联网用户数为全球最多,达到8亿人,占用全球用户总数的21%[6]。以上显示,互联网在我国有较扎实的用户基础,互联网用户增长的迅速,使服务朝着多样化、扩大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用户的增长为中医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式。

2.1 “互联网+”与中医文化传承

中医文化是中医药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医文化,中医药就会失去灵魂。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中医的传承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借助这些技术能加快中医文化的现代传承模式[7]。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便捷的检索等特点,使互联网已逐步成为文化传播、知识普及的主要手段。通过浏览文字、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不仅有助于理解晦涩难懂的中医专业术语,而且能将网络信息广泛覆盖和传达给目标人群,可以快速把握新事物的实质,形成主体意识。有学者提出[8]中医文化的认可、继承和创新是中医能否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查青林等[9]提出“互联网+”时代的中医经典文化传承新模式,借助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核心,构建“读经典做临床”中医文化传承服务平台、中医经典临证知识库、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知识库、中医临证医案知识库等。知识库的建立有助于中医学者及中文文化爱好者对中医知识的积累,有效提升中医师的诊疗水平,使得中医药精粹延绵不断的传承。

中医文化需通过多种方式传播,才能走向大众,走向世界。黄晖等[10]提出中医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如电视广播中的健康养生节目,微博的科普文章,网站上的微课堂。刘新鸥等[11]提出完善中医教育体制,构建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管理体制。通过师承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培养正确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具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模式、“A+课堂派”教学模式、“MOOC慕课”教学模式以及远程在线教学模式等[12]。中医文化在中医药领域的地位不言而喻,中医药文化工作者应科普互联网用户对中医文化的深刻认识。借助“互联网+”技术与中医文化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中医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而且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医文化推广和建设中来,推动了中医文化走向世界。

2.2 “互联网+”与中医医疗系统

“互联网+中医医疗”是一种新型产业创新模式,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可利用互联网减少就医中间环节。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利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积极推进中医医疗系统的升级。有学者认为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及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13]。中医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上线,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中医诊疗的全过程及患者用药后续的疗效及反馈,有助于增强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信心。据统计,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初具规模,55.0%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64.4%的中医医院建立了门诊、急诊医生工作站,132所中医医院建立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等[14]。另外第三方机构可建立中医四诊信息档案、临床检验检查报告、电子病历信息等医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跨医院的医疗信息数据互通互享标准体系[15]。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数据互联互通,使得中医医疗系统的发展更为完善。肖勇等[16]认为中医智能云系统平台通过云技术建立“云诊间”服务,不仅患者可享受全国名老中医的远程诊疗,而且可为年轻中医师提供“网络拜师”的交流平台。李宗友等[17]通过调研考察了解到乌镇互联网医院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知名中西医专家合作,提供网上挂号预约、远程看病就诊、查看临床诊断、开处方、在线购药、药品配送等服务,实现患者看病环节的便捷。刘鸿燕等[18]提出可通过中医智慧医疗云平台研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服务。中医医疗系统的建设,有助于缓解医患纠纷,使得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合理利用。因此,我们要顺应信息化数据化发展的潮流,积极构建新的“互联网+”中医医疗新模式。

2.3 “互联网+”与中医健康管理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中医学理论中“治未病”的思想,对提高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和预防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9]。“互联网+”的新型中医健康管理模式通过互联网联通,借助信息处理技术将人们的健康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监测,远程给予健康养生管理指导,从而提升中医健康管理的规范性,有效弥补常规健康管理方式的缺陷,促进中医健康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20]。有学者提出,可根据中医中的体质诊断作为健康管理服务中的重要依据,如王琦教授提出的“体质九分法”,将不同人群的体质进行划分,同时将疾病预防纳入健康管理中[21],通过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端传输的体质辨识问卷信息及各项中医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自动辨识用户的中醫体质类型[22]。目前,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医疗企业重视互联网技术革新,整合医疗设备制造商及服务商、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等众多参与者,设计可穿戴设备和在线医疗保健为主的产业模式,并提倡运用健康管理方面[23]。“互联网+”的新型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国民健康的意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预防理论和治病优势,彰显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对新时代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3 小结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建设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互联网+”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是一个机遇,结合过程中应重视中医药的特色,形成中医药独特模式。跟传统中医药产业相比,“互联网+”与中医药发展相融合,一方面能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中医文化以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展示,可有效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的效果,增强中医药文化亲和力,有效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化。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提高中医诊疗的便捷性,减少患者就医流程的中间环节,有利于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大大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信心。

通过互联网平台下的传承,中医文化将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与之俱来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互联网上中医文化科普的真实性有待证实,中医爱好者由于缺乏中医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对中医药理论缺乏足够的了解,在互联网平台上根据自己的见解传播中医药理论知识,撰写科普文章,制作视频等,这些个人见解的真实性以及实用性很难确定,也易产生不良的传播影响。应为中医文化的传承提供较良好的环境,相关部门制订相应政策,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重视中医药科研院校及医学工作者的科学科普。在“互联网+”中医医疗系统不断革新的同时,作为医生应提高意识,不可认为中医医疗系统是医生自身降低标准的助力,此外还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保证其高质量发展。同时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新型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不仅提高我国有限的中医药资源效率,而且降低患者接受医疗健康服务的成本。与此同时,中医健康管理档案的建立,涉及个人隐私安全问题,互联网下网络信息及数据安全不容小觑。综上,“互联网+”与中医药结合的新模式,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信息化和规范化,与时代潮流相适应,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用价值与社会价值较高,有助于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R].北京.2016.

[2]  梁文娜,李冠慧,李灿东.基于“互联网+”探讨中医健康管理的新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0):25-27.

[3]  许舒诚.基于“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385-386.

[4] 王跃溪,刘玉祁,王丽颖,等.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6):2252.

[5]  张四红,王键,董一帆,等.互联网+时代的中医药跨文化传播[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5):1277-1280.

[6]  2019年互联网趋势报告解读:中国互联网模式引领全球[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3):13-14.

[7]  程萱,黄佳文,杨玉洁,等.“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的发展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7,30(11):47-50.

[8]  王磊.试论互联网时代的中医文化传播[J].医学与社会,2015,28(6):31-32.

[9]  查青林,刘红宁,吕爱平,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医现代传承模式[J].江西中医药,2016,47(5):11-13.

[10]  黄晖,何姗,唐小云.新媒体对中医文化传播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16-17.

[11]  刘新鸥,申俊龙,沈永健.从社会认知角度浅析中医药文化传播[J].环球中医药,2016,9(2):187-189.

[12]  李琳,胡志希,曾逸笛,等.论互联网+时代下中医诊断学教学云平台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 15(10):32-33.

[13]  迟爱民.互联网下电子病历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1):28.

[14]  栗征.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N].中国中医药报,2015-08-03(1).

[15]  国务院正式发文支持“互联网+医疗”.世界复合医学,2015,1(3):288.

[16]  肖勇,田双桂,沈绍武.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9,40(7):12-17.

[17]  李宗友,王映辉,张一颖,等.论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務[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41(2):1-4.

[18]  刘鸿燕,郭珉江,胡红濮,等.“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信息化需求与惠民模式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 36(12):2-7.

[19] 俞建英.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6):188-190.

[20]  丁胜,申刚磊,杨庆有,等“互联网+”与医疗深度融合在改善医疗服务中的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3):78-80.

[21]  项高悦,曾智,沈永健.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4):2998-3000.

[22]  龚娟芬,贾翔,何迎春.中医体质辨识在老年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4):156-157.

[23]  侯滢,曹海鹏,邵易珊,等.基于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互联网应用探讨[J].现代中医药,2016,36(5):68-70.

[24]  程静,汤秀梅.“互联网+”健康管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3):160-163.

[25]  梁柳桢,闵珊,罗敏娟,等.互联网结合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 10(2):187-190.

[26]  张茫茫,郑焜,林忠款,等.“互联网+”模式下联网医疗设备及医院信息系统应对网络攻击的策略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7):150-151.

[27]  赵发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125,127.

[28]  朱治辉,张海波,焦玉清,等.“互联网+”背景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18,13(12):1902-1905.

(收稿日期:2020-03-09)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