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中区域化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2020-10-09张晶
摘要:国家治理的基础在基层。吉林省敦化市立足实际,探索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与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果。区域化党建在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完善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应该在强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组织机构、营造区域性大黨建氛围、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考评机制等方面加强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党的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区域化
中图分类号:D267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0.04.008
区域化党建就是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针对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重在发挥区域化党建的作用,集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在职党员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将驻街单位党建与街道社区党建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利用区域内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党建联动,积极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区域内党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吉林省敦化市按照省委的部署,从2018年起全面推进区域化党建,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敦化市区域化党建取得的成效
一是冲破观念障碍,打破思想藩篱。街道无论大小,都有驻街单位。敦化市渤海街、民主街因为是老城区,驻街单位较多,胜利街和丹江街驻街单位相对较少。不论街区大小,都有直属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前由于各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且规格高低不一,在社区治理工作中除了市里安排的大清扫等极少数活动以外,驻街单位普遍习惯于关起门来搞建设。单位之间直线距离虽短,但共建意识上的距离却很远。实施区域化党建就打破了这种条条块块的局面,敦化市实行驻街单位党组织到街道社区报到登记备案制度,通过报到加强了街道党工委与辖区各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整合了社会资源。
二是依托“四项清单”开展精准共建。街道普遍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签署了《共建协议书》,通过充分的协商沟通,社区和各单位间形成了区域共建“四项清单”:党建和服务群众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四项清单”一目了然,让共建单位知道街道社区居民的需求、要解决的问题、能借助的力量,知道了我要做什么和我要怎么做,在这个精准化治理的体系里,真正地做到了把服务群众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区域化整合,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水平。
三是开展双向沟通服务,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开展,不仅是驻街单位和组织参与到街区建设中来,为街区居民服务,街道和社区也积极地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辖区单位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地盘活了各类资源,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区域化党建带来的好处,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渤海街组织社区工作者培训班,缺乏师资力量,市委党校派出多名教师、文联报社派出记者为街区工作者培训;民主街驻街单位吉林晟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打造非公党建示范点时遇到了难题,支部刚刚成立,员工都不了解党建工作,不知道怎么打造党建活动室,街道党工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专人帮助晟大实业公司跟进此项工作,从一本材料、一块图板到具体活动的开展,全程进行帮助指导,还派驻了党建指导员,通过相互配合,使晟大实业公司的党建阵地成为了非公党建的示范点,晟大公司也被省公司列为典型。
四是丰富活动载体,激发单位活力。开展载体活动是党建工作做细做实的重要举措。各街道社区纷纷创新活动方式,推进街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促进区域内各单位共建共治共享。各街道的“主题党日”“在职党员进社区” “代表委员进社区” “党员文化月”等活动,已经成为了常规性的活动载体,带动了一大批驻街单位积极参与其中,不但丰富了本单位的组织生活,也为街道社区开展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各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丹江街的“共建型组织生活模式”、 胜利街的“区域化党建”服务中心活动、渤海街的“春季大走访”、民主街的“区域化共建运动会”等等,通过探索“开放式组织活动”,将党组织活动适度向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党员和广大了群众开放,扩大党员与群众的互动接触,让党组织活动更接地气。
五是延伸组织覆盖,助推区域共建。各街道都把非公党建融入到区域化党建中来,积极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党组织生活,培养发展党员,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派驻党建指导员,引导非公企业融入街区文化和群众文化,开展公益活动,社区的非公党建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非公党建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开展了趣味运动会、祭扫烈士墓、重走抗联路、非公党务工作者培训等等,还有很多公益组织、非公企业和社区结成共建对子,如雨花斋结对爱民社区、小厨房餐饮结对文化社区,全年都参与社区的共建活动,为基层社会治理树立了新的标杆。
三、敦化市城市区域化党建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氛围营造上还存在社会影响力不够全面,各类单位、组织、群体的认识还不统一、不到位等问题。有的认为区域化党建就是街道社区的事,和自身没有关系,有的认为区域化党建就是在职党员进社区,跟单位没有关系。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调动沟通、统筹协调能力还没有更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是区域化党建工作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有的单位和组织缺乏参与区域化党建的动力,缺乏主动性,认为是一种负担,不积极参与或根本不参与。街道社区党组织没有更有效的抓手,各参与单位或组织大多还处于一种“联谊式”“人情式”“援助式”的参与状态,某个单位的领导跟街区的干部熟悉或者有交情,参与的力度就更大一些,这样显然不利于工作的长久健康发展。
三是开展区域化党建的资源有限。经济资源有限:街道社区每年有一些党建经费,但是这些党建经费也就够日常的党务工作基本开支,没有用于开展区域化党建的专项经费。硬件资源有限:部分街道社区缺少活动场地,社区办公硬件条件简陋,办公设备老化过时,造成办公效率不高,开展活动力不从心,制约了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深入开展城市区域化党建的建议
一是强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领导组织机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认真抓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区域化党建就是正在实践的最好抓手之一。在市级层面,应成立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领导统筹机制和专门机构,赋予其实施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统筹管理和指导等职能,从而使区域化党建工作能够做到统筹得了、指挥得动。
二是营造区域性大党建氛围。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党组织、党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区域化党建的氛围。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区域化党建的认识,增强驻街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意识,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合力。
三是为区域化党建工作提供充足资源。“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出的明确要求。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保障活动的有力开展。从市级层面将区域化党建资金进一步向街道社区倾斜,同时在符合财务工作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适当简化社区党组织服务民生经费的使用报销手续,并减少对使用范围的限制。工作队伍方面,应适当提高街区党务工作者待遇,除专职副书记外,适当增加党建专干职数,待遇等同两委成员。
四是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考评机制。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不仅制定针对街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还要针对各单位,尤其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制定区域化党建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有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既要有“规定动作”,也要有从实际出发的“自选动作”,同时还要赋予街道社区可操作性强的对驻街单位的测评权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是进一步拓宽社区治理渠道。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区域化党建,带动共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和管理,让驻街单位和街道社区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共建单位在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社会综治等方面工作的作用,促进社区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提升群众满意度。
作者简介
张晶,中共敦化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基层党建。
责任编辑 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