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医疗新模式构建探析

2020-10-09任慧超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智慧医疗大数据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面向患者、专业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卫生管理监管部门,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推进健康医疗服务系统中传统关系发生变革。通过对新智慧医疗社区构建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考察,关注智慧医疗新模式构建的着力点,通过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三方面构建新社会医疗社区。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医疗;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93.07;R197.3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0.04.005

智慧医疗体系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范畴,反映了“互联网+ ”健康医疗跨界融合的产业发展趋势。智慧医疗是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医疗信息化系统及数据和信息交换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为专业医护人员提供临床决策支持、医疗信息、知识共享、专业能力培训;为医疗机构及卫生监管部门提供经营管理数据和决策分析。智慧医疗体系的构建可以实现用户从医疗服务提供方得到更精准的健康服务以及医疗机构运营和政府对医护服务监督管理的智能化。

一、智慧医疗社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改善人类健康管理能力

通过佩戴可穿戴设备或其他智能设备记录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行为数据的“健康促进”,将用户身体健康的各种指标量化管理,采集相关的健康行为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自动进行多元化定量记录和定性描述,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可以准确地了解自身健康情况,增强自身健康意识,并针对健康和行为数据之间的关系改善生活习惯。“健康促进”所体现的各种健康管理信息可以成为就诊初期医生诊断依据,也可以成为康复期的辅助监测工具。

●加强慢性病管理能力

智慧医疗社区的用户健康档案可以分析患病与各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找出关键风险因子,评估患病风险,指导人们避开风险点,降低患病几率。通过对人们生活方式、就医史、体检、化验等数据的跟踪分析,发现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从而发现潜在患病人群并及早进行干预。分析潜在患病人群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制定更加科学的健康医疗计划。比如哮喘人群较集中地区,评估该地区花粉量是否过高、急诊救助能力是否满足、附近药店分布是否合理以及常规药品供应是否齐全等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提升诊断治疗能力

智慧医疗社区对用户的个性化健康医疗服务是建立在对个体健康的实时评估和预测基础上的。传统医疗模式通过表格、手工计算和医生经验等单一因素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误判率很高。智慧医疗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综合多种体征数据和临床记录等多模态数据,对病情评估的准确性要强于传统模式。同时,智慧医疗社区的个性化用药推荐,可以和医生处方进行比对,可更有效防止用药错误、药物过敏等问题。

●保障院外康复服务

通过对用户病史、体征参数、个体行为等指标的数据跟踪,找到可引发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检测指标为患者提供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院外康复方案。这种院外监护通过判断患者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和干预对病人的护理方式,降低病情恶化风险,是减少患者再住院几率的有效途径。

二、智慧医疗生态体系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共生

涉及多学科、跨行业融合而形成的智慧医疗生态体系,涉及多个不同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消费方、政策制定与监管方、技术提供方、服务提供方、医疗服务付费方、资金投资方,在智慧医疗这一跨界融合的全新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调整原有的角色方向,将技术、服务、资金等资源投入其中并开展合作。因此,只有确定了各自的利益需求和关注,并通过管理策略进行激励,才能使其在新的智慧医疗体系中共生。(分类详见表1)

在最理想的智慧医疗生态系统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都应该是相互支持的,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以人为本:重视用戶需求

智慧医疗体系中的消费方一般指的就是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消费方作为用户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就是需求引导,智慧医疗是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服务方案的,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是政策、技术、服务、付费和投资各利益相关方作决策的依据。让不同需求的用户都可以匹配到适合的健康应用程序,以适合的价格接受相应的医疗服务是智慧医疗体系构建的目标。

●政策保障:健全的监管体系

政府的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为智慧医疗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激励作用和监管作用。国务院、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通过一系列纲领性和激励性政策,在整个智慧医疗体系构建中既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法律保障,又引导各方运行方向,促进各方积极进入智慧医疗体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监管部门同相关行业标准化协会加强合作,在智慧医疗领域建立清晰透明的产业标准、明确各利益相关者在其中的责任界定,充分发挥好规范和监管职能。

●技术革新:构建信息化平台

通信运营商为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平台建设和集成商致力于开发医疗云平台,解决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等问题。目前国内外互联网巨头都已经开始在智慧医疗领域布局:百度重数据,致力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计算;阿里做平台,成立“医疗资源+偏企业服务商+药品监管”的阿里健康平台;腾讯抢入口,专注做互联网的连接器。嵌入式设备及采购终端厂商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应用为驱动,提供监测用户健康数据服务,除传统医疗设备外还研发功能先进的新科技成果;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健康医疗领域问题,将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实现集成。

●服务提升:优化医疗资源

智慧医疗模式推动医疗人才流动,促进医生多点执业发展,有效解决了医疗人才缺乏及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以大型综合性医院、私营医院、体检中心为代表的专业医护服务提供机构意识到,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传统医疗行业的影响日增,开始积极参与到智慧医疗构建中,并和其他利益方开展合作,丰富现有的医护服务方式,提升医护服务质量,控制医护服务成本。

●管理升级:缓解医保压力

作为医护服务的付费方,智慧医疗为医保端机构或企业提升两种管理能力:一是医保资金管理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互联网信息化管理转变;二是民众健康管理实现精确化,降低保险赔付。

●模式转变:探索商业化路径

智慧医疗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公私互补的合作伙伴模式有助于推动智慧医疗产业发展。资本市场看好智慧医疗产业,并积极探索实现其商业化的路径,各种形式的投资就会为其发展不断地投入。

三、构建新智慧医疗社区

●构建智慧医疗社会保障体系

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是基于物联网框架而建设的,大数据、云计算、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是解决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缓解医患矛盾的有效方法,是信息化和自动化在医疗行业的体现,是一种高效协同且体系化的智慧医疗生态系统,包括智慧医院系统、智慧健康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目前面临着产业协同、管理理念和监管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其一,建立跨界融合的监管机制。智慧医院系统建设需要完善包括行业监管政策、行业标准建设、科学管理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现阶段各地政府关于智慧医疗制定了发展战略和行业政策,但是相比于传统医疗模式下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和质量保障机制而言,智慧医疗关于准入许可、质量管控、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精准,不成体系。科学的管控体系应该充分考虑智慧医疗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智能交互,进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这一优势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监管体系的范围、对象等等,新的管控体系既要保证传统医疗监管体系的完整和一致,也要促进新产品和新服务模式发展。基于这种考虑,智慧医疗的监管机构的职责范围应该是覆盖体系中各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业,包括医疗器械、通信、互联网技术、医疗服务等行业以及用户隐私保护等法律责任,与此相对应,监管机构不是单一的而是需要多个相关行业监管机构的合作。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在多个平行监管机构之上设置一个协调全局的监管机构。

其二,建立统一明确的标准体系。多行业融合的智慧医疗体系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系统运行效率、规范产业发展。智慧医疗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标准和健康医疗服务的标准化。首先,智慧医疗体系具备信息搜索、信息处理、网络通信、功能结构、终端接口等多个环节,由于涉及的产品及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监管困难。信息技术标准关注的是不同系统、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传输、共享和交换的互通互联的实际操作情况,对是不是有利于数据可用性、有利于健康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果该标准并不科学合理,就会导致健康医疗数据信息不清晰,也可能导致信息技术研发重复等问题。其次,健康医疗服务的标准化主要区别于传统医疗模式,是针对新型智慧医疗模式的运行流程而提出的服务标准。基于网络的智慧医疗社区涉及的健康医疗服务提供路径和环节都较传统模式有很大程度的延伸,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障碍,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全流程健康医疗服务。所以,智慧医疗体系需要能覆盖院前预防、院内诊疗、院后康复这一全路径新型模式的服务质量标准,并且该标准具有一致性和有效性。

●构建智慧医疗医保新模式

智慧医疗保险新模式就是探索“互联网+医保”。“互联网+医保”不仅仅包括医保的线上支付,更重要的是建设医保网络。智慧医疗体系下的医保网络需要实现包括医疗机构、定点药店、专门办理机构在内的大范围覆盖,通过医保网络可以将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定点药店和专门办理机构的药品资源进行整合,整个地区的健康医疗资源可以通过医保网络调配,而不必再受医院传统体制限制。智慧医疗医保新模式的构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一站式线上支付。实现不同支付渠道的统一管理,采用SOA结构组成方式,提升各机构在平台上的信息开放水平,建立统一标准,促成业务集成。开发智慧支付信息管理系统,重视数据分析,财务通话采集传统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等数据信息,利用线上支付对账体系对多元化支付方式产生的财务数据实现智能化管理。同时,一站式线上支付平台还要考虑风险控制功能,实现所有交易可追踪,可集中管理,可及时调整纠错。

其二,医保信息服务平台。利用智慧医疗医保信息平台实现线上挂号、检查结果送达、远程健康医疗、医疗专业建议、诊后药品选择、周边药店推送、药品配送服务等环节的各项功能。医保信息服務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基于互联网的新智慧医疗医保模式旨在实现省、市、县(区)直至农村基层的各级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医保卡的办理银行等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政府加强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尽量扩大医保网络覆盖率。

●构建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

我国现有智慧医疗模式实践主要有两种,“医疗+互联网”和“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就是将现有的医疗资源借用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健康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是通过互联网整合医疗资源并有效运营来为用户提供健康医疗服务。而在市场需求的强有力推动下,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可从以下三方面探索实现。

其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疗服务供应。实现精准诊断和主动健康管理相结合,就要研发在线辅助性工具、在线诊断等线上诊疗手段,并与医学影像检查、专家会诊、手术等线下诊疗服务相衔接。

其二,保障优质医生资源配置。保障医生资源是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没有医生资源连接,再精准化匹配优化也不能真正缓解医患需求矛盾。保障医生资源不仅是医生资源充足,还要提升医生资源质量,特别是基层医生的就诊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医疗服务端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在线协作沟通作用,通过对接实体医疗机构为全科医生建设提供技术、专业培训等。

其三,医疗大数据的研发应用。医疗大数据加速医疗信息化进程,主要包括患者就医信息、临床医疗研究和实验室数据、制药企业和生命科学数据、智能穿戴设备产生的健康管理信息等。通过医疗大数据的共享,可以打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建立的传统商业模式,从而解决我国医疗服务行业资源分配不均、供需失衡、效率低下、信息封闭等问题。医疗大数据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应用。一是组学大数据分析精准医疗。将大数据应用到不同组学,分析其中的关联,研究不同组学的整合协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医疗服务。二是生物大数据流行病防治。三是大数据公共卫生监测,包括传染病、慢性病、非传染病监测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和相关健康监测等,建立全国用户电子病历数据库并进行实时监测。四是大数据医学研究。医疗大数据将患者的体征数据、疗效数据、费用数据等进行精准分析,应用到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健康医疗服务需求,促进智慧医疗新模式建设。

作者简介

任慧超,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老年开放学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

责任编辑 解梅娟

猜你喜欢

智慧医疗大数据互联网+
试析互联网+医疗在医院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物联网技术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