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经济体运营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2020-10-09张玉净刘术刚
张玉净 刘术刚
[摘 要] 共享单车在我国已经历多轮共享经济体发展与洗牌过程,各大共享企业的经济运营喜忧参半,但关于共享单车经济体运营在经济学方面的剖析尚未明确。文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在国家倡导大数据、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理念下,剖析共享单车经济体运营新制度经济的现象与规律。研究成果为我国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共享经济体投入市场及后续运营决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共享单车;经济体运营;新制度经济学;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 张玉净(1987—),女,湖北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刘术刚(1988—),男,內蒙古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093-02 [收稿日期] 2020-01-02
一、引言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下单车共享理念实现过程的一个工具。而作为“共享经济体”里面当前最火爆的产品,“共享单车”是否算在国内普遍运营成功呢?大家都知道,共享单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基本已有投放,大街小巷亦可一窥“小红”“小黄”“小蓝”及“小白”等各式共享单车身影。当然,这些都还算是社会的一个新实物,在网络上随便一搜,占据各大版头的是内容,一部分有关共享单车如何造福社会内容,但更多的是各种共享单车存在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及环境的危害报道[1]。这表明,共享单车经济体是否盈利,其主体经济的发展是否可持续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一大批观望的投资者以及庞大潜在用户。本文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共享单车经济体运营情况,为共享单车经济体有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广大共享单车经济体受用客户提供评价基础。
二、案例概括
自2011年登录国内市场以来,与新闻媒体报道满天飞、商业宣传如火如荼及共享体经济被炒的疯狂截然不同的事实是:全国各大城市真正落户共享单车产业少之又少,而真正能将共享单车的网点实现可使用率达50%以上的共享产业品牌更是凤毛麟角,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小红”“小黄”“小蓝”及“小白”。大部分消费者只是知道“共享单车”的概念,真正了解共享单车经济体运营情况的为数不多[2-3]。2017年6月,运营半年不到的悟空单车的运营方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宣布,由于公司战略发生调整,将正式终止对悟空单车提供支持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悟空单车也成为行业首家彻底退出的企业。此后,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倒闭潮”来临,3Vbike发布公告称:由于大量单车被盗,3Vbike共享单车从2017年6月21日起停运,没有退押金的用户,尽快申请退款;2017年7月小鸣单车用户反映押金难退问题,引发用户退押金爆发。小鸣单车CEO表示创始团队已经退出,目前退押金面临技术问题;2017年7月小鸣单车用户反映押金难退问题,引发用户退押金爆发。小鸣单车CEO表示创始团队已经退出,目前退押金面临技术问题;2017年11月20日,小蓝单车已停止运营[4]。
这就引起了社会的思考:共享单车在中国是否可以运营?其盈利是什么概念?概括起来,可以表达为大部分国民所接受、为大部分生活所需、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发展及国家安全发展相协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等等。理论定义比较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分析分析。如中国改革开发初期,自行车是国内普遍推行的交通工具,这与当时国内社会经济及基本国情相吻合,于是便有了上下班高峰期各大十字路口流动的自行车大军,这说明那个年代自行车运营是成功的。再如10年前发展起来的电瓶摩托车,得益于新能源电瓶价格的下降、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水平是逐步提高,从10年前5-8千元高价电瓶摩托车少有人拥有,到今天的人手一辆,上个世纪上下班高峰期各大十字路口流动的自行车大军壮观画面,像电视剪切一般,换成了今天大街小巷,各个路口飞奔的电动车大军画面。可以说,无论从专业或科学定义,还是从人们理解的角度来说,电动摩托车运营在中国是普遍可行的。
三、共享单车经济体的性质及交易成本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风险是人们可知其概率分布的一种不确定,但是人们可以根据过去推测未来的可能性,而不确定性则意味着人类的无知,因为不确定性表示着人们根本无法预知没有发生过的将来事件,它是崭新的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根据上述理论,共享单车经济体企业具有风险偏好的性质,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拓新,勇于为利润的生成而不懈努力;而投资者是风险规避和中性的,他们愿意交出自己的权利让风险偏好者指挥他们,并要求相关福利,如此,共享经济体企业在这样的权利划分中成立。交易成本是指在共享经济体交易过程中,没有被共享经济体运营企业考虑到而损耗掉的成本,譬如共享单车投放过程花去的精力与时间,为防止单车被盗破坏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等,这些举动花费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因为其范围涵盖太广泛,不同运营体有着各自的交易成本。
众所周知,共享单车是在大众创业时代背景下共享经济的产物,从其正式进入大众眼球、涌现了一股共享单车创业潮,到如今,经过几年的厮杀,共享单车已是另一番局面:如美团全资收购摩拜,被业内认为是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的界碑。在这轮“共享经济”的大潮中,在资本的推动下,一个个看似光明的赛道上挤满了无数的创业者,古老的租赁业态,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走出了“共享经济”的VC模式。正是其营运模式的可复制性高,低门槛,可预见的用户现金流等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的性质特征,不确定的收益使得梦想家们纷纷开始创业。一时间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出现在市面,高峰时期三十多家共享单车,其中就包括投资风险偏好者及企业风险偏好。然而,共享单车“野蛮式”市场需求并无积累过程、用户需求及环境、社会容纳能力缺乏评价前提下,风投似乎也由共享经济体照单全收。仅仅一年的时间,在高额的运营成本下,共享单车已经到了下半场,整个行业还没能找到盈利模式,资本已经开始撤退。
同时,共享单车投放过程花去的精力与时间,为防止单车被盗破坏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等交易成本被共享单车经济体企业普遍忽略,这或许是导致当前共享经济企业“倒闭潮”的根本原因。即共享单车经济体前期投入的交易成本拖垮了大部分做着长远盈利共享单车投资者的信心。如ofo车辆线下为网格化管理,每个指定区域都会配一个运维师傅,负责修车和车辆摆放,这些师傅会统一着装和戴工牌,随时排查区域内有问题车辆。而ofo这种方式也可以较为及时的维修,但较为传统,人力损耗较大。可见,如何降低共享经济体交易成本或将是众多共享单车品牌从当前这场“共享经济体”突围战中胜出的主要因数。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共享单车能否在国内运营成功盖棺定论尚早。若按当前分析情况,目前共享经济体呈现的巨大利益表象使得各大汽车公司跃跃欲试,纷纷摩拳擦掌想要分一杯羹,进而毫无规划的“大而粗”的投放方式不适合当前国情。作者认为,当前无论从车源、投放及用户使用率等硬性条件,还是共享单车维护、防盗等条件而言,共享单车经济体所具有的巨大利益的不确定性较大,直接导致了不确定性风险巨大;同时,需要慎重考虑维修、人力、线上运营、广告成本等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1]Shaheen S,Cohen A P,Martin E W.Public Bikesharing in North America:Early Operator Understanding and Emerging Trend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13,1568(2387).
[2]周思萌.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物流技术,2017(4):35-39.
[3]陈闫苗.共享单车行业的问题隐患与发展对策——基于城市决策者、共享单车企业和市民三个方面的分析[J].当代经济,2017(34):70-71.
[4]杜怿平.我国共享单车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及盈利模式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7(15):2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