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语文课堂教学之三趣
2020-10-09袁燕燕
袁燕燕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童趣、童真,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因素,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得到理趣、开发情趣,提升语言感悟能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气氛;童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9/22-0033-02
小学生正处在天真烂漫的年纪,最可贵的就是那颗童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尊重童心,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产生兴趣、得到理趣、拓展情趣,打造充满童趣的课堂。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策略,将童真童趣融入课堂当中,释放童心,让学生感受到童趣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
下面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盼》为例,谈谈童趣语文课堂教学之三趣——兴趣、理趣、情趣。
一、创设充满童趣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兴趣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充满童趣的课堂气氛能迅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主动走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盼》是作家铁凝早年的一篇短篇小说,着重反映的是儿童迫切穿新雨衣的心理和近乎反常的言行,而这种看似反常的言行和心理状态,恰恰是最能体现儿童生活情趣的。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化的特点。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个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让学生猜一猜,大部分学生都能迅速猜出了谜底——雨衣,然后出示各式各样的雨衣图片,让学生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雨衣,并说说喜爱它的原因,想象穿上这件雨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会做些什么事。然后板书“盼”,指名学生说说有了一件新雨衣以后,你会盼什么呢?很多同学都穿过雨衣,有类似生活的经验,话匣子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富有童趣的谜语作为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导入媒介,马上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因而课堂气氛变得热闹起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愉快的语文课堂之旅就在这种轻松的导入方式中拉开了序幕。
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习,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的思维最活跃、最敏捷,所学的知识也最容易被接受。
二、鼓励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获得理趣
充满童趣的语文课堂会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都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由于“疑”能引起思维的不断延伸,因而在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解疑,感受文本中包涵的道与理的精髓,以课文的理趣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盼》这篇课文以“盼”为主题,讲述了“我”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最后终于穿上新衣在雨中行走的事。课文的中心意思是“盼”,但全文却没有直接说明这个意思,那么课文是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盼”这一中心意思的呢?教师出示提示语,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找一找,并把找到的内容归类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和文中天真的“我”合为一体,一起“盼下雨”“盼穿新雨衣”,随着交流的深入,学生就提出了疑问:雨衣是在下雨天挡雨穿的,“我”怎么在家里就穿上了呢?为什么穿上雨衣把衬衫都浸湿了,“我”却没有发觉呢?要下雨了,“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而“我”为什么“放慢了脚步”?雨点儿落在身上,“我”为什么不恼怒,反而觉得“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这些看似矛盾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在让学生仔细通读全文后,教师启发学生理清这些疑问应该要从一个十多岁儿童的角度出发,在童趣中梳理出“我”的活动:我先是盼下雨,天却总是瓦蓝瓦蓝、满天星斗;好不容易下雨了,该达成心愿了吧,然而“我”还是不能穿新衣出行;“我”找了很多借口最终只能望雨兴叹;就在“我”失去了耐心准备放弃想法时,事情却有了转机,最终“我”终于穿上了新雨衣。学生随着事情的推进,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期盼、时而失落,深深地体会到了课文里蕴藏着的理趣。
学生学习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理趣潜能,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肯定就能得到飞速提高。
三、入情入境朗读课文,拓展情趣
有理趣的语文课堂具有深意,而有情趣的语文课堂更富有真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披文入情,把握教学活动中的“情趣”要素,指导学生采用朗读的方式将课文中最美好的童趣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以读促趣,感受文意、文情和文境,与作者产生共鸣,达成教学目标。
课文《盼》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学生的视角叙述事情经过,围绕一个“盼”字描述“我”有了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外出;没法出门,盼雨停;到了雨天,快乐出门等小事件。课文在表达上充满了情趣。例如抓住课文最后一句中“起劲地跳跃”让学生读一读,思考:雨点儿真的会“起劲地跳跃”吗?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在读读悟悟中让学生理解描写雨滴是为了表达“我”如愿穿上雨衣的快乐。再如“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雨衣、盒子的“安安静静”更衬托出我盼望下雨的焦急心情;“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课文中描写小杨树欢乐地嬉笑,实际上是为了抒发因为快要下雨,“我”的兴奋与激动的心情。情景交融的朗读让学生深刻体会课文中的“我”的那颗纯真的童心,整个课堂显得情趣满满。遵循语文学科的知识规律,充分挖掘各种因素促使语文教學情趣化,把课堂变为一个可以供学生高效学习的平台,从根本上实现了在认知与情感方面的需求,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
学生爱看、爱听、爱读、爱说,喜欢生动活泼有趣的语文课堂,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好动好玩好学的特点,积极探索童趣语文课堂教学之三趣,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童心、童真、童趣的呼唤中爱上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