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保障新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10-09柴晓冬郑树彬
柴晓冬 郑树彬
[摘 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依托产学研联盟、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本校“085内涵建设”,进行了主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保障新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在校企产学合作、共同建设、共同管理运行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构架设计、学科建设和行业服务支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后续学科和专业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新工科;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实践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改革立项课题“轨道交通‘智能维保与管理技术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X201810001);“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逻辑及改革实践”(y201810001)
[作者简介] 柴晓冬(1962—),男,安徽人,工学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研究;郑树彬(1979—),男,广东揭阳人,工学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和轨道设备状态检测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216-02 [收稿日期] 2019-11-25
一、引言
习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作为国内第一家以专门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学院,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动态适应新要求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保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学模式创新。在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上紧紧围绕行业需求,并依托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保障新要求,培养符合时代和学科特点的轨道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和管理领域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主动适应新理念、新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主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结构变化新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正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加快发展的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催生产业重大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二)构建校企产学合作、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运行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在办学思路上提出,以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构建了校企产学合作、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运行机制。设计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产学研理事会构架。
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在学校内完成理论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活动,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在企业完成专业实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教学团队内的专职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双方通过案例教学、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编写教材、科研等方面多方位的深入合作。
三、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的重构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体系创新路径
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在专业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培养体系进行重构,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
构建了“3+1”校企联合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课程结构体系。“3”是指3年的在校理论学习与实践,“1”为累计1年的在企业实践和从事毕业设计工作,企业实践环节贯穿于学生本科四年学习的始终,让学生从进入学校之初就以“基础实习”的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具备感性认识。
(二)加强校企交流,动态掌握学科专业进展,调整修订培养计划
1.持续举办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研讨会”,与行业共同探讨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要求。
2.与业内高校建立了三校交流机制。2012年起我院与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深圳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共同发起组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交流研讨会,又称“三校交流会”,旨在增进轨道交通专业院校交流,加强合作,推动共建,对人才培养、教學科研合作、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工作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与研讨。
3.聘请企业导师进课堂。企业导师除了在实践教育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外,还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新技术和知识,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运营安全维护保障动态,保持知识体系的更新。
四、依托学科建设优势和行业服务优势,培养人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一)建成特色鲜明的与国内相关高校错位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程学科
学院学科建设始终瞄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运行安全、节能优化、维护保障领域的重大现实需求,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学位点建设的软硬环境,联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开展协同创新,基本形成与国内相关高校错位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工程特色学科。
(二)构建闭环与纵横交错的立体式学科支撑学生培养的构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起实施全面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构建了3学期5学段的教育学习模式。学院构建了闭环与纵横交错的立体式学科支撑学生培养的模式。
1.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扩向全国,联系世界,成为立足轨道交通领域的特色高校知识服务平台。
2.地铁志愿服务作为我院的社会实践招牌项目,已有十年之久,学生参与率高达90%。
3.2012年9月至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培训中心,共同实施了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城轨行车值班员[申通](高级)”和“城轨电动列车检修工三级”培训项目,学员经过近一年的理论学习、校企合作、岗位带教学习和实践,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经考核鉴定,顺利通过了行车值班员高级技能考试,并获得了国家级行车值班员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应工作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郝杰.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8.
[3]郑树彬,朱文良,方宇,师蔚.“卓越计划”下的城轨车辆专业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设计[J].大学教育,201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