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2020-10-09高志位宋超董科李茂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高志位 宋超 董科 李茂江

【摘 要】 目的:分析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控制率为9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控制率为9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4.9%、2年生存率为79.5%、复发率为15.4%。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76.9%、2年生存率为53.8%、复发率为30.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小肝癌,可取得与射频消融术类似的近期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强,且可有效延长2年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预后。

【关键词】 小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射频消融术

小肝癌为临床常见病,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延长患者的寿命,是治疗疾病的主要原则[1]。临床用于治疗小肝癌的方法,以根治术、射频消融治疗、肝移植等为主[2]。但受肿瘤肝外转移等因素的影响,疗效不尽人意。有研究指出,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3]。本文作者于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小肝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样本,观察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小肝癌7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39)性别:男/女=21/18,年龄(52.3±5.6)岁,肿瘤直径(6.9±3.0)cm。对照组(n=39)性别:男/女=22/17,年龄(53.6±4.8)岁,肿瘤直径(6.4±2.3)cm。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均确诊为小肝癌;2)无其他系统重大疾病;3)自愿参与研究;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5)符合治疗适应证。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射频消融术治疗:1)CT或经皮超声引导下穿刺,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疾病。2)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以及冷循环电极针操作。3)嘱患者取仰卧位,定位穿刺点,明确穿刺路径,于体表标记。4)0.2%利多卡因麻醉,超声引导下置入电极针,针尖穿透肿瘤达到对侧边缘外0.5~1.0cm时,启动冷循环泵,打开电极给予治疗。5)功率:80~200W,消融时间12min,范围:肿瘤及其周围0.5~1.0cm。

观察组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术前落实常规检查,明确病情,判断有无肝穿刺禁忌证。如无禁忌证,则可给予治疗。2)治疗前7d,CT引导下于肝肿瘤附近植入3~5枚金标。金标与金标之间>2cm,与平面夹角>15°,距离最远肿瘤<6cm。3)植入1周后,嘱患者取仰卧位,给予CT平扫成像。层厚1mm,电压120V,电流400mA。4)勾畫肿瘤靶区,危及器官。采用G4 GyberKnife治疗计划系统,给予逆向调强治疗,总剂量35~60Gy/3~5次,处方剂量线72%~80%,连续治疗3~6d。

1.4 观察指标

参照改良版实体肿瘤评价标准(mRE-CIST)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CR:治疗3~6个月后,在上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结果显示治疗靶区无活性残留且各项肿瘤标志物维持正常4周以上。2)PR:肿瘤强化范围内减少范围超过30%;3)SD:介于PR与PD之间;4)PD:病灶增长或发现新发病灶。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对比

3 讨论

小肝癌又称亚临床肝癌或早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以腹胀、乏力、发热及肝区疼痛等为主[4]。确诊后立即给予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情进展,预防复发及肝外转移,延长患者的寿命。

射频消融术,为临床用于治疗小肝癌的主要术式。对肝功能代偿良好且肿瘤为单个者,行该术式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临床研究发现,小肝癌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均伴有肝功能失代偿症状,加之肿瘤数目、转移等情况的影响,仅少数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可行射频消融术治疗[5]。可见,该术式适应证较少,无法使大多数小肝癌患者自治疗中获益。此外,由于小肝癌患者,肿瘤临近大血管及胆囊,术中一旦操作不慎,患者发生感染、肝区疼痛等并发症的风险往往较高。本文研究发现,常规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疾病,患者疾病控制率为92.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通过对预后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6.9%、2年生存率为53.8%、复发率为30.8%。

随着现代肿瘤放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肿瘤的放疗以及副反应研究更加深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见方案,尤其是肿瘤的初始治疗或局部推量放疗时常见方法,也可作为部分肿瘤放疗失败后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期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出现可增加肿瘤转移的局部控制率,并降低因为放射所产生的系统副反应,对于改善患者预后的意义重大。有研究指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期间,通过立体定向系统、将单词或有限次数的大分割辐射剂量精准作用在较小病灶区域内,最终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与传统放射治疗方法相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靶区边缘剂量梯度下降的特征,可针对患者病灶范围做针对性照射,避免病灶周围的其他组织遭受放射影响,因此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势。同时该治疗方法还具有显著优势,表现为:1)最适用于直径≤3cm的肿瘤治疗,但对于大体积肿瘤治疗同样有效,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案。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与肿瘤放疗的敏感性无关,所以即使在放射线抵抗的肿瘤治疗期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样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样为临床用于治疗小肝癌的主要手段。与常规射频消融术相比,该治疗方法适应证更广,可满足更多小肝癌患者疾病的治疗需求。此外,采用该方法治疗,可有效覆盖病变部位。放射剂量以肿瘤中心区域最高,向周边逐渐递减。因此,治疗对患者肝脏及周围健康组织所带来的损伤较小,患者虽可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不严重,可耐受。本文研究发现,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式治疗小肝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9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与采用常规射频消融术治疗相比,控制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种治疗方法相比,患者不良反应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者,应重点对恶心呕吐进行预防与观察。通过对患者预后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4.9%、2年生存率为79.5%、复发率为15.4%,与行常规射频消融术治疗相比,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更高,复发率更低,预后更佳,優势显著(P<0.05)。

在小肝癌临床治疗期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放射治疗的处方剂量、病变位置等。根据现有治疗经验可知,针对小肝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应该高度重视不同体积肿瘤或重要位置转移病灶情况,需要进一步控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处方剂量。本院实践经验证明,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期间能够以肿瘤为中心,剂量的梯度衰减可使周围组织对放射药物的受量更少,保证了患者的身体机能,为进一步改善预后奠定基础,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感染例数为0,证明该治疗方法的疗效满意。

综上所述,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小肝癌,可取得与射频消融术类似的近期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强,且可有效延长2年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炜,姚忠强.三维适形放疗对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肝癌患者miR-122a、miR-221的影响及疗效研究[J].中国医刊,2019,54(09):1032-1035.

[2] 戴刚毅,张波.TACE联合放疗对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4):1074-1077.

[3] 宋利.立体定向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1):1-3,24.

[4] 肖金成,郭雷鸣.射频消融术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比较[J].肿瘤防治研究,2017,44(12):831-835.

[5] 宋文,韩世强,李凤山.必需功能性肝体积评估在孤立性大肝癌γ-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2(12):81-83.

猜你喜欢

射频消融术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护理分析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致心肌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与单纯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效果对比
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
瓣膜置换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胺碘酮对复发率影响的研究
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合理选择与临床评价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临床观察